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8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包括油管悬挂本体、位于油管悬挂本体上端部和下端部的锁紧机构和定向导向结构、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上的出油口、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内并与出油口连通的下压力堵头安装孔、与下压力堵头安装孔连通的上压力堵头安装孔、设置在出油口上方和下方的第一环空密封组和第二环空密封组、一个以上水平穿越孔、一个以上垂直穿越孔。本装置实现在水平穿越和垂直穿越作业时,便于结合现场情况选用合适的穿越结构,因此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有利于生产的稳定运行和开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
本专利申请属于海底石油开采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
技术介绍
在海底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对水下井口装置设备需考虑系列井下穿越结构,常规井口需考虑井下化学药剂注入管线穿越,井下安全阀液压控制管线穿越,井下智能滑套控制管线穿越,井下温度压力传感器控制电缆穿越等,涉及电潜泵举升开采模式需设计动力电缆穿越。因为电潜泵用动力电缆弯曲角度较大,水平穿越的难度较大,将考虑垂直穿越形式,其余管线考虑水平穿越。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具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无法满足海底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对于水平管线和竖直管线的穿越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包括位于采油树本体内并垂直插入油层中的油管悬挂本体、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上端部的锁紧机构、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下端部的定向导向结构、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上并位于锁紧机构和定向导向结构之间的出油口、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内并与出油口连通的下压力堵头安装孔、通过通孔与下压力堵头安装孔连通的上压力堵头安装孔、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上并分别位于出油口上方和下方的第一环空密封组和第二环空密封组、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上的一个以上水平穿越孔、贯通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内的一个以上的垂直穿越孔。水平穿越孔用于井下安全阀液压控制管线、井下化学药剂注入管线、井下智能滑套控制管线、井下温度压力传感器控制电缆的至少一种的穿越作业,垂直穿越孔用于电潜泵用电缆、压力堵头、井下安全阀液压控制管线的至少一种的穿越作业,比如可以垂直设置电潜泵用电缆穿越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定向导向结构为360°全角度定向导向结构,油管悬挂本体与采油树本体的对应处设置坐挂台阶。由于油管悬挂本体在内、采油树本体在外,因此为了紧密连接,设置坐挂台阶,提高密封连接可靠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水平穿越孔为水平穿越结构,水平穿越结构包括设置在采油树本体内的快插头公插、密封设置在采油树本体靠近快插头公插侧的穿越体、连接在穿越体外部的外壳体、设置在穿越体和外壳体内的密闭的容置腔、设置在外壳体另一端的水下机器人操作界面接口,快插头公插包括多路液压快插头公插和多路水下电快插头公插。容置腔内设置有水平移动结构块,水平移动结构块上对应设置有多路液压快插头母插和多路水下电快插头母插,多路液压快插头母插的尾端对应连接有液压管线,容置腔内壁上设置有供液压管线穿入配合的滑套,外壳体上设置有液压管线引出端,多路水下电快插头母插的尾端连接有电缆线,电缆线缠绕在外壳体内;在水平移动结构块和水下机器人操作界面接口之间的容置腔内设置有水平移动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与水平移动结构块连接的推进杆、与推进杆转动连接的驱动旋转杆,驱动旋转杆连接水下机器人操作界面接口的操作手柄,电缆线缠绕在推进杆周围、但不接触。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与水下机器人操作界面接口的操作手柄连接的液压丝杆,液压丝杆另一端连接水平移动结构块,电缆线缠绕在液压丝杆周围、但不接触。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穿越体为异形结构,穿越体的下侧端与采油树本体的对应侧端楔形密封配合,穿越体对称设置在采油树本体的两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穿越体和外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滑套的截面为异形,滑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矩形一部、矩形二部和矩形三部,矩形三部的高度介于矩形一部和矩形二部之间,矩形一部和矩形二部通过第一凸台过渡,矩形二部和矩形三部通过第二凸台过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置有水平穿越结构和垂直穿越结构,便于穿越作业时结合现场情况选用合适的穿越结构,因此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中设置的垂直穿越孔,用于安装电潜泵用电缆穿越结构、一个或多个压力堵头、井下安全阀的液压控制管线穿越,使得上述操作得以正常安装,同时不影响采油树的强度,进而避免石油和液压液的泄漏,从而有利于生产的稳定运行和开展。设置的水平穿越结构,将液压管线和电缆线从水下井口装置外部,水平穿越到水下井口装置内部并沿着油管直达数千米深的油气藏。在水平穿越结构分离时,水下井口装置内部的液压管线和电缆线与外部的液压管线和电缆线断开,并分别通过各自的密封部件进行密封,当水平穿越结构插合时,所有管线与电缆线自动对接上并且导通。