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77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包括大端、小端和连接大端和小端的杆身,大端上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内部安装有定位筒,定位筒上安装有内筒,内筒的内部安装有拆卸杆,拆卸杆向定位筒的底部延伸,定位筒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块,定位筒的侧面设有挤压槽,挤压块从挤压槽穿过,位于定位筒内侧的挤压块上设有与拆卸杆相对置的倾斜的挤压孔。大端上还设有固定块,杆身的端部设有固定槽,固定块安装在固定槽内。大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装置安装不便的问题,传统装置润滑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及传统装置断裂后易对发动机造成进一步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的连接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连杆是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零件,通过发动机连杆连接发动机中的活塞运动,将活塞上的动力传递到曲轴上,进一步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从而进一步实现发动机的运转。随着发动机的使用,发动机连杆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连杆在使用时,传统连杆上的大端在与曲轴进行连接时,通常仅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安装,在对螺栓进行安装时,操作人员不方便对螺栓的扭矩进行控制,导致不同螺栓安装后的受力不同,长时间使用易对连杆的寿命造成影响,同时传统的连杆无法对润滑油进行存储,长时间润滑不充分,易导致连杆连接处产生磨损,同时由于传统连杆上没有有效的防护,导致连杆断裂后易对发动机缸体造成进一步损坏。综上所述,现有的发动机连杆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安装不便,润滑效果不佳和断裂后易对发动机造成进一步损坏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发动机连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发动机连杆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包括大端(1)、小端(25)和连接大端(1)和小端(25)的杆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1)上开设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的内部安装有定位筒(3),所述定位筒(3)上安装有内筒(4),内筒(4)的内部安装有拆卸杆(5),所述拆卸杆(5)向定位筒(3)的底部延伸,所述定位筒(3)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块(7),定位筒(3)的侧面设有挤压槽(8),所述挤压块(7)从挤压槽(8)穿过,位于定位筒(3)内侧的挤压块(7)上设有与拆卸杆(5)相对置的倾斜的挤压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包括大端(1)、小端(25)和连接大端(1)和小端(25)的杆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1)上开设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的内部安装有定位筒(3),所述定位筒(3)上安装有内筒(4),内筒(4)的内部安装有拆卸杆(5),所述拆卸杆(5)向定位筒(3)的底部延伸,所述定位筒(3)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块(7),定位筒(3)的侧面设有挤压槽(8),所述挤压块(7)从挤压槽(8)穿过,位于定位筒(3)内侧的挤压块(7)上设有与拆卸杆(5)相对置的倾斜的挤压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1)上还设有固定块(9),所述杆身(20)的端部设有固定槽(10),所述固定块(9)安装在固定槽(10)内,所述固定块(9)的侧面开设有工作槽(12),与工作槽(12)相对的大端(1)上开设有工作孔(14),大端(1)外壁的工作孔(14)处设有控制环(16),所述工作孔(14)中安装有联动杆(15)和伸入至工作槽(12)的工作筒(13),所述联动杆(15)的一端与工作筒(13)相连,另一端安装在控制环(1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流槽(17),且导流槽(17)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连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7)均匀分布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瑞王中磊姚德明姜程杨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