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林书专利>正文

一种触变性、粘性物料的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84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变性、粘性物料的干燥器,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在分散管内设置旋转轴,于旋转轴上自上而下布置二至五层刀片;在分散管的侧向连接进料管,分散管的下端连接干燥桶,在干燥桶的下端连接倒置的锥形流化桶,于流化桶的下端连接底部分风室,于流化桶与干燥桶的上端环隙处通过排尘管连接旋风收集器,于流化桶的一个侧壁连接收料桶;在机架上还设置进风总管,进风总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三段风管,第一段风管连接至分散管,第二段风管连接至干燥桶上部的分风室,第三段风管连接至底部分风室。对高触变性高粘度的物料进行干燥时,在物料耐温一定时,通过以下方法就可快速干燥,减小设备投资,并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对具有一定触变性、粘性的物料的干燥方法有以下代表性的几种1、喷雾干燥可以处理低到一定粘度的料液干燥,对于滤饼和高杂质、或有固体介质的料液无法进行喷雾干燥。2、气流干燥干燥时间短,适合于各种粉粒状物料,对于易于粘壁的、非常粘稠以及需要干燥至临界湿含量以下的料也不宜采用气流干燥。3、流化床干燥将料形成沸腾状态,与热风广泛接触。料之间也不断接触、碰撞、更新气化表面,热效率较高。适用于粉状、颗粒状、小块状物料,是理想的一种干燥方法,干燥时间也可无限延长,并可去掉结晶水。4、闪蒸干燥碰到高触变性、高触变性并可溶性的料和一些水分较高的物料时,发挥不出击碎混合作用,料会沿内壁流漟下,从而堵塞环形风道,破坏了干燥过程。5、烘箱干燥为静态干燥,适用于特殊要求(如不能破碎)和小批量的干燥。6、带式干燥为连续式静态干燥,适用于大颗粒、块状、片状、纸状料的干燥。7、真空干燥机原理是大大减小物料表面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加快水分从物料中向空气中蒸发。8、组合式干燥。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有一些特粘的物料和高触变性高粘度的物料,如使用喷雾干燥无法雾化,不好干燥;或勉强雾化但会粘壁,水分也达不到要求;使用载体流化床,又有存在杂质的问题,对有些料也不易脱落干燥难以进行;使用闪蒸干燥,发挥不出击碎混合作用,料会沿内壁向下流淌,从而堵塞环形风道,破坏了干燥过程,使用超低进料量,产量会极低,出风温度也高,达不到干燥效果,能耗也极大;使用流化干燥也更不可能,此时物料呈现饼状或大块粘性料状,根本无法流化。对具体的每一种物料,可能有几种干燥方法,但最理想的只会有一种,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及物料的特性,从而找到最合适客户的干燥方案。力求站在客观科学的角度上,使设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安全、达到投资合理,运行费用小,产品质量好,获得最佳的投资性价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为触变性高、粘度高的物料设计一种设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产品质量好的干燥器。本技术在机架上布置竖向分散管,在分散管内设置旋转轴,于旋转轴上自上而下布置二至五层刀片;在分散管的侧向连接进料管,于进料管内布置螺旋加料器,于进料管的上方布置进料斗,所述分散管与进料管的连接部设置在最上层刀片和二层刀片之间;在分散管的下端连接干燥桶,并将分散管的下端伸入于干燥桶内;在干燥桶的下端连接倒置的锥形流化桶,于流化桶的下端连接底部分风室,于流化桶与干燥桶的上端环隙处通过排尘管连接旋风收集器,于流化桶的一个侧壁连接收料桶;在机架上还设置进风总管,进风总管的进口端连接鼓风机,进风总管与鼓风机之间连接两段进风变管,在两段进风变管之间设置加热装置;进风总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三段风管,第一段风管连接至分散管,于分散管上的出风口布置在最上层刀片的上方,第二段风管连接至干燥桶上部的分风室,第三段风管连接至底部分风室。利用本技术对高触变性高粘度的物料进行干燥时,在物料耐温一定时,通过以下方法就可快速干燥,减小设备投资,并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此种干燥特点是 1、物料由进料斗进入,在螺旋加料器作用下强制加入。旋转轴高速旋转,将物料分散化,同时引进热风与物料同步进入,在分散器里物料首先被初步干燥,这段干燥在恒速干燥阶段,温度不会超过45度,同时物料已被打碎成细小粒状(如是液态也会成为小滴状)并且分散良好,达到瞬间(快速)提高物料表面积的作用。这步使用了,粉碎原理、气流雾化原理、带分散器气流干燥器原理。