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6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包括绑胶壳、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绑胶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延伸管,两个所述延伸管均通过胶带分别固定在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螺纹盖,所述绑胶壳的内部设置有沥青胶块与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内部均设置有四个内芯,且内芯的端部设置有接头,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十字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绑胶壳的结构强度,增强了绑胶壳的抗压性能,同时也提高了两根线缆连接处的抗拉性能,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
本技术涉及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
技术介绍
线缆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需要连接两根较粗的线缆时,一般都采用在接头处包裹沥青胶来实现接头处的绝缘。现有技术中的绑胶组件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绑胶之前需要将塑料材质的外壳固定到两根线缆的连接处,然后再向壳体中倒入指定的胶体,但由于塑料材质的外壳的抗压性能较差,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外壳容易被压碎,从而对接头处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两根线缆的接头处的抗拉性能比较差,在拉力作用下线缆的接头容易发生断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包括绑胶壳、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绑胶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包括绑胶壳(1)、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绑胶壳(1)包括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且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6),所述第一壳体(4)的一端与第二壳体(5)的一端均设置有延伸管(7),两个所述延伸管(7)均通过胶带(8)分别固定在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上,所述第二壳体(5)上设置有螺纹盖(9),所述绑胶壳(1)的内部设置有沥青胶块(10)与两个限位件(11),所述限位件(1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2),所述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的内部均设置有四个内芯(13),且内芯(13)的端部设置有接头(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包括绑胶壳(1)、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绑胶壳(1)包括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且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6),所述第一壳体(4)的一端与第二壳体(5)的一端均设置有延伸管(7),两个所述延伸管(7)均通过胶带(8)分别固定在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上,所述第二壳体(5)上设置有螺纹盖(9),所述绑胶壳(1)的内部设置有沥青胶块(10)与两个限位件(11),所述限位件(1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2),所述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的内部均设置有四个内芯(13),且内芯(13)的端部设置有接头(14),所述第一壳体(4)的内部固定有十字柱(15),所述第一壳体(4)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接管(16),所述第二壳体(5)的另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槽(17),且第二壳体(5)的外侧面设置有螺纹管(18),所述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的端部均插接有开口塞(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的孔径等于第一线缆(2)的横截面直径,且第一线缆(2)的横截面直径等于第二线缆(3)的横截面直径,两个所述限位件(11)均通过通孔(12)分别套接在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滨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裕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