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713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包括:电池输入电源、触发开关S1、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稳压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单稳态工作原理,通过场效应管等元件设计了一种可延时自动关机的电路,可降低电路待机电流达到低功耗同时且能保证稳定的延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
技术介绍
一些如万用表等常用的电池供电设备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其自身的功耗会降低电池组的总电量,且待机耗电电流一般都能够达到10mA级别,对于电池容量较小或需要长期存放的电池组来说,这个待机耗电电流仍然会消耗掉该电池组相当一部分的电量,减少了电池组的可用电量和寿命,目前的自动关机电路大多采用简单的MOS管加电容的电路,这样不能很好的保证每次自动关机时间的稳定性且待机电流并无法减小多少,而且不能迅速的关闭电路,对于电路电源需要重设开关单元。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待机电流较小,自动关机时间稳定且能迅速关闭电路的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而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包括:电池输入电源、触发开关S1、场效应管Q1、三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输入电源、触发开关S1、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稳压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其中,所述触发开关S1包括两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点,所述电池输入电源端口经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触发开关S1的一个动触点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触发开关S1的另一个动触点并联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并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1的近触点、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并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供电设备的自动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输入电源、触发开关S1、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稳压芯片U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其中,所述触发开关S1包括两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点,所述电池输入电源端口经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触发开关S1的一个动触点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触发开关S1的另一个动触点并联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并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1的近触点、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并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经过电阻R4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并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并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并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并接后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并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美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燕群广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