本装置具有机械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有效降低了采油树液压管线和电缆线通道的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俯视角度下的垂直穿越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角度下的多个水平穿越孔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M向的多个水平穿越孔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水平穿越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环空密封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环空密封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1、锁紧结构,22、上压力堵头安装孔,23、电潜泵用电缆穿越孔,24、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5、油管悬挂本体,26、第一环空密封组,27、出油口,28、第二环空密封组,29、定向导向结构;1、水下机器人操作界面接口,2、驱动旋转杆,3、液压管线引出端,4、滑套,5、液压管线,6、电缆线,7、外壳体,8、推进杆,9、水平移动结构块,10、液压快插头母插,11、液压快插头公插,13、穿越体,14、水下电快插头公插,15、水下电快插头母插,16、电缆引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参见图1-图7,包括位于采油树本体内并垂直插入油层中的油管悬挂本体25、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端部的锁紧机构21、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下端部的定向导向结构29、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并位于锁紧机构21和定向导向结构29之间的出油口27、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并与出油口27连通的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4、通过通孔与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4连通的上压力堵头安装孔22(也就是设计有一个垂直穿越孔,用于安装一个或多个压力堵头)、分别设置在出油口27上方和下方的油管悬挂本体25上的第一环空密封组26和第二环空密封组28(也就是出油口27上下环空设计密封组,第一环空密封组26和第二环空密封组28的结构参见图6和图7)、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的一个以上水平穿越孔、贯通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的一个以上垂直穿越孔。水平穿越孔用于井下安全阀液压控制管线、井下化学药剂注入管线、井下智能滑套控制管线、井下温度压力传感器控制电缆的至少一种的穿越作业,垂直穿越孔用于电潜泵用电缆、压力堵头、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悬挂本体(25)、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端部的锁紧机构(21)、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下端部的定向导向结构(29)、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并位于锁紧机构(21)和定向导向结构(29)之间的出油口(27)、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并与出油口(27)连通的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4)、通过通孔与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4)连通的上压力堵头安装孔(22)、分别设置在出油口(27)上方和下方的油管悬挂本体(25)上的第一环空密封组(26)和第二环空密封组(28)、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的一个以上水平穿越孔、贯通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的一个以上垂直穿越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悬挂本体(25)、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端部的锁紧机构(21)、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下端部的定向导向结构(29)、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并位于锁紧机构(21)和定向导向结构(29)之间的出油口(27)、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并与出油口(27)连通的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4)、通过通孔与下压力堵头安装孔(24)连通的上压力堵头安装孔(22)、分别设置在出油口(27)上方和下方的油管悬挂本体(25)上的第一环空密封组(26)和第二环空密封组(28)、垂直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上的一个以上水平穿越孔、贯通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的一个以上垂直穿越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定向导向结构(29)为360°全角度定向导向结构,油管悬挂本体(25)与采油树本体的对应处设置坐挂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有水平穿越及垂直穿越的油管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穿越孔为水平穿越结构,水平穿越结构包括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内的快插头公插、密封设置在油管悬挂本体(25)靠近快插头公插侧的穿越体(13)、连接在穿越体(13)外部的外壳体(7)、设置在穿越体(1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举涂林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临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