而且是用热风来进行瞬间分散化,在分散同时就进行一部分的干燥过程。2、在分散器周围引入二次热风,经过分布板(小型干燥机)或蜗壳式进风分布器(大型干燥机),热风成为规则流在直段内平行(小型)或旋转(大型)运动,分散后的细小颗粒以高速冲向规则热风流,进行二次干燥,由于提高了物料与热风的相对速度,传热系数较高。这步使用了规则流原理,冲击原理。进一步进行恒速干燥,同时达到降速干燥的初步阶段以防止下步流化干燥的死床可能。并且以最小可能的直径达到最小粘壁的机会;在直段上装有调节段,以适应环隙风速。3、在干燥器底部引入三次热风,使落在底部的物料进行流化干燥,此时合理使用了流化干燥原理;根据进风型式分布板也相应有孔板式与旋流式;在不同高度留有出口以溢流泄料。可在干燥器底部设置内部流化床,也可在外部设置外置流化床,也可后接气流干燥机,或闪蒸干燥机将物料水份,颗粒干燥处理到产品要求。对于不同的物料,后接设备可以多样化,对热敏性物料此步就可以采用比较低的进风温度,从而能最经济的处理热敏性物料。上进风与下进风在干燥桶与流化桶上部环形间隙排空,解决了上下进风后混风的排空问题。也借签了喷雾流化原理。4、由于前两道均为恒速干燥阶段,后一道是流化干燥技术,这样设备出风温度就可以比较低,达到节能效果,同时所需风量也大大减少,减小设备运行费用;设备尺寸小、节省设备投资。5、底部流化床与外部后接设备可以单独分成隔间,满足一些料对GMP的要求。此种设备为一整体式,可以节省空间。6、对于要求物料颗粒在0.05-2mm物料能一次处理合格,无须再处理。另,本技术在分散管的下端外套分风蜗壳,分风蜗壳的下端连接直筒,直筒内套在干燥桶的上端,所述分风蜗壳的进口端与上述第二段风管连接;所述第三段风管与底部分风室切向连接。还在底部分风室内设置横向布置分风孔板,在分风板上方设置旋流分风器。分散管也可以直接密封连接在干燥桶的上方,所述第二段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在干燥桶的上端,在该出风口和分散管之间的干燥桶内设置分风孔板;在底部分风室的上方设置分风孔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向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向图。具体实施方式例一,如图1、2所示,在机架5上布置竖向分散管7,在分散管7内通过密封件6设置旋转轴11。在机架5上竖向支撑一台打散电机1,在打散电机1的端部连接带轮2,在旋转轴11上端连接从动带轮4,在从动带轮4与带轮2之间设置皮带3。于旋转轴11上自上而下布置三层刀片8、9、10;在分散管7的侧向连接进料管15,于进料管15内布置螺旋加料器16,螺旋加料器16的动力来自与之连接的电机18,于进料管15的上方布置进料斗17,分散管7与进料管15的连接部设置在最上层刀片8和二层刀片9之间。在分散管7的下端外套分风蜗壳12,分风蜗壳12的下端连接直筒13,直筒13内套并连接在干燥桶22的上端。在干燥桶22的下端连接倒置的锥形流化桶23,于流化桶23的下端连接底部分风室26,于流化桶23的上端通过排尘管30连接旋风收集器31。于流化桶23的一个侧壁通过管道28连接收料桶29。在底部分风室26内设置横向布置分风板25,在分风板25上方设置旋流分风器24。在机架5上还固定进风总管20,进风总管20的进口端连接鼓风机32,进风总管20与鼓风机32之间连接两段进风变管33、35,在两段进风变管33、35之间设置加热装置34。进风总管20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三段风管19、21、27,风管19连接至分散管7,于分散管7上的出风口14布置在最上层刀片8的上方,风管21连接至分散管7与干燥桶22之间的分风蜗壳12的进口端,风管27切向连接至底部分风室26。例二,如图3、4所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变性、粘性物料的干燥器,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布置竖向分散管,在分散管内设置旋转轴,于旋转轴上自上而下布置二至五层刀片;在分散管的侧向连接进料管,于进料管内布置螺旋加料器,于进料管的上方布置进料斗,所述分散管与进料管的连接部设置在最上层刀片和二层刀片之间;在分散管的下端连接干燥桶,并将分散管的下端伸入于干燥桶内;在干燥桶的下端连接倒置的锥形流化桶,于流化桶的下端连接底部分风室,于流化桶与干燥桶的上端环隙处通过排尘管连接旋风收集器,于流化桶的一个侧壁连接收料桶;在机架上还设置进风总管,进风总管的进口端连接鼓风机,进风总管与鼓风机之间连接两段进风变管,在两段进风变管之间设置加热装置;进风总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三段风管,第一段风管连接至分散管,于分散管上的出风口布置在最上层刀片的上方,第二段风管连接至干燥桶上部的分风室,第三段风管连接至底部分风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书
申请(专利权)人:陈林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