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16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压力管道、密封接头、连接杆、压力表、手动进气装置、旋转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在对压力管道的内部受力力度进行检测时,压力管道一端通过管道封口进行密封,且通过密封接头与压力管道另一端进行连接,通过密封接头对压力内部的密封橡胶对压力管道进行密封且对其进行锁固,且转动旋转把手通过手动进气装置对压力管道内进行增压,通过压力表对压力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显示,且通过观察压力管道表面是否变形对管道的受压力度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力管道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从广义上理解,压力管道是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无论其管内介质如何,压力管道是管道中的一部分,管道是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控制和制止流体流动的,由管子、管件、法兰、螺栓、垫片、阀门等其他组成件组成的装配总成,压力管道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爆和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及管道,所以压力管道的安全及其重要,压力管道的检测也极为重要。现有技术的管道压力测试一般至对管道外侧的受压力度进行检测,但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在管道内壁产生压力,导致管道爆裂的现象,现有技术不便于对压力管道的内部受压力度进行检测,不便于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解决了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在管道内壁产生压力,导致管道爆裂的现象,现有技术不便于对压力管道的内部受压力度进行检测,不便于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压力管道,连接杆,用于对压力管道进行密封连接;压力表,用于对压力管道内部压力进行检测;手动进气装置,用于对压力管道内部进行加压;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表外径小于手动进气装置的外径一厘米;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道左端设置有管道封口,且管道封口管道封口与压力管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道右端伸入至密封接头内部,且与密封接头相互锁固,所述密封接头右端顶部与连接杆相互插接,所述连接杆右端与压力表相互锁固,所述密封接头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手动进气装置相互锁固,所述手动进气装置前端中部安装有旋转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接头由外管、螺纹接头、密封橡胶和迫紧螺管组成,所述外管左侧设置有螺纹接头,所述密封橡胶右端伸入至螺纹接头内,所述迫紧螺管套接在密封橡胶外侧,且迫紧螺管与螺纹接头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压力管道右端贯穿迫紧螺管伸入至密封橡胶内,所述外管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手动进气装置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手动进气装置由外壳、不完全齿轮、齿槽、套管、光杆、推杆、活塞板、单向阀和进气管组成,所述旋转把手后端伸入至外壳内与不完全齿轮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不完全齿轮外侧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上下两侧分别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光杆外侧,且沿光杆进行左右滑动,所述光杆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齿槽左端中部与推杆相互焊接,所述推杆左端通过螺栓与活塞板相互锁固,所述外壳底端壁内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外壳左侧壁内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外壳左侧通过螺栓与外管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橡胶呈圆管状,且从右至左渐缩。进一步的,所述齿槽呈U形状,且齿槽内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卡齿。进一步的,所述不完全齿轮外侧的卡齿分布角度为一百八十度角,且不完全齿轮转动时分别与齿槽内部上下两侧的卡齿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套管内壁与光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板外侧套接有橡胶圈,且该橡胶圈外侧与外壳内壁贴合。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和齿槽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且不易生锈。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橡胶的材质采用丁晴橡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在管道内壁产生压力,导致管道爆裂的现象,现有技术不便于对压力管道的内部受压力度进行检测,不便于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了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在对压力管道的内部受力力度进行检测时,压力管道一端通过管道封口进行密封,且通过密封接头与压力管道另一端进行连接,通过密封接头对压力内部的密封橡胶对压力管道进行密封且对其进行锁固,且转动旋转把手通过手动进气装置对压力管道内进行增压,通过压力表对压力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显示,且通过观察压力管道表面是否变形对管道的受压力度进行检测。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密封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密封接头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手动进气装置内部结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活塞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压力管道-1、密封接头-2、连接杆-3、压力表-4、手动进气装置-5、旋转把手-6、管道封口-11、外管-21、螺纹接头-22、密封橡胶-23、迫紧螺管-24、外壳-51、不完全齿轮-52、齿槽-53、套管-54、光杆-55、推杆-56、活塞板-57、单向阀-58、进气管-59、橡胶圈-57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压力管道1,连接杆3,用于对压力管道1进行密封连接;压力表4,用于对压力管道1内部压力进行检测;手动进气装置5,用于对压力管道1内部进行加压;其中,压力表4外径小于手动进气装置5的外径一厘米;其中,压力管道1左端设置有管道封口11,且管道封口管道封口11与压力管道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其中,所述压力管道1右端伸入至密封接头2内部,且与密封接头2相互锁固,所述密封接头2右端顶部与连接杆3相互插接,所述连接杆3右端与压力表4相互锁固,所述密封接头2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手动进气装置5相互锁固,所述手动进气装置5前端中部安装有旋转把手6。其中,所述密封接头2由外管21、螺纹接头22、密封橡胶23和迫紧螺管24组成,所述外管21左侧设置有螺纹接头22,所述密封橡胶23右端伸入至螺纹接头22内,所述迫紧螺管24套接在密封橡胶23外侧,且迫紧螺管24与螺纹接头2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压力管道1右端贯穿迫紧螺管24伸入至密封橡胶23内,所述外管21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手动进气装置5相互锁固。其中,所述手动进气装置5由外壳51、不完全齿轮52、齿槽53、套管54、光杆55、推杆56、活塞板57、单向阀58和进气管59组成,所述旋转把手6后端伸入至外壳51内与不完全齿轮52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不完全齿轮52外侧设置有齿槽53,所述齿槽53上下两侧分别焊接有套管54,所述套管54套接在光杆55外侧,且沿光杆55进行左右滑动,所述光杆55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51相互锁固,所述齿槽53左端中部与推杆56相互焊接,所述推杆56左端通过螺栓与活塞板57相互锁固,所述外壳51底端壁内安装有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压力管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连接杆(3),用于对压力管道(1)进行密封连接;/n压力表(4),用于对压力管道(1)内部压力进行检测;/n手动进气装置(5),用于对压力管道(1)内部进行加压;/n其中,所述压力表(4)外径小于手动进气装置(5)的外径一厘米;/n其中,所述压力管道(1)左端设置有管道封口(11),且管道封口管道封口(11)与压力管道(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压力管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杆(3),用于对压力管道(1)进行密封连接;
压力表(4),用于对压力管道(1)内部压力进行检测;
手动进气装置(5),用于对压力管道(1)内部进行加压;
其中,所述压力表(4)外径小于手动进气装置(5)的外径一厘米;
其中,所述压力管道(1)左端设置有管道封口(11),且管道封口管道封口(11)与压力管道(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道(1)右端伸入至密封接头(2)内部,且与密封接头(2)相互锁固,所述密封接头(2)右端顶部与连接杆(3)相互插接,所述连接杆(3)右端与压力表(4)相互锁固,所述密封接头(2)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手动进气装置(5)相互锁固,所述手动进气装置(5)前端中部安装有旋转把手(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接头(2)由外管(21)、螺纹接头(22)、密封橡胶(23)和迫紧螺管(24)组成,所述外管(21)左侧设置有螺纹接头(22),所述密封橡胶(23)右端伸入至螺纹接头(22)内,所述迫紧螺管(24)套接在密封橡胶(23)外侧,且迫紧螺管(24)与螺纹接头(2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压力管道(1)右端贯穿迫紧螺管(24)伸入至密封橡胶(23)内,所述外管(21)右端中部通过螺栓与手动进气装置(5)相互锁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进气装置(5)由外壳(51)、不完全齿轮(52)、齿槽(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拓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