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46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及方法,涉及建筑构件运输设备技术领域。针对采用现有体量较大的机械设备运输及安装长度长、自重大的材料构件时,存在设备转向困难,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工期的问题。它包括能够卡扣于已有钢结构的第一钢梁夹,连接于第一钢梁夹底端的第一提升机,及连接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两端的提升钢丝绳,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第一提升机的吊钩,通过控制第一提升机吊装待安装的材料构件并就位,将待安装的材料构件搁置于两根钢立柱内侧的耳板上,材料构件定位后与两侧钢立柱固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运输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常用的钢结构、PC构件等长度长、自重大的材料构件,通常需要借助塔吊、汽车吊或者叉车等机械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及安装,但是,上述机械设备自身体量较大,运输及安装材料构件时受到较多施工条件的限制,如吊运上方有遮挡物、硬化地面没有足够的承载力等。地下室施工尤其是在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时,所涉及的钢结构、PC构件等重型材料构件受结构层高低和垫层强度低等方面的影响,采用体量较大的重型机械设备进行运输及安装时,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受地下室结构柱间距的影响,机械设备及安装设备转向困难,导致吊运安装速度慢,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采用现有体量较大的机械设备运输及安装长度长、自重大的材料构件时,存在设备转向困难,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工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及方法,利用建筑已有钢结构辅助安装结构钢梁,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结构钢梁的吊运安装效率,缩短了工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位于已有钢结构底部,它包括:第一钢梁夹,所述第一钢梁夹的顶端卡扣于所述已有钢结构;第一提升机,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梁夹的底端;提升钢丝绳,其两端分别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两端的吊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提升机底部的吊钩。本专利技术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包括能够卡扣于已有钢结构的第一钢梁夹,连接于第一钢梁夹底端的第一提升机,及连接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两端的提升钢丝绳,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第一提升机的吊钩,通过控制第一提升机吊装待安装的材料构件并就位,将待安装的材料构件搁置于两根钢立柱内侧的耳板上,材料构件定位后与两侧钢立柱固接,该安装装置利用建筑已有钢结构辅助安装结构钢梁,使得吊装设备结构得以简化,体积小、重量轻、拆装灵活方便,有利于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由于无需引入大型运输安装设备,提高了材料构件的吊运安装效率,缩短了工期。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梁夹包括相对设置且铰接的两个S形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夹持部,夹持部能够卡扣并夹紧于所述已有钢结构,所述架体的另一端设有握持部,用于张开或夹紧所述第一钢梁夹。优选的,所述架体握持部的端部设有弧形的钩环,两个所述架体的夹持部卡扣于所述已有钢结构后,所述握持部的两个钩环相叠合,所述第一提升机通过贯穿两个钩环的连接钢丝绳与所述第一钢梁夹连接。优选的,它还包括:行走机构,包括一根横梁,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两个固定架,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个车轮,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的净距大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的宽度;平衡支架,其中部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顶部;两个第二提升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支架的两端;两个第二钢梁夹,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机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钢梁夹的另一端分别卡扣于所述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提升机和所述第二提升机为电动或手动。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方法,步骤如下:S1:安装所述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将第一钢梁夹的顶部卡扣于已有钢结构,将第一提升机连接于第一钢梁夹的底部,将待安装的材料构件运输至安装位置,将提升钢丝绳的两端连接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两端的吊耳,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第一提升机底部的吊钩;S2:控制所述第一提升机缓慢起吊并辅助安装所述材料构件,最后,拆除所述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材料构件的安装方法,首先,在已有钢结构底部安装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第一钢梁夹卡扣于已有钢结构,第一提升机连接于第一钢梁夹底部,将提升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待安装的材料构件的两端,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第一提升机的吊钩,通过控制第一提升机起吊并就位待安装的材料构件,材料构件固定后拆除安装装置,该安装方法利用建筑已有钢结构辅助安装结构钢梁,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材料构件的吊运安装效率,缩短了工期。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张开所述第一钢梁夹使其夹持部卡扣并夹紧于已有钢结构,所述第一钢梁夹握持部的两个钩环相叠合,将连接钢丝绳贯穿两个所述钩环后与所述第一提升机连接。优选的,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将两个第二提升机分别安装于平衡支架的两端,两个第二钢梁夹的握持部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提升机的底部,将待安装的材料构件沿平衡支架长度方向放置于其底部,且位于行走机构的两个固定架之间,两个第二钢梁夹的夹持部卡扣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控制两个第二提升机调整水平并起吊待安装的材料构件,推动行走机构将待安装的材料构件运至安装位置后卸载待安装的材料构件。附图说明图1为利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安装结构钢梁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的钢梁夹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中标号如下:钢立柱1;已有结构钢梁2;耳板3;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吊耳5a;第一钢梁夹11;夹持部11a;握持部11b;钩环11c;第一提升机12;提升钢丝绳14;横梁21;固定架22;车轮23;平衡支架24;第二提升机25;第二钢梁夹2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本实施例以地下室逆作法施工中结构钢梁的安装为例,竖向且平行设置的两根钢立柱1之间垂直连接有已有结构钢梁2,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位于已有结构钢梁2下方,两根钢立柱1内侧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耳板3,用于支撑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本实施例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包括:第一钢梁夹11,第一钢梁夹11的顶端卡扣于已有结构钢梁2的下翼缘;第一提升机12,其连接于第一钢梁夹11的底端;提升钢丝绳14,其两端分别与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两端的吊耳5a可拆卸式连接,提升钢丝绳14的中部套设于第一提升机12底部的吊钩。本专利技术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包括能够卡扣于已有结构钢梁2下翼缘的第一钢梁夹11,连接于第一钢梁夹11底端的第一提升机12,及连接于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两端的提升钢丝绳14,提升钢丝绳14的中部套设于第一提升机12的吊钩,通过控制第一提升机12吊装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并就位,将待安装的结构钢梁5搁置于两根钢立柱1内侧的耳板3上,结构钢梁定位后与两侧钢立柱1固接,该安装装置利用建筑已有钢结构辅助安装结构钢梁,使得吊装设备结构得以简化,体积小、重量轻、拆装灵活方便,有利于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由于无需引入大型运输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位于已有钢结构底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第一钢梁夹,所述第一钢梁夹的顶端卡扣于所述已有钢结构;/n第一提升机,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梁夹的底端;/n提升钢丝绳,其两端分别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两端的吊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提升机底部的吊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位于已有钢结构底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一钢梁夹,所述第一钢梁夹的顶端卡扣于所述已有钢结构;
第一提升机,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钢梁夹的底端;
提升钢丝绳,其两端分别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两端的吊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提升钢丝绳的中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提升机底部的吊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夹包括相对设置且铰接的两个S形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夹持部,夹持部能够卡扣并夹紧于所述已有钢结构,所述架体的另一端设有握持部,用于张开或夹紧所述第一钢梁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握持部的端部设有弧形的钩环,两个所述架体的夹持部卡扣于所述已有钢结构后,所述握持部的两个钩环相叠合,所述第一提升机通过贯穿两个钩环的连接钢丝绳与所述第一钢梁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构件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行走机构,包括一根横梁,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梁两端的两个固定架,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个车轮,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的净距大于待安装的材料构件的宽度;
平衡支架,其中部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顶部;
两个第二提升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支架的两端;
两个第二钢梁夹,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机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钢梁夹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利峰刘坚业绪盼刘志豪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