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068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包括隔声罩、消声进风仓、消声风道、送风机、消声室、消声调节仓和给气室;所述送风机安装在所述隔声罩内,所述消声进风仓与隔声罩导通用于新风流入;所述送风机通过消声风道与所述消声室导通,用于向消声室内送入冷却风;所述消声室与所述消声调节仓导通,消声调节仓末端为给气室;所述消声室上风口端横向设置有一块布气器,消声室中部垂直设置有多块吸声体,冷却风经过所述布气器后均匀分散,沿所述吸声体之间的间隙送入消声调节仓,然后通过给气室用于冷却回转窑窑体,本方案主要用于降低回转窑冷却系统的噪声污染,提高冷却效果和冷空气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回转窑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用回转窑烧制水泥窑体表面温度在360℃度左右,必须强制冷却。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轴流风机吹风冷却,在回转窑中部设了10~14台轴流风机,将空气送入风管,送到回转窑窑体外表面,吸收回转窑体热量后排入大气。为提高空气流速,风管的末端的排气口一般设计成鸭嘴形,面积缩小,空气呈喷射状,流速提高。轴流风机、送风管、排气口都没有消声功能,现有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噪声大。在轴流风机吸气端,空气高速流入,振动周围空气,形成吸气噪声;风机叶片高速旋转带动空气,叶片和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动力性噪声;在风管空气紊流,涡流形成流动噪声;空气到达鸭嘴形排气口,高速喷入大气并被窑体阻挡,振动排气口周围大气产生喷气噪声。这几部份噪声共同作用,每台轴流风机的噪声达105分贝以上。回转窑体安的10~14台轴流风机的噪声在一个声场内声波互相叠加、干涉、使回转窑周围噪声达110分贝以上。2.冷却窑体的空气被加热了,降低了冷却效果。轴流风机进气端和风管鸭嘴形排气口之间的距离不足3米,吸进轴流风机的空气吸收窑体的辐射热,温度提高;另外,排气口的空气被窑体阻挡被反射,一部份吸入轴流风机,吸气温度再次提高。空气冷却窑体带走窑体的热量和窑体和空气的温差成正比,现空气温度提高,温差减小,降低了冷却效果。3.窑体被冷却的面积小,空气带走的热量小,利用不充分。窑体被空气冷却的过程是窑体将热量传给空气的给热过程,给热量和给热面积成正比。现风管末端制成鸭嘴形,给热面积小,空气和窑体接触时间短吸热不充分,给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主要用于降低回转窑冷却系统的噪声污染,提高冷却效果和冷空气利用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包括隔声罩、消声进风仓、消声风道、送风机、消声室、消声调节仓和给气室;所述送风机安装在所述隔声罩内,所述消声进风仓与隔声罩导通用于新风流入;所述送风机通过消声风道与所述消声室导通,用于向消声室内送入冷却风;所述消声室与所述消声调节仓导通,消声调节仓末端为给气室;所述消声室上风口端横向设置有一块布气器,消声室中部垂直设置有多块吸声体,冷却风经过所述布气器后均匀分散,沿所述吸声体之间的间隙送入消声调节仓,然后通过给气室用于冷却所述回转窑窑体。本方案通过将传统的多台风机采用一台风机进行供风,且远离回转窑窑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靠近窑体冷却风温度高冷却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设计由消声风管、消声室、消声调节风道组成的送风通道,降低了噪声。进一步的,所述给气室的端面为喇叭状,与传统的鸭嘴形相比,喇叭状的给气室与回转窑窑体的换热面积更大,同时不会形成尖锐的声音,降低噪声污染,由于其成喇叭形使得气流分散,其流速降低延长了冷空气与回转窑窑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吸声体之间的间距为200mm-250mm,吸声体厚度为80mm-100mm。进一步的,所述布气器为一块开设有均匀筛孔的筛板,筛板的作用是时给气室内的冷空气可以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消声调节仓外壁为吸声材料制成,消声调节仓内采用隔板分隔形成若干消声调节风道,每个所述消声调节风道内均设置有调节蝶阀。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回转窑由于高温烧制,使得其内部保温砖出现掉落的问题,从而造成局部温度升高,而使用调节蝶阀则可针对局部进行冷空气量调节,从而提高冷空气的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其转速为500r/min,其排气气压为800pa-1000pa,采用以上参数可以将风机的噪声降低至80分贝。进一步的,所述消声进风仓内设置有多块分流板,采用分流板的目的是降低进入空气形成振荡,从而降低噪声。进一步的,所述消声进风仓与所述送风机之间通过消声管道导通。