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汝奎专利>正文

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87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谷物干燥机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循环水传导热风对流干燥机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换热管束、热风道、热风热水组件及循环水道等组成,所述的换热管束位于燃烧室中并与炉胆内外层之间的内腔相连通,热风热水组合体装于烘干仓内,分别与热风道及循环水道相连通;热风热水组合体和废气收集组件共同构成热水循环、热风对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干燥谷物时不会产生污染、浸蚀胚乳,并且加工效率高,能耗及加工成本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谷物干燥机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循环水传导热风对流干燥机的改进结构。目前的干燥机,由于受到现有供热方式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有效功能,如烟道气供热方式要求具备无炭黑、含硫少的烟道气,否则会污染谷物,浸蚀胚乳,并在粮食中存有臭味,影响食用;再如间接加热空气方式由于空气短时间接触热交换器,交换过程时间短、效率低,因此要多消耗50%~60%的燃料,干燥时间长、加工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较好地实现干燥加工、降低燃料消耗、无污染的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主要由换热管束、热风道、热风热水组件、烘干仓及循环水道等组成,热风道为炉胆外层与炉体外壳之间及外层包裹于上升水道之间的环状通风道;循环水道为连接各组件构成环路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位于燃烧室中并与炉胆内外层之间的内腔相连通,其内部充满水;热风热水组合体装于烘干仓内,是热风支气道和循环水道的共同组合体,分别与热风道及循环水道相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干燥谷物时不会产生污染、浸蚀胚乳,并且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热风热水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热风对流部件装于烘干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图5为图4的D-D剖面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的热风热水进风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废气排气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C-C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9,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风槽体,2热风热水组件,3热循环水上升通道,4热风道,5仓壁,6法兰,7热风主风道,8热循环水道,9盖板,10隔板,11换热管束,12热水回水管,13百叶窗,14水泵,15风槽,16冷风主风道,17冷风进风道,18流料槽,19畚斗,20烟囱,21风机管道,22补充水箱,23尘渣物排出口,24废气道,25废主支气道,26干燥仓,27冷却仓,28支架,29框架,30外表面板,31下料口,32提升机,33进料斗,34风槽口,35冷风进风口,36废气支气道,37热风热水双支管端端面,38热风道风机,39废气道风机,40炉胆外层,41炉胆内层,42炉条,43炉门,45燃烧室,46水泵出水口,47热风支气道,48暖气散热片,49透气片,50槽钢,51堵头,52端部堵头,53可调向三通,54仓底,55风槽支气管端端面,56热风热水组合体单支管端端面,57风槽体无支气管端端面,58废气主支道出口,59鱼鳞孔。本技术的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主要由换热管束11、热风道4、热风热水组件2、烘干仓26及循环水道8等组成,热风道4为炉胆外层40与炉体外壳之间及外层包裹于上升水道3之间的环状通风道;循环水道8为连接各组件构成环路的水管,所述的换热管束11位于燃烧室45中、为并联连接于炉胆内层41两壁间的多支水管,并与炉胆内外层41、40之间的内腔相连通,为热交换水道3,其内部充满水,向上呈环状裹于烟囱20之上,顶部与烘干仓26内最高一支热风热水组件2的循环水道8相通,热风热水组件2装于烘干仓26内的上、中、下多层位置上,是热风支气道47和循环水道8的共同组合体,分别与热风道4及循环水道8相连通,结构为循环水道水平位置与烘干仓前、后两仓壁5相连,并穿过仓壁连接仓外的水道法兰6上,其中热循环水管道8在仓内的一段上散串着许多散热片48,每片之间由间隔于循环水道8上的角状透气片49相连接,透气片49内部下方的三角状空隙为一个长长的槽状空间;热循环水管道8与百叶窗形式的鱼鳞孔透气片49组合成一只隧道式散热透气管件,其目的是只出风、不进粮食、不易堵塞。热循环水道下方有热风支气道47,其一端与槽状空间相通,另一端与仓壁相连,并穿过仓壁连接在仓外的热风主支道7上;热风道4是炉胆40与炉外壳之间及外层包裹于循环上升水道之间的环状通风道,在炉壳顶部配有风机38向上提供风力。环状通风道一侧面至上而下并列着多条热风主支道7,其底板上有数个接口与烘干仓相对应的热风支气道47相连;循环水道8为连接各组件的通水管,由多个单件相连接,每个单件两端均有法兰6相连,它把各热风热水组件从头到尾一一串联起来,并接通回水管12,回水管上通烘干仓出水口,下接水泵14,水泵出水口46与炉胆内腔水道相通,循环水道就此形成环路。热水、热风散热的整体组合件上方位置设有风槽体1等构成的废气收集组件;热风热水组件2和废气收集组件共同构成热水循环、热风对流结构;其中废气收集组件由风槽1和其端部的废气支气道36、内部的槽钢50构成。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当干燥仓内充满谷物时,风槽体1及热风热水组件周围完全被谷物所包裹,而风槽内及角状透气片内自然形成一个空腔状风道空间,其通过个自的支气管与仓外主支道相连。工作时当热循环水道及散热片上所散发的热量在空腔内被来自热风支气道的热风一吹,通过透气片上的鱼鳞孔、再透过疏松的谷物层,把谷物中潮湿的水分带入上方的风槽内,被来自废气支气道的吸排力吸出烘干仓,排出机外。由于热风热水组件安装在烘干仓内,加之热水载体输送热量十分高效,冷风自始至终与发热源接触,热交换时间充足,因此较好地实现了低能耗、高效率和无污染的谷物干燥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主要由换热管束(11)、热风道(4)、热风热水组件(2)、烘干仓(26)及循环水道(8)等组成,热风道(4)为炉胆外层(40)与炉体外壳之间及外层包裹于上升水道(3)之间的环状通风道;循环水道(8)为连接各组件构成环路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11)位于燃烧室(45)中并与炉胆内外层(41、40)之间的内腔相连通,其内部充满水;热风热水组件(2)装于烘干仓(26)内,是热风支气道(47)和循环水道(8)的共同组合体,分别与热风道(4)及循环水道(8)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热循环水管道(8)上设有一连串暖气散热片(48),每片之间由间隔于循环水道(8)上的透气片(49)相连接,透气片(49)下方的三角状空隙为热风道,直接与热风支气道(47)相连通,构成热水、热风散热的整体组合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热循环水管道(8)与百叶窗形式的鱼鳞孔透气片(49)组合成一只隧道式散热透气管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谷物干燥机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循环水传导热风对流干燥机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换热管束、热风道、热风热水组件及循环水道等组成,所述的换热管束位于燃烧室中并与炉胆内外层之间的内腔相连通,热风热水组合体装于烘干仓内,分别与热风道及循环水道相连通;热风热水组合体和废气收集组件共同构成热水循环、热风对流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干燥谷物时不会产生污染、浸蚀胚乳,并且加工效率高,能耗及加工成本低。文档编号F26B17/16GK2396354SQ9924787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秦汝奎 申请人:秦汝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谷物干燥机热交换装置改进结构,主要由换热管束(11)、热风道(4)、热风热水组件(2)、烘干仓(26)及循环水道(8)等组成,热风道(4)为炉胆外层(40)与炉体外壳之间及外层包裹于上升水道(3)之间的环状通风道;循环水道(8)为连接各组件构成环路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11)位于燃烧室(45)中并与炉胆内外层(41、40)之间的内腔相连通,其内部充满水;热风热水组件(2)装于烘干仓(26)内,是热风支气道(47)和循环水道(8)的共同组合体,分别与热风道(4)及循环水道(8)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汝奎
申请(专利权)人:秦汝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