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线束传感器。所述家用线束传感器包括两个传感器本体;两个线束,两个线束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相互远离的一侧;下卡座,所述下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方;上卡座,所述上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方,所述上卡座的底部和所述下卡座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均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槽内;四个线槽,四个所述线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具有固定方式稳定、适应能力强、且安装破坏性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线束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线束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线束传感器。
技术介绍
线束传感器通常是指具有传感器接头的线束,其主要功能为感应信号和传输信号,在家庭中通常也经常会使用到。然而随着传感器的大量应用,线束传感器通常在安装后便无人过问,导致长时间后对接的两个主要传输位置发生脱落短路等情况,且线束传感器种类繁多,对每个传感器的进行定制固定架显然难度较大,传统的固定架又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使用,对于瓷砖面采取打孔的方式安装破坏性也较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家用线束传感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方式稳定、适应能力强、且安装破坏性小的家用线束传感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包括:两个传感器本体;两个线束,两个线束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相互远离的一侧;下卡座,所述下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方;上卡座,所述上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方,所述上卡座的底部和所述下卡座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均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槽内;四个线槽,四个所述线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线束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槽内;两个卡线装置,两个所述卡线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上卡座上;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上。优选的,所述卡线装置包括复位槽、凹槽、第一螺杆、卡板、两个滑腔、两个滑块和两个滑杆,所述复位槽开设在对应的所述线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上卡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所述卡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卡板的顶部和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腔均开设上卡座上,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腔内,两个所述滑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两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和所述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安装板、四个第二螺杆、四个螺母和四个吸盘,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卡座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上卡座相接触,四个所述第二螺杆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四个所述第二螺杆呈矩形阵列分布,四个所述第二螺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板外,四个所述螺母分别旋合在四个所述第二螺杆靠近所述上卡座的一侧,四个所述吸盘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上卡座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两侧均镶嵌有滚珠,两个所述滚珠分别和所述滑腔的两侧内壁滚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十字拧块。优选的,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线槽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防滑齿,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线束传感器,不但能够对线束传感器进行保护,防止其卡接位置脱离,且能够适应瓷砖墙面和传统的打孔安装方式,使用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传感器本体,2、线束,3、下卡座,4、上卡座,5、放置槽,6、线槽,7、复位槽,8、凹槽,9、第一螺杆,10、卡板,11、滑腔,12、滑块,13、滑杆,14、安装板,15、第二螺杆,16、螺母,17、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家用线束传感器包括:两个传感器本体1;两个线束2,两个线束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1相互远离的一侧;下卡座3,所述下卡座3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下方;上卡座4,所述上卡座4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1的上方,所述上卡座4的底部和所述下卡座3的顶部相接触;两个放置槽5,两个所述放置槽5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3和所述上卡座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1均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槽5内;四个线槽6,四个所述线槽6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3和所述上卡座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线束2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槽6内;两个卡线装置,两个所述卡线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上卡座4上;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卡座3和所述上卡座4上。所述卡线装置包括复位槽7、凹槽8、第一螺杆9、卡板10、两个滑腔11、两个滑块12和两个滑杆13,所述复位槽7开设在对应的所述线槽6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凹槽8开设在所述上卡座4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9螺纹安装在所述凹槽8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9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复位槽7内,所述卡板10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7内,所述卡板10的顶部和所述第一螺杆9的底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腔11均开设上卡座4上,两个所述滑块12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腔11内,两个所述滑杆1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块12的底部,两个所述滑杆13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复位槽7内并和所述卡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安装板14、四个第二螺杆15、四个螺母16和四个吸盘17,所述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卡座3的一侧,所述安装板14和所述上卡座4相接触,四个所述第二螺杆15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4上,四个所述第二螺杆15呈矩形阵列分布,四个所述第二螺杆15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板14外,四个所述螺母16分别旋合在四个所述第二螺杆15靠近所述上卡座4的一侧,四个所述吸盘17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第二螺杆15远离所述上卡座4的一端。所述滑块12的两侧均镶嵌有滚珠,两个所述滚珠分别和所述滑腔11的两侧内壁滚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板10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第一螺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十字拧块。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线槽6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防滑齿,所述下卡座3和所述上卡座4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线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使两个传感器本体1在卡接完毕后,通过把下卡座3放置在两个连接后传感器本体1下方,上卡座4放置在下卡座3的上方,线束3放置在对应的线槽6内通过螺栓连接上卡座4和下卡座3,之后使用十字螺丝刀拧动第一螺杆9顶部的拧块,拧块转动时使第一螺杆9转动,同时在两个滑杆13的限位下推动卡板10滑出复位槽7使卡板10的底部和线束2相接触对线束2进行固定,固定完毕后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安装时后使用吸盘17吸附在瓷砖墙面上对其进行固定,当墙面不存在瓷砖,且必须要进行固定时,可拆下螺母15,取下吸盘17和第二螺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线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传感器本体;/n两个线束,两个线束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相互远离的一侧;/n下卡座,所述下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方;/n上卡座,所述上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方,所述上卡座的底部和所述下卡座的顶部相接触;/n两个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均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槽内;/n四个线槽,四个所述线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线束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槽内;/n两个卡线装置,两个所述卡线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上卡座上;/n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线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传感器本体;
两个线束,两个线束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相互远离的一侧;
下卡座,所述下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下方;
上卡座,所述上卡座设置在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方,所述上卡座的底部和所述下卡座的顶部相接触;
两个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传感器本体均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槽内;
四个线槽,四个所述线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线束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槽内;
两个卡线装置,两个所述卡线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上卡座上;
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卡座和所述上卡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线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装置包括复位槽、凹槽、第一螺杆、卡板、两个滑腔、两个滑块和两个滑杆,所述复位槽开设在对应的所述线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上卡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所述卡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卡板的顶部和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腔均开设上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清泉,夏秀娟,王新明,张泽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凯恒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