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433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探测雷达和带提示灯的外后视镜,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探测雷达对其所在一侧的移动目标进行探测得到的探测信息,所述探测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目标与本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控制所述移动目标所在一侧的所述提示灯按所述预设提示等级对应的预设点亮方式进行点亮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不同的点亮方式来点亮提示灯,形成不同等级的安全提示,使驾驶员能够从提示灯不同的点亮方式中获知盲区中的移动目标的更多信息,提高安全提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赖以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目前家用小型车辆的主要类别为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燃油汽车占主要市场,近几年受国家新能源政策影响,电动汽车也得到迅猛发展。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外后视镜所能提供给驾驶员的视觉范围总会有一些盲区存在,在驾驶过程中,在变道之前会看不到盲区的车辆,如果盲区内有正在超车的车辆,此时变道就会发生碰撞事故。另外,在大雨天气、大雾天气、夜间光线昏暗,更加难以看清后方车辆,此时变道就面临更大的危险。为了解决视野盲区问题,一般会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探测雷达,以对盲区内的目标进行探测,同时会在车辆的左右外后视镜上分别布置一提示灯进行安全提示,但目前外后视镜上的提示灯只以长亮这一种方式进行提示,提示效果差,无法给于驾驶员更多的盲区来车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系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探测雷达和带提示灯的外后视镜,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所述探测雷达对其所在一侧的移动目标进行探测得到的探测信息,所述探测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目标与本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n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n控制所述移动目标所在一侧的所述提示灯按所述预设提示等级对应的预设点亮方式进行点亮提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探测雷达和带提示灯的外后视镜,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探测雷达对其所在一侧的移动目标进行探测得到的探测信息,所述探测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目标与本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
控制所述移动目标所在一侧的所述提示灯按所述预设提示等级对应的预设点亮方式进行点亮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示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相对距离,计算出所述移动目标移动到与本车相会所需的会车时间;
根据所述会车时间和所述相对速度,确定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示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会车时间,确定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的步骤包括:
从预存映射表当中获取与所述会车时间和所述相对速度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以得到所述移动目标对应的预设提示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提示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同的所述预设提示等级下,副驾驶侧的移动目标所需要的所述会车时间大于主驾驶侧的移动目标所需要的所述会车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示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提示等级包括等级由高到低设置的第一预设提示等级、第二预设提示等级和第三预设提示等级,所述第三预设提示等级、所述第二预设提示等级和所述第一预设提示等级所对应的所述提示灯的点亮方式依次为长亮、低频闪烁和高频高亮闪烁。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刘卫东汪韩韩王爱春黄少堂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