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吊顶组件,所述吊顶组件包括定位杆、限位杆以及连接杆,所述定位杆与地下车库顶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定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出地下车库顶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梯形槽,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嵌入梯型槽内的第一梯形块,所述第一梯形块嵌入所述第一梯形槽内,所述连接杆与限位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了对通风系统的送风管道进行吊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现有的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的一种系统,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现有的大多数高层建筑均会于其底下修建地下车库,送风管道连通高层建筑物的顶部,并在高层建筑物的地下车库汇入一根送风管道内后与位于底下车库的抽风机连接,而位于地下车库的送风管道为了减少送风管道的占用空间,一般选择将送风管道与地下车库的顶部固定,送风管道上设置有卡接环,卡接环的顶部设置有吊顶杆,地下车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与地下车库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连接,然后将吊顶杆与安装杆之间通过螺栓拧紧,实现通风管道与地下车库顶部的安装。但是上述安装方式需要先将卡接环与送风管道之间固定,随后将整个送风管道顶起,之后再将位于卡接环上的吊顶杆与地下车库的顶部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安装步骤繁琐,且安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具有方便了对通风系统的送风管道进行吊装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吊顶组件,所述吊顶组件包括定位杆、限位杆以及连接杆,所述定位杆与地下车库顶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定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出地下车库顶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梯形槽,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嵌入第一梯型槽内的第一梯形块,所述第一梯形块嵌入所述第一梯形槽内,所述连接杆与限位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随后将送气管道放置于限位杆上,随后将连接杆与限位杆之间固定,之后将整个送气管道向上抬起,使得位于连接杆顶部的第一梯形块滑移卡接于定位杆上的第一梯形槽内,实现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定位,之后再将相邻的送气管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对于送气管道的安装,相较于使用螺栓将连接杆与定位杆连接,上述安装方式安装更加简单,提高了送气管道的安装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提升了企业效益;且通过设置第一梯形槽,使得连接杆相对于定位杆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定位杆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送气管道的吊顶安装,提升了吊顶组件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两侧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梯形槽,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嵌入第二梯形槽内的第二梯形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只需要将连接杆上的第二梯形块卡接于限位杆上的第二梯形槽内即可完成对于连接杆和限位杆之间的安装,方便了限位杆与连接杆之间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一限位盲孔,所述限位盲孔内设置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对第二梯形块与第二梯形槽之间进行限位,降低了第二梯形块与限位杆之间发生松脱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朝向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所述第二梯形块压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送风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气流较大导致送风管道震动时,不会由于第二梯形块与定位板之间的碰撞产生大量噪音,从而使得通风系统更加地绿色环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朝向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梯形块嵌入第二梯形槽内后,需要将定位板下压时,能够通过定位斜面进行导向,使得定位板侧壁的减震垫与第二梯形块之间压紧,方便了定位板的下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的顶部设置有一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板能够稳定地依靠重力压紧于限位杆内,降低了定位板与限位杆之间发生松脱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限位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母以及锁紧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螺母和锁紧螺母,使得连接杆能够与限位杆之间进行安装,且当位于地下车库顶部的定位板发生沉降后,能够通过调节定位螺母和锁紧螺母相对于连接杆的位置实现对于送风管道高度的调节,使得相邻的送风管道之间能够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降低了相邻送风管道之间发生泄漏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螺母的底部设置有对顶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锁紧螺母与连接杆之间发生松脱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吊顶组件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上述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通过设置吊顶组件,具有方便了对通风系统的送风管道进行吊装的效果;2.上述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板,具有降低了第二梯形块与第二梯形槽之间发生分离的概率的效果;3.上述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垫,具有减少了第二梯形块与定位板之间的碰撞时产生的噪音,更加的绿色环保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吊顶组件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的吊顶组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风管道;2、吊顶组件;21、定位杆;211、安装部;212、第一梯形槽;22、限位杆;221、第二梯形槽;222、限位盲孔;223、定位板;224、减震垫;225、定位斜面;226、配重块;227、定位螺母;228、锁紧螺母;229、对顶螺母;23、连接杆;231、第一梯形块;232、第二梯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附图2,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以及吊顶组件2。吊顶组件2包括定位杆21、限位杆22以及连接杆23。定位杆21与地下车库顶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定位杆21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出地下车库顶面的安装部211,安装部2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梯形槽212。参照附图1和附图3,限位杆22设置于通风管道1的底部。限位杆22的两侧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梯形槽221,限位杆22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一限位盲孔222,限位盲孔222内设置有一定位板223,定位板223的侧壁与第二梯形块232的侧壁贴合。参照附图4和附图5,连接杆23的顶部设置有嵌入第一梯型槽内的第一梯形块231,第一梯形块231嵌入第一梯形槽212内,连接杆23与限位杆22固定连接。连接杆23的底部设置有嵌入第二梯形槽221内的第二梯形块232。定位板223朝向第二梯形块23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垫224,减震垫224与第二梯形块232压紧,定位板223朝向第二梯形块23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斜面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顶组件(2),所述吊顶组件(2)包括定位杆(21)、限位杆(22)以及连接杆(23),所述定位杆(21)与地下车库顶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定位杆(21)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出地下车库顶面的安装部(211),所述安装部(2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梯形槽(212),所述限位杆(22)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底部,所述连接杆(23)的顶部设置有嵌入第一梯形槽(212)内的第一梯形块(231),所述第一梯形块(231)嵌入所述第一梯形槽(212)内,所述连接杆(23)与限位杆(2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顶组件(2),所述吊顶组件(2)包括定位杆(21)、限位杆(22)以及连接杆(23),所述定位杆(21)与地下车库顶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定位杆(21)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出地下车库顶面的安装部(211),所述安装部(2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梯形槽(212),所述限位杆(22)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底部,所述连接杆(23)的顶部设置有嵌入第一梯形槽(212)内的第一梯形块(231),所述第一梯形块(231)嵌入所述第一梯形槽(212)内,所述连接杆(23)与限位杆(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2)的两侧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梯形槽(221),所述连接杆(23)的底部设置有嵌入第二梯形槽(221)内的第二梯形块(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吊装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2)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一限位盲孔(222),所述限位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天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