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12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车立体停车库,涉及停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车库架、停车装置、传动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车库架包括轨道,轨道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设置,且轨道的首尾对接为闭环;停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停车装置沿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轨道上;动力输出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与停车装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能够驱动传动装置带动停车装置沿轨道移动。缓解了停车区域有限,导致车辆乱放的问题。将多辆车辆分别放置在多个停车装置上,多个停车装置间隔设置在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的轨道上,动力输出装置输出动力,控制传动装置驱动停车装置沿轨道移动,实现循环停取车操作,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强车库的使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车立体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停车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车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共享单车突出的实用性、便利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而共享单车的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在共享单车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出行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共享单车停放占用大量空间等现象频发,为城市管理带来额外的负担,对城市的交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现有的停车设想实施局部划分,设立单车的停车区域,由于单车停放集中在市中心繁华、热闹地带,这些位置能够用来设置停车区域的地面空间有限,导致大部分共享单车还是无法放置在规定区域内,车辆乱放情况得不到缓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单车立体停车库,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停车区域有限,导致车辆乱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单车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架、停车装置、传动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车库架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设置,且所述轨道的首尾对接为闭环;所述停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停车装置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停车装置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停车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停车装置包括停车板、固定桩和固定锁;所述停车板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且所述停车板能够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固定桩连接在所述停车板上,所述固定锁设置在所述固定桩上,所述固定锁用于将待放车辆固定在固定桩上。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架和第二轨道架;所述第一轨道架朝向所述第二轨道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轨道朝向所述第一轨道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传动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且能够沿所述轨道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传动轴、第二联轴器和齿条板;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齿条板的齿形的端面与动力输出装置连接,背离所述齿条板的齿形的端面通过连接杆与停车装置连接,且背离所述齿条板的齿形的端面与所述传动轴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输出装置输出的动力通过齿条板带动停车装置在传动轴导向作用下沿轨道移动;所述传动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传动装置之间通过齿条板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任意一个所述传动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轴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联轴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停车板的底侧设置有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能够与所述轨道接触滚动;所述滚动组件包括空心轴、实心轴和两个连接凸台;两个所述连接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空心轴的两端,所述实心轴穿设所述空心轴和两个连接凸台,且所述实心轴的两端裸露在所述连接凸台外,所述实心轴裸露在连接凸台外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销轴孔,销轴设置在所述销轴孔内,以限制所述实心轴沿其轴向的移动;所述连接凸台与停车装置连接,所述空心轴能够与轨道接触滚动。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机、连接带和齿轮机构;所述电机一端与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连接带通过轴与所述齿轮机构连接,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轨道靠近地面的位置包括预设长度的水平轨道段。进一步的,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用于制动所述传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单车立体停车库,将多辆车辆分别放置在多个停车装置上,多个停车装置间隔在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设置的轨道上,且轨道的首尾对接为闭环,动力输出装置输出动力控制传动装置驱动停车装置能够沿轨道移动;螺旋层状的轨道实现将多个车辆规范停放,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单位面积最大化停车;轨道的首位对接为闭环,动力输出装置输出动力,控制传动装置驱动多个停车装置上的多个车辆能够沿轨道循环移动,实现多人可以同时能够从轨道上循环停取车,便捷停取车,增强了车库的使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车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车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停车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邻齿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1-车库架;12-停车装置;13-传动装置;14-动力输出装置;111-轨道;112-水平轨道段;113-内支撑架;114-外支撑架;115-第一轨道架;116-第二轨道架;117-第一安装槽;118-第二安装槽;121-停车板;122-固定桩;123-固定锁;124-滚动组件;125-空心轴;126-实心轴;127-连接凸台;131-第一联轴器;132-传动轴;133-第二联轴器;134-齿条板;135-弹性件;136-第一轴承;137-第二轴承;138-第三轴承;139-第四轴承;1310-齿条连接板;1311-销轴;1312-固定销;141-电机;142-连接带;143-齿轮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单车立体停车库,包括:车库架11、停车装置12、传动装置13和动力输出装置14;车库架11包括轨道111,轨道111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设置,且轨道111的首尾对接为闭环;停车装置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停车装置12沿所述轨道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轨道111上;动力输出装置14与传动装置13连接,传动装置13与停车装置12连接,动力输出装置14能够驱动传动装置13带动停车装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车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架、停车装置、传动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n所述车库架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设置,且所述轨道的首尾对接为闭环;/n所述停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停车装置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轨道上;/n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停车装置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停车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车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架、停车装置、传动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
所述车库架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自上至下呈螺旋层状设置,且所述轨道的首尾对接为闭环;
所述停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停车装置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停车装置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停车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装置包括停车板、固定桩和固定锁;
所述停车板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且所述停车板能够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固定桩连接在所述停车板上,所述固定锁设置在所述固定桩上,所述固定锁用于将待放车辆固定在固定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架和第二轨道架;
所述第一轨道架朝向所述第二轨道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轨道朝向所述第一轨道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
所述传动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传动装置能够沿所述轨道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车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传动轴、第二联轴器和齿条板;
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齿条板的齿形的端面与动力输出装置连接,背离所述齿条板的齿形的端面通过连接杆与停车装置连接,且背离所述齿条板的齿形的端面与所述传动轴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输出装置输出的动力通过齿条板带动停车装置在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美薇李建衡李刚俊左芳君张慧洁冉行詹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