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68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包括底板、安置主体、推进机构、安装机构、圆盘、限位杆、把手、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杆、电机壳体、限位机构、安置槽、弹簧和抵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推进机构工作不断的带动定子进行移动,定子就会卡合于两根限位杆的侧壁,从而对定子起到限位作用,当定子继续下移,直至定子侧壁的通槽部位抵触到限位杆侧壁上的抵块,弹簧受到压力后收缩带动抵块同时移动,定子下移,抵块此时抵触于定子侧壁上设有通槽的部位,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两个抵块对定子起到一定的夹持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定子装配过程的限位,使得进一步的提高了定子装配工作的精确性,保证了电机的装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子预装设备,具体为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属于电机制造

技术介绍
电机定子,是电动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目前,现有的电机组装过程中,把定子组件装配到电机机壳内通常采用手工操作。然而,传统的这种手工装配操作,由于定子组件与电机机壳是紧配合,操作人员把已经加工完成的定子组件套到电机机壳开口处的过程中,人手动操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很好的对定子进行限位,一但在嵌入安装时出现偏差较大的情况时,就会对电机的装配效果造成影响,甚至造成装配部件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操作灵活,便于在使用时能够对定子起到相应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定子的装配工作更加精确,保证电机的装配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安置主体,所述安置主体的顶部设有推进机构,所述安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圆盘、限位杆、把手、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杆和电机壳体,所述安置主体的底端内部设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底端内部的底面,且所述连杆的顶部贯通所述安置主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置主体的内部,所述连杆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圆盘,所述圆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的底端侧壁内;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安置主体底端内部的侧壁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贯穿所述安置主体的底端侧壁;所述圆盘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机壳体,所述圆盘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置槽、弹簧和抵块,两根所述限位杆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置槽,所述限位杆在设有所述安置槽处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块。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实现对电机转子进行按压对接,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气缸和固定座,所述安置主体的顶端中部设有所述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固定座。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使用者对所述把手进行操作,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护套,所述把手的整体呈Z字状,所述把手背离所述安置主体一端的侧壁上套接有所述护套。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弹簧进行安置,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侧板,所述限位杆在设有所述安置槽处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块呈圆板状的所述侧板,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弹簧。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实现所述把手的传动过程,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都呈锥形齿轮状,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垂直。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进一步方便对需要预装的电机定子起到限位的作用,两个所述抵块呈相对的半球状,且两个所述抵块都分别设于两根所述限位杆上高于所述电机壳体顶部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推进机构工作不断的带动定子进行移动,当定子不断的下移,定子侧壁上开设有通槽的部位就会卡合于两根限位杆的侧壁,从而限位杆能够对定子的下移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令定子的装配工作更加的精确,当定子继续下移,直至定子侧壁的通槽部位抵触到限位杆侧壁上的抵块时,抵块受到压力传递给弹簧,弹簧受到压力后收缩带动抵块同时移动,则定子下移,抵块此时抵触于定子侧壁上设有通槽的部位,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两个抵块对定子起到一定的夹持作用,直至定子最终嵌入电机壳体,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定子装配过程的限位,使得进一步的提高了定子装配工作的精确性,保证了电机的装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杆与限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圆盘和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安置主体,3、推进机构,31、气缸,32、固定座,4、安装机构,41、圆盘,42、限位杆,43、把手,44、护套,45、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连杆,48、电机壳体,5、限位机构,51、安置槽,52、侧板,53、弹簧,54、抵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安置主体2,所述安置主体2的顶部设有推进机构3,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4,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圆盘41、限位杆42、把手43、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46、连杆47和电机壳体48,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内部设有所述连杆47,所述连杆47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2底端内部的底面,且所述连杆47的顶部贯通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置主体2的内部,所述连杆47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圆盘41,所述圆盘4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侧壁内;所述连杆47位于所述安置主体2底端内部的侧壁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齿轮46,所述第二齿轮46与所述第一齿轮45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5的中部固定有所述把手43,所述把手43贯穿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侧壁;所述圆盘41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机壳体48,所述圆盘4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限位杆42,所述限位杆42上设有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安置槽51、弹簧53和抵块54,两根所述限位杆4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置槽51,所述限位杆42在设有所述安置槽51处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簧53,所述弹簧53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块5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推进机构3包括气缸31和固定座32,所述安置主体2的顶端中部设有所述气缸31,所述气缸31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固定座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安装机构4还包括护套44,所述把手43的整体呈Z字状,所述把手43背离所述安置主体2一端的侧壁上套接有所述护套4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限位机构5还包括侧板52,所述限位杆42在设有所述安置槽51处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块呈圆板状的所述侧板52,所述侧板52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弹簧5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齿轮46和所述第一齿轮45都呈锥形齿轮状,且所述第二齿轮46与所述第一齿轮45垂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所述抵块54呈相对的半球状,且两个所述抵块54都分别设于两根所述限位杆42上高于所述电机壳体48顶部的位置。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底板1固定安置于所需的合适部位,完成本装置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在需要进行电机定子的装配工作时,使用者先将所需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安置主体(2),所述安置主体(2)的顶部设有推进机构(3),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4),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圆盘(41)、限位杆(42)、把手(43)、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46)、连杆(47)和电机壳体(48),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内部设有所述连杆(47),所述连杆(47)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2)底端内部的底面,且所述连杆(47)的顶部贯通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置主体(2)的内部,所述连杆(47)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圆盘(41),所述圆盘(4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侧壁内;所述连杆(47)位于所述安置主体(2)底端内部的侧壁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齿轮(46),所述第二齿轮(46)与所述第一齿轮(45)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5)的中部固定有所述把手(43),所述把手(43)贯穿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侧壁;所述圆盘(41)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机壳体(48),所述圆盘(4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限位杆(42),所述限位杆(42)上设有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安置槽(51)、弹簧(53)和抵块(54),两根所述限位杆(4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置槽(51),所述限位杆(42)在设有所述安置槽(51)处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簧(53),所述弹簧(53)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块(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制造用定子预装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安置主体(2),所述安置主体(2)的顶部设有推进机构(3),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部设有安装机构(4),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圆盘(41)、限位杆(42)、把手(43)、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46)、连杆(47)和电机壳体(48),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内部设有所述连杆(47),所述连杆(47)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2)底端内部的底面,且所述连杆(47)的顶部贯通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置主体(2)的内部,所述连杆(47)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圆盘(41),所述圆盘(4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侧壁内;所述连杆(47)位于所述安置主体(2)底端内部的侧壁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齿轮(46),所述第二齿轮(46)与所述第一齿轮(45)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5)的中部固定有所述把手(43),所述把手(43)贯穿所述安置主体(2)的底端侧壁;所述圆盘(41)的顶部安装有所述电机壳体(48),所述圆盘(4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限位杆(42),所述限位杆(42)上设有限位机构(5),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安置槽(51)、弹簧(53)和抵块(54),两根所述限位杆(4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置槽(51),所述限位杆(42)在设有所述安置槽(51)处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春平周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产教融合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