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电线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41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2:57
提供一种带端子电线及线束,即使减小构成树脂包覆部的树脂材料的厚度,也容易确保高防蚀性能,所述树脂包覆部将端子零件与电线导体之间的电连接部包覆。设为如下带端子电线(1):端子零件(5)和用绝缘包覆层(4)将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电线(2)在电连接部电连接,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将电连接部包覆的树脂包覆部(7),其中,树脂包覆部(7)具有第一包覆层(8)和第二包覆层(9),第一包覆层(8)与端子零件(5)的表面接触地设置于将端子零件(5)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的区域,第二包覆层(9)将第一包覆层(8)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第一包覆层(8)具有凹部,凹部由第二包覆层(9)包覆。

With terminal wire and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端子电线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端子电线及线束,进一步详细地讲,涉及在导体和端子零件的电连接部具有防蚀用的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及使用该带端子电线的线束。
技术介绍
在布设于汽车等车辆的电线的末端,在导体连接有端子零件。在端子零件和电线的导体电连接的电连接部,要求防止腐蚀。特别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在电连接部接触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异种金属间腐蚀。在使用于车辆的电线中,以车辆的轻量化等为目的,有时导体的材料使用铝、铝合金。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下端子零件的材料使用铜、铜合金,并在其表面利用锡等施加电镀。在该情况下,在铝系金属与铜系金属或者锡镀层接触的电连接部,异种金属间腐蚀容易成为问题。因此,要求使电连接部可靠地防蚀。为了进行电连接部的防蚀而将电连接部用树脂材料包覆为公知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连接端子装置:其具备防水部,防水部一并覆盖将电线与连接端子零件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和电线,在电线连接部的一面侧具有预定厚度。专利文献1的防水部由树脂模塑部或者管构成,并包覆电连接部整体而形成为筒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形成将端子与电线末端的连接部位包围的树脂包覆部时,利用在端子的连接部以外的部位形成的突出片使端子相对于模具定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74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18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带端子电线中,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当将端子零件与电线导体之间的电连接部的整个区域用树脂材料包覆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连接部的腐蚀。另一方面,带端子电线一般以将端子零件的部分插入到树脂制的连接器壳体的状态供使用,但是在连接器壳体中,从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将端子零件插入的腔的尺寸仅被设置成具有端子零件及连接器壳体的制造公差的范围程度的余裕,且在端子零件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大致没有间隙的情况也较多。当要将在电连接部设置有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的端子零件插入到没有设想将设置有那样的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插入的以往的一般的连接器壳体中时,由于构成树脂包覆部的树脂材料的厚度,插入变得显著困难或者不能进行。虽然也能够使用与树脂包覆部的尺寸对应地另外设计的连接器壳体,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树脂包覆部的厚度,连接器壳体整体会大型化。特别是在如专利文献1的防水部那样,树脂包覆部以具有预定厚度的筒的形态设置的情况下,那些问题变得特别显著。因此,要求将带端子电线的包覆电连接部的树脂包覆部形成得薄。为了利用薄的树脂包覆部确实地包覆需要防蚀的部位,在通过使用模具的注射成型形成树脂包覆部时,在模具与带端子电线之间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变得重要。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虽然能够利用设置于端子零件的突出片进行端子零件相对于模具的定位,但是该方法不能适用于端子零件不具有合适的突出片的情况。另外,由于难以向突出片和模具接触的部位供给树脂材料,因此在需要树脂材料的防蚀的部位或者其附近设置有突出片的情况下,难以达成充分的防蚀性能。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带端子电线及线束:在端子零件与电线导体之间的电连接部由树脂包覆部包覆的带端子电线及线束中,即使将构成树脂包覆部的树脂材料的厚度减小,也容易确保高防蚀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带端子电线设为如下,端子零件和用绝缘包覆层将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电线在电连接部电连接,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将所述电连接部包覆的树脂包覆部,其中,所述树脂包覆部具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与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接触地设置于将所述端子零件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的区域,所述第二包覆层将所述第一包覆层的至少一部分包覆,所述第一包覆层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由所述第二包覆层包覆。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凹部是构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树脂材料没有将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包覆的空隙部。