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51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动机、液压油箱、空调机和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组合式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所述组合式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空调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为排风式风扇,所述壳体的前侧迎风面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进风通道,所述壳体后侧背风面设有出风口,使得风能快速、顺畅的将热量从出风口散出,散热效果更好;同时风速均匀,流通顺畅,提高了散热性能;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为单独驱动,减少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挖掘机结构布置,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挖掘机的发动机、液压油箱以及空调机等众多零部件比较集中,导致发动机散热效果较差,尤其在挖掘机行走上坡时,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布置合理的散热系统结构,现有的散热系统布置结构采用吸风式散热,通过散热风扇将风吸入壳体内与发动机接触,最后将热量随着风向排出,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在挖掘机行走上坡,风从挖掘机的迎风面吹入壳体与发动机接触,同时吸风风扇在背风面将风吸入壳体,发动机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风力作用,形成相互抵触的状态,使得热量不能及时、顺畅地随着风向从出风口散出,导致散热效果不好。2.现有的散热布置结构将组合式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集中布置,导致散热器总成厚度加大,导致风的风速不均匀,流通不顺畅,影响整体的散热性能。3.现有的散热布置结构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与驾驶室距离较近,驾驶员容易受发动机噪音的影响。4.现有的散热布置结构中的散热风扇均通过发动机驱动,进一步增加了发动机的工作量,同时产生更多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动机、液压油箱、空调机和散热系统,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壳体后侧,所述空调机设置在发动机左侧,并与其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组合式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所述组合式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后侧,所述空调散热器设置在空调机后侧,所述组合式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空调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为排风式风扇,所述壳体的前侧迎风面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进风通道,所述壳体后侧背风面设有出风口,挖掘机行走时,风可经过进风通道与发动机和空调机相接触,最后经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与空调机并列放置。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由宽变窄。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由液压马达或电机马达单独驱动。优选的,所述空调机上设有多个消声器。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内设有空气滤清器。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箱设置在发动机右侧。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挖掘机行走上坡时,迎风面的风从进风通道进入壳体内,与发动机接触,同时在排风式第一散热风扇配合作用下,加大了风的风力和风速,发动机只受到了单个方向的风力作用,使得风能快速、顺畅的将热量从出风口散出,散热效果更好;组合式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分开设置,使得风速均匀,流通顺畅,提高了散热性能;出风口设置中在背风面,远离驾驶室,避免驾驶员受噪音影响;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为单独驱动,减少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系统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发动机,3液压油箱,4空调机,5散热系统,51组合式散热器,52空调散热器,6连通管,7第一散热风扇,8第二散热风扇,9进风口,10进风通道,11出风口,12消声器,13空气滤清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发动机2、液压油箱3、空调机4和散热系统5,所述发动机2设置在壳体1后侧,所述空调机4设置在发动机2左侧,并与其通过连通管6连接,所述散热系统5包括组合式散热器51和空调散热器52,所述组合式散热器51设置在发动机2后侧,所述空调散热器52设置在空调机4后侧,所述组合式散热器51后侧设有第一散热风扇7,所述空调散热器52后侧设有第二散热风扇8,所述第一散热风扇7和第二散热风扇8均为排风式风扇,所述壳体1的前侧迎风面设有进风口9,所述进风口9连接有进风通道10,所述壳体1后侧背风面设有出风口11,挖掘机行走时,风可经过进风通道10与发动机2和空调机4相接触,最后经第一散热风扇7和第二散热风扇8作用下从出风口11排出。散热原理:在挖掘机行走上坡时,迎风面的风从进风通道10进入壳体1内,与发动机2和空调机4接触,同时在排风式第一散热风扇7和第二散热风扇8配合作用下,加大了风的风力和风速,发动机2和空调机4均只受到了单个方向的风力作用,使得风能快速、顺畅的将热量从出风口11散出,散热效果更好;组合式散热器51和空调散热器52分开设置,使得风速均匀,流通顺畅,提高了散热性能;出风口11设置在背风面,远离驾驶室,避免驾驶员受噪音影响。第一散热风扇7和第二散热风扇8均为单独驱动,减少了发动机2产生的热量。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2与空调机4并列放置;便于发动机2与空调机4同时散热。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通道10由宽变窄;增大风与发动机2接触时的风速和压力。所述第一散热风扇7和第二散热风扇8均由液压马达或电机马达单独驱动;减少了发动机2产生的热量。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机4上设有多个消声器12;降低噪音。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通道10内设有空气滤清器13;防止杂质和灰尘进入壳体1内。如图1所示,所述液压油箱3设置在发动机2右侧;避免影响发动机2散热。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动机、液压油箱、空调机和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壳体后侧,所述空调机设置在发动机左侧,并与其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组合式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所述组合式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后侧,所述空调散热器设置在空调机后侧,所述组合式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空调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为排风式风扇,所述壳体的前侧迎风面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进风通道,所述壳体后侧背风面设有出风口,挖掘机行走时,风可经过进风通道与发动机和空调机相接触,最后经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挖掘机散热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动机、液压油箱、空调机和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壳体后侧,所述空调机设置在发动机左侧,并与其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组合式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所述组合式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后侧,所述空调散热器设置在空调机后侧,所述组合式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空调散热器后侧设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均为排风式风扇,所述壳体的前侧迎风面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进风通道,所述壳体后侧背风面设有出风口,挖掘机行走时,风可经过进风通道与发动机和空调机相接触,最后经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源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