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271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白色聚酯反射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造A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硫酸钡母料和有机硅粒子母料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A母粒;S2:制造B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有机硅粒子母料、球形粒子、无机粒子和微泡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B母粒。该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目前市场上大多白色聚酯反射膜反射率比较差,不适用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色聚酯反射膜
,具体为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和电视等屏幕显示都在朝着大屏显示发展,市场的液晶显示屏需求量十分巨大,这些液晶显示屏(LCD)通过在内侧设置被称为背光源的面光源提供照射光,从而进行显示。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背光模组,三部分组成,反射膜在整个背光模组中有着重要的亮度增益作用。在显示装备需求量剧增的同时,人们对于显示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轻薄化、柔性化、高亮度、广色域是主流,此外还有对于高强度、高耐候性、防潮、防高温等特殊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大多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反射率比较差,不适用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具备提高反射膜反射率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白色聚酯反射膜反射率比较差,不适用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具备提高反射膜反射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造A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硫酸钡母料和有机硅粒子母料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A母粒;S2:制造B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有机硅粒子母料、球形粒子、无机粒子和微泡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B母粒;S3:铸片:将经过S1和S2步骤处理得到的聚酯功能A母粒和聚酯功能B母粒进分别挤压成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S4:拉伸成膜:将经过S4得到的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白色反射聚酯薄膜。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60-70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20-3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15-20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3-18份,硫酸钡母料的含量为17-23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0-15份。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50-55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10-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8-12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3-20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0-13份,球形粒子的含量为5-8份,无机粒子的含量为8-10份,微泡的含量为3-5份。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每层聚酯薄膜A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8-15%和聚酯薄膜B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70-84%。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对成型后的白色反射聚酯薄膜进行风冷,温度保持在20-23℃,对降温后的白色反射聚酯薄膜进行收卷收库。优选的,所述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之间设有柔性扩散粒子层,且柔性扩散粒子层的厚度为8-10μm。(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以球形粒子为核在拉伸过程中产生了微细空洞,利用无机粒子和空洞界面大幅度降低了透光、提高了光的反射率和遮蔽性,同时聚酯薄膜B层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粒子,无机粒子与聚酯树脂间形成有界面,更多的界面使得光反射率有了更大的提闻,提高反射膜反射率,而且密度低、反射率高、挺度好和耐折皱性强,能够适用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对平整性和挺度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造A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硫酸钡母料和有机硅粒子母料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A母粒;S2:制造B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有机硅粒子母料、球形粒子、无机粒子和微泡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B母粒;S3:铸片:将经过S1和S2步骤处理得到的聚酯功能A母粒和聚酯功能B母粒进分别挤压成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S4:拉伸成膜:将经过S4得到的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白色反射聚酯薄膜。所述S1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65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23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18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6份,硫酸钡母料的含量为22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4份。所述S2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53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11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9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8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2份,球形粒子的含量为6份,无机粒子的含量为8份,微泡的含量为3份。所述S3步骤中,每层聚酯薄膜A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10%和聚酯薄膜B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80%。所述S4步骤中,对成型后的白色反射聚酯薄膜进行风冷,温度保持在22℃,对降温后的白色反射聚酯薄膜进行收卷收库。所述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之间设有柔性扩散粒子层,且柔性扩散粒子层的厚度为8μm。实施例2S1:制造A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硫酸钡母料和有机硅粒子母料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A母粒;S2:制造B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有机硅粒子母料、球形粒子、无机粒子和微泡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B母粒;S3:铸片:将经过S1和S2步骤处理得到的聚酯功能A母粒和聚酯功能B母粒进分别挤压成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S4:拉伸成膜:将经过S4得到的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白色反射聚酯薄膜。所述S1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66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2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17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5份,硫酸钡母料的含量为22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3份。所述S2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54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11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8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9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2份,球形粒子的含量为6份,无机粒子的含量为9份,微泡的含量为5份。所述S3步骤中,每层聚酯薄膜A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12%和聚酯薄膜B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76%。所述S4步骤中,对成型后的白色反射聚酯薄膜进行风冷,温度保持在20℃,对降温后的白色反射聚酯薄膜进行收卷收库。所述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之间设有柔性扩散粒子层,且柔性扩散粒子层的厚度为9μm。...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造A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硫酸钡母料和有机硅粒子母料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A母粒;/nS2:制造B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有机硅粒子母料、球形粒子、无机粒子和微泡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B母粒;/nS3:铸片:将经过S1和S2步骤处理得到的聚酯功能A母粒和聚酯功能B母粒进分别挤压成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nS4:拉伸成膜:将经过S4得到的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白色反射聚酯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造A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硫酸钡母料和有机硅粒子母料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A母粒;
S2:制造B层粒:将聚酯树脂、水解稳定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氧化钛母料、有机硅粒子母料、球形粒子、无机粒子和微泡混合均匀并进行双螺杆混炼造粒得到聚酯功能B母粒;
S3:铸片:将经过S1和S2步骤处理得到的聚酯功能A母粒和聚酯功能B母粒进分别挤压成聚酯薄膜A层和聚酯薄膜B层;
S4:拉伸成膜:将经过S4得到的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白色反射聚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泡化高反射率白色聚酯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60-70份,水解稳定剂的含量为20-3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含量为15-20份,二氧化钛母料的含量为13-18份,硫酸钡母料的含量为17-23份,有机硅粒子母料的含量为10-15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怀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