优选的是,所述端子零件具有能压接所述电线的筒部,所述凹部设置于与所述筒部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包覆层在沿着所述带端子电线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将所述第一包覆层包覆的包覆端缘,在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与所述导体配置于所述端子零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作为底面方向,所述第二包覆层的包覆端缘至少设置于所述底面方向以外的整个区域。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包覆层对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的粘接性比所述第二包覆层对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的粘接性高,所述包覆端缘沿着所述带端子电线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包覆层的前端部。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包覆层在所述包覆端缘发生将所述第一包覆层压缩的方向的收缩。并且,所述第二包覆层至少在将所述端子零件包覆的部位没有设置于所述底面方向。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具有如上述的带端子电线。专利技术效果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带端子电线中,在第一包覆层存在凹部,但是该凹部被第二包覆层包覆。因此,即使发生由于第一包覆层的制造工序等的原因而在第一包覆层产生树脂材料的层比周围部位薄的凹部,该凹部的存在也不易造成到端子零件自身、电连接部的腐蚀。因此,不必以避免形成凹部为目的而将第一包覆层形成得过量厚,从而能够将树脂包覆部形成得薄。例如,在通过使用模具的注射成型形成第一包覆层时,如果将通过与端子零件抵接或者接近而能够将端子零件定位于模具的定位部件预先设置于模具,则在将熔融的树脂材料注入到模具内时,端子零件相对于模具不易发生错位。因此,不必考虑错位而预先将第一包覆层设计得较厚。其结果是,能够在包括电连接部在内的端子零件的表面的需要防蚀的部位高精度地形成薄的第一包覆层。此时,在定位部件与端子零件抵接或者接近的部位难以配置树脂材料,所以可形成树脂材料的层减薄的凹部,但是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第二包覆层包覆该凹部,从而作为树脂包覆部整体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水等腐蚀因子侵入而导致的电连接部的腐蚀。在此,在凹部是构成第一包覆层的树脂材料没有将端子零件的表面包覆的空隙部的情况下,即使当形成第一包覆层时,为了高精度地进行端子零件的定位,通过使定位部件抵接于端子零件,而在第一包覆层产生空隙部,也能够通过利用第二包覆层将该空隙部包覆,从而作为树脂包覆部整体能够确保高防蚀性能。其结果是,容易同时确保基于高定位精度的树脂包覆层的薄层化和防蚀性能。在端子零件具有能压接电线的筒部、且凹部设置于与筒部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可确保树脂包覆部的防蚀性能,并且尤其容易将树脂包覆部形成得薄。这是因为:由于筒部是将作为其他部件的电线和端子零件连接的部位,所以在将制造公差小、赋予凹部那样的定位部件设置于模具来进行端子零件的定位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定位部件确实地与端子零件抵接或者接近。其结果是,能够在包括电连接部在内的端子零件的表面的需要防蚀的部位特别高精度地形成薄的第一包覆层。在第二包覆层在沿着带端子电线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将第一包覆层包覆的包覆端缘,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与导体配置于端子零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作为底面方向,第二包覆层的包覆端缘至少设置于底面方向以外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下,在第一包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端子电线,端子零件和用绝缘包覆层将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电线在电连接部电连接,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将所述电连接部包覆的树脂包覆部,所述带端子电线的特征在于,/n所述树脂包覆部具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与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接触地设置于将所述端子零件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的区域,所述第二包覆层将所述第一包覆层的至少一部分包覆,/n所述第一包覆层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由所述第二包覆层包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5 JP 2017-2059241.一种带端子电线,端子零件和用绝缘包覆层将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电线在电连接部电连接,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将所述电连接部包覆的树脂包覆部,所述带端子电线的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包覆部具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与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接触地设置于将所述端子零件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的区域,所述第二包覆层将所述第一包覆层的至少一部分包覆,
所述第一包覆层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由所述第二包覆层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是构成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树脂材料没有将所述端子零件的表面包覆的空隙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零件具有能压接所述电线的筒部,
所述凹部设置于与所述筒部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端子电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卓也中村哲也山野能章伊藤贵章小野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