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71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外壳和化油器衔接管,所述化油器外壳包括有主喷管,所述主喷管的底端设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L型卡位槽,所述主喷管的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锯齿柱,两个所述锯齿柱的一侧均设有卡位组件,两个所述卡位组件皆包括有N型固定板,且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的内表面一侧连接有第一滑槽,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喷管以及卡位组件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化油器整体的快速安装,从而为化油器的安装与拆卸提供便利,进而加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化油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
技术介绍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其完整的装置应包括起动装置、怠速装置、中等负荷装置、全负荷装置、加速装置。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化油器分为简单化油器和复杂化油器。化油器还可分为下吸式与平吸式。化油器从节气门的型式上分,又可分为转动式和升降式。转动式节气门,是在化油器喉管与进气管之间,设置一绕轴旋转的圆盘形的节气门,改变进气道的流通面积。升降式节气门其构造为一桶形式板形节气门。在化油器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化油器会出现故障,而传统的化油器都是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动机的连接片上,且连接片所处空间较为狭小,若化油器没有良好的可拆卸性作为支撑,便需要将所有的螺栓拧下来进行拆卸,这种安装方式在拆装化油器时就会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外壳和化油器衔接管,所述化油器外壳包括有主喷管,所述主喷管的底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的顶端表面相焊接,且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L型卡位槽,所述L型卡位槽与所述连接管内表面的卡位柱滑动连接;所述主喷管的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锯齿柱,两个所述锯齿柱远离所述主喷管的一侧均设有卡位组件,两个所述卡位组件皆包括有N型固定板,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均通过螺栓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的内表面一侧连接有第一滑槽,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挤压板,两块所述挤压板通过弧形齿分别与两个所述锯齿柱啮合连接;两块所述挤压板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均设有回力组件,每个所述回力组件均包括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设有异形板,每个所述异形板的顶端表面均连接有异形槽,每个所述异形槽的一侧滑动皆连接有卡位钩,每个所述卡位钩远离所述异形槽的一侧均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异形板远离所述卡位钩的一侧皆焊接有第一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柱远离所述异形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均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相焊接,且同一侧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与同一侧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弹簧。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挤压板的顶端表面均焊接有扣手。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扣手靠近所述锯齿柱的一侧均粘接有防滑垫。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异形板的底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底端均与所述凹槽的内部表面相焊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挤压板均包括有滑块,同一侧的每个所述滑块与同一侧的每个所述挤压板板体远离所述同一侧的每个回力组件的一侧表面相焊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N型固定板的顶端表面上均焊接有N型防夹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主喷管以及卡位组件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化油器整体的快速安装,从而为化油器的安装与拆卸提供便利,进而节省了工作人员修理时拆装化油器的时间,具体表现为:通过主喷管管体内表面的卡位柱滑动插入到主喷管底端连接管上的L型卡位槽内,从而实现对化油器的初步安装,以及对其上下滑动范围的限制,再通过拉动主喷管两侧的挤压板,并令挤压板在N型固定板内的第一滑槽上滑动,从而实现带动挤压板远离第一滑槽一侧的异形板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在拉动异形板一侧弹簧的同时,也实现了异形板远离弹簧一侧的卡位钩在异形板顶端表面上的异形槽进行滑动,从而使得挤压板与主喷管两侧的锯齿柱相互啮合,从而实现主喷管在四周方位上移动距离的限制,以及在进行拆卸与安装时,将两个挤压板卡设在远离主喷管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卡位柱和锯齿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管和L型卡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卡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回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化油器外壳;11、主喷管;12、卡位柱;13、锯齿柱;2、连接管;3、L型卡位槽;4、卡位组件;41、N型固定板;42、第一滑槽;43、挤压板;431、滑块;44、弧形齿;45、回力组件;451、凹槽;452、异形板;453、异形槽;454、卡位钩;455、第一连接柱;456、第二连接柱;457、弹簧;458、第二滑槽;46、扣手;47、防滑垫;48、N型防夹板;5、化油器衔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着重参照附图1-6,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外壳1和化油器衔接管5,所述化油器外壳1包括有主喷管11,所述主喷管11的底端设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端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5的顶端表面相焊接,且所述连接管2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L型卡位槽3,所述L型卡位槽3与所述连接管2内表面的卡位柱12滑动连接;所述主喷管11的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锯齿柱13,两个所述锯齿柱13远离所述主喷管11的一侧均设有卡位组件4,两个所述卡位组件4皆包括有N型固定板41,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5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的内表面一侧连接有第一滑槽42,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42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3,两块所述挤压板43通过弧形齿44分别与两个所述锯齿柱13啮合连接;两块所述挤压板43远离所述第一滑槽42的一侧均设有回力组件45,每个所述回力组件45均包括有凹槽451,每个所述凹槽451的内部均设有异形板452,每个所述异形板452的顶端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外壳(1)和化油器衔接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外壳(1)包括有主喷管(11),所述主喷管(11)的底端设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端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5)的顶端表面相焊接,且所述连接管(2)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L型卡位槽(3),所述L型卡位槽(3)与所述连接管(2)内表面的卡位柱(12)滑动连接;/n所述主喷管(11)的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锯齿柱(13),两个所述锯齿柱(13)远离所述主喷管(11)的一侧均设有卡位组件(4),两个所述卡位组件(4)皆包括有N型固定板(41),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5)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的内表面一侧连接有第一滑槽(42),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42)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3),两块所述挤压板(43)通过弧形齿(44)分别与两个所述锯齿柱(13)啮合连接;/n两块所述挤压板(43)远离所述第一滑槽(42)的一侧均设有回力组件(45),每个所述回力组件(45)均包括有凹槽(451),每个所述凹槽(451)的内部均设有异形板(452),每个所述异形板(452)的顶端表面均连接有异形槽(453),每个所述异形槽(453)的一侧滑动皆连接有卡位钩(454),每个所述卡位钩(454)远离所述异形槽(453)的一侧均与所述凹槽(451)的内表面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异形板(452)远离所述卡位钩(454)的一侧皆焊接有第一连接柱(455),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柱(455)远离所述异形板(452)的一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柱(456),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456)均与所述凹槽(451)的内表面相焊接,且同一侧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456)与同一侧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柱(455)之间均连接有弹簧(45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外壳(1)和化油器衔接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外壳(1)包括有主喷管(11),所述主喷管(11)的底端设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端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5)的顶端表面相焊接,且所述连接管(2)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L型卡位槽(3),所述L型卡位槽(3)与所述连接管(2)内表面的卡位柱(12)滑动连接;
所述主喷管(11)的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锯齿柱(13),两个所述锯齿柱(13)远离所述主喷管(11)的一侧均设有卡位组件(4),两个所述卡位组件(4)皆包括有N型固定板(41),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化油器衔接管(5)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且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的内表面一侧连接有第一滑槽(42),两块所述N型固定板(41)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42)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3),两块所述挤压板(43)通过弧形齿(44)分别与两个所述锯齿柱(13)啮合连接;
两块所述挤压板(43)远离所述第一滑槽(42)的一侧均设有回力组件(45),每个所述回力组件(45)均包括有凹槽(451),每个所述凹槽(451)的内部均设有异形板(452),每个所述异形板(452)的顶端表面均连接有异形槽(453),每个所述异形槽(453)的一侧滑动皆连接有卡位钩(454),每个所述卡位钩(454)远离所述异形槽(453)的一侧均与所述凹槽(451)的内表面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义彭润富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太阳神汽摩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