进一步的,所述隔声罩距离回转窑窑体的间距在6m以上,该距离的优势在于可以完全避免回转窑窑体对风机周围冷空气造成的热辐射升温,形成较大的温差,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隔声罩外声压级在73分贝以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改变供气方式。用一台低转速、低风压、大风量、低噪声离心式送风机代替原来的多台高转速、高噪声轴流式通风机,从源头上治理噪声。(2)用低噪声输气系统代替原高噪声输气系统,用消声风管、消声室、消声调节风道、喇叭形给气室组成的低噪声系统代替轴流风机出风管。喇叭形排风口组成的无消声功能的高噪声系统,降低输气系统噪声。(3)消声调节风道内有调节装置,调节供给窑体每节段的冷却空气量。(4)用布气器使窑体冷却段各部气量均匀。(5)特殊形状的给气室增大了换热面积,延长了换热时间,提高了换热效率,去掉了终端排气喷射噪声。(6)离心式送风机吸气口远离窑体,所吸空气不受窑体高温影响,降低了吸入本系统的空气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角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角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如图1所示,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包括隔声罩200、消声进风仓300、消声风道400、送风机500、消声室600、消声调节仓700和给气室800。送风机500选用离心式风机,其转速为500r/min,其排气气压为800pa-1000pa,工作噪声为80分贝以下,将送风机500安装在隔声罩200内,从而进一步降低噪声,隔声罩200外声压级在73分贝以下,同时为了降低传统风机工作时造成的空气扰动噪声,本方案还增加了一个消声进风仓300,消声进风仓300与隔声罩200导通用于新风流入,消声进风仓300内设置有多块分流板301,从而降低空气扰动造成的噪声,其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送风机500通过消声风道400与消声室600导通,用于向消声室600内送入冷却风;消声室600与消声调节仓700导通,消声调节仓700末端为给气室800,其中消声风道400、与消声室600、消声调节仓700均采用吸声材料制成。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消声室600是采用隔音材料制成的一个长方体空腔,除此之外也可设计为其余形状的空腔,只要符合空气流通即可。长方体空腔内布置有布气器601和吸声体602,其中布气器601为一块开设有均匀筛孔的筛板。如图1所示,消声室600上风口端横向设置有一块布气器601,消声室600中部垂直设置有多块吸声体602,即布气器601与长方体空腔水平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罩(200)、消声进风仓(300)、消声风道(400)、送风机(500)、消声室(600)、消声调节仓(700)和给气室(800);/n所述送风机(500)安装在所述隔声罩(200)内,所述消声进风仓(300)与隔声罩(200)导通用于新风流入;/n所述送风机(500)通过消声风道(400)与所述消声室(600)导通,用于向消声室(600)内送入冷却风;所述消声室(600)与所述消声调节仓(700)导通,消声调节仓(700)末端为给气室(800);/n所述消声室(600)上风口端横向设置有一块布气器(601),消声室(600)中部垂直设置有多块吸声体(602),冷却风经过所述布气器(601)后均匀分散,沿所述吸声体(602)之间的间隙(603)送入消声调节仓(700),然后通过给气室(800)用于冷却所述回转窑窑体(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声罩(200)、消声进风仓(300)、消声风道(400)、送风机(500)、消声室(600)、消声调节仓(700)和给气室(800);
所述送风机(500)安装在所述隔声罩(200)内,所述消声进风仓(300)与隔声罩(200)导通用于新风流入;
所述送风机(500)通过消声风道(400)与所述消声室(600)导通,用于向消声室(600)内送入冷却风;所述消声室(600)与所述消声调节仓(700)导通,消声调节仓(700)末端为给气室(800);
所述消声室(600)上风口端横向设置有一块布气器(601),消声室(600)中部垂直设置有多块吸声体(602),冷却风经过所述布气器(601)后均匀分散,沿所述吸声体(602)之间的间隙(603)送入消声调节仓(700),然后通过给气室(800)用于冷却所述回转窑窑体(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气室(800)的端面为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窑体冷却系统噪声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吸声体(602)之间的间距为200mm-250mm,吸声体(602)厚度为80mm-100mm。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欣周永忠周永跟周代莹莫朝翔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莹鑫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