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861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通管件,涉及管件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管件本体,管件本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管件本体上设置有套在通孔外侧的套管,所述套管上铰接有分别位于通孔两侧的挡板,所述挡板呈相对设置且能绕着转动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朝向套管的插片,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供插片插入的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管件本体进行存储时,具有能将管件本体的通孔进行遮挡,避免脏污进入至管件本体内,从而能对管件本体内部起到有效保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通管件
本技术涉及管件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通管件。
技术介绍
三通是具有三个相互连通的口子而形成的管件,三通管件是液体管路中常见的管路连接元件,而且往往是整个管路中受力较集中的关键部件。三通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流体的方向,流体通过三通管件能流入不同方向的管道中。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901166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三通管件,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接体及右接体,左接体与右接体通过中间转换体连接,中间转换体上垂直连接有外筒体,外筒体包括与左接体结构相同的外接体及与中间转换体连接贯通的垂直转换体,中间转换体及垂直转换体的内壁上贴设有用于限位水管的聚交体,通过设置聚交体,保证三根水管在对接的过程中被限位连接,大大提高了安装的效率。但是由于上述专利中的三通管件的开口直径较大,在对三通管件进行存放时,杂物极易从开口进入至三通管件内,从而将会造成三通管件内部的堵塞。一旦杂物卡死在三通管件内将难以顺利将其取出,并且一些脏污进入三通管件内,将会对三通管件内部造成污染,严重的甚至会对三通管件内部造成侵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三通管件,在对管件本体进行存储时,具有能将管件本体的通孔进行遮挡,避免脏污进入至管件本体内,能对管件本体内部起到有效保护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通管件,包括管件本体,管件本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管件本体上设置有套在通孔外侧的套管,所述套管上铰接有分别位于通孔两侧的挡板,所述挡板呈相对设置且能绕着转动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朝向套管的插片,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供插片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套管两侧的挡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下,接着将插片插入至相应的插槽内,通过挡板能将通孔进行有效遮挡;从而在将管件本体进行存储时,能避免脏污从通孔进入至管件本体内而形成堵塞、对管件本体内部造成侵蚀的情况;能对管件本体内部起到有效保护;当需要将管件本体安装在管道上时,通过将两挡板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翻出,通孔顺利露出后便能将管件本体顺利的安装在管道上;当管件本体安装在管道上后,通过将位于同一挡板上的两插片插入在管道的两侧,从而能对管道进行限位,使管道在与管件本体连接时更加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具有弹性且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所述插片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与管道表面贴合的弧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片具有弹性,当将插片压紧在管道外侧上时,插片能与管道外侧壁相互压紧,通过弧槽能增大插片与管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插片与管道间的摩擦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的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同轴的扭簧,所述插片在扭簧的作用下压紧在插槽内;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板将通孔进行盖合时,挡板在扭簧的作用下能更加牢靠的压紧在插槽内,从而能有效避免挡板因外界的干扰而向外翻出的情况;同时当插片插入在管道侧壁上时,扭簧能使插片更加稳定牢靠的压合在管道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侧壁上设置有从套管边沿穿出的凸块,所述套管内设置有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扭簧对挡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对较大,当在将挡板向外翻出时,从套管边沿穿出的凸块能给使用者提供着力点,使用者通过凸块能更加顺利的将挡板翻出;当将管道插入通孔内时,管件本体通过套管上的内螺纹固定连接在套管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件本体上设置有垂直于管件本体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从管件本体两端穿出;所述连接管一端形成有插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对管件本体进行运输时,通过将一管件本体的插件从另一管件本体的连接管上方插入,通过连接管与插件间的插接配合便能将两管件本体间进行固定;运输时通过将管件本体进行逐一固定,从而能使各个管件本体间连成一个整体,不仅方便了对管件本体进行拿取,而且避免了运输时各个管件本体间发生碰撞,对管件本体起到了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件本体内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位于两相对的通孔之间;所述立板上滑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通孔的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道内的流体从相对的通孔冲入管件本体内时,流体进入的瞬间将会给管件本体内壁带来较大的压力,在长时间冲击下将会导致管件本体的内壁发生破损的情况;通过隔板能将进入管件本体内的流体进行格挡,从而避免了流体直接对管件本体内壁形成冲击,对管件本体的内壁起到了保护;需要提及的是隔板与管件本体的内壁间留有间隔,从而保证流体能顺利通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隔板与立板之间;所述弹簧一端与隔板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立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体推动隔板向靠近立板的方向移动时,弹簧将被逐渐压缩,通过弹簧能对流体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流体的冲击力,对管件本体的内侧壁起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当立板一侧的隔板向靠近立板的方向移动时,位于立板另一侧的隔板在插杆的推动下将向远离立板的方向移动,从而能使插杆两端的隔板达到动态平衡,有效避免了因流体冲击力过大而使隔板发生断裂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板与隔板上均开设有贯穿的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孔能使流体顺利的穿过隔板与立板,并且穿孔减小了流体与隔板间的接触面,实现了对流体的分流效果;进一步减小了流体对隔板的冲击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套管两侧的挡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下,接着将插片插入至相应的插槽内,挡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将压紧在套管上内,通过挡板能将通孔进行有效遮挡;从而在将管件本体进行存放时,能避免脏污从通孔进入至管件本体内而形成堵塞、对管件本体内部造成侵蚀的情况;对管件本体内部起到有效的保护;当需要将管件本体安装在管道上时,通过将两挡板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翻出,通孔顺利露出后便能将管件本体顺利的安装在管道上;当管件本体安装在管道上后,通过将位于同一挡板上的两插片插入在管道的两侧,从而能对管道进行限位,使管道在与管件本体连接时更加的稳定;2.当流体从一端通孔流入并推动隔板向靠近立板的方向移动时,弹簧将被逐渐压缩,通过弹簧能对流体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流体的冲击力,对管件本体的内侧壁起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凸显管件本体内部立板与隔板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管件本体;2、通孔;3、挡板;4、套管;5、插片;6、插槽;7、扭簧;8、凸块;9、连接管;10、插件;11、立板;12、插杆;13、隔板;14、弹簧;15、穿孔;16、弧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三通管件,包括管件本体1,管件本体1上开设有三个相互连通的通孔2。管件本体1上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通管件,包括管件本体(1),管件本体(1)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2);其特征是:所述管件本体(1)上设置有套在通孔(2)外侧的套管(4),所述套管(4)上铰接有分别位于通孔(2)两侧的挡板(3),所述挡板(3)呈相对设置且能绕着转动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所述挡板(3)上设置有朝向套管(4)的插片(5),所述套管(4)上开设有供插片(5)插入的插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通管件,包括管件本体(1),管件本体(1)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2);其特征是:所述管件本体(1)上设置有套在通孔(2)外侧的套管(4),所述套管(4)上铰接有分别位于通孔(2)两侧的挡板(3),所述挡板(3)呈相对设置且能绕着转动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所述挡板(3)上设置有朝向套管(4)的插片(5),所述套管(4)上开设有供插片(5)插入的插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通管件,其特征是:所述插片(5)具有弹性且分别位于挡板(3)的两侧,所述插片(5)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与管道表面贴合的弧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通管件,其特征是:所述挡板(3)的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同轴的扭簧(7),所述插片(5)在扭簧(7)的作用下压紧在插槽(6)内;所述扭簧(7)的另一端与套管(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通管件,其特征是:所述挡板(3)侧壁上设置有从套管(4)边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森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瑞亨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