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雪铲用转向盒结构,包括转向盒本体,转向盒本体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下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两块侧板;上固定板开设有上连通孔,下固定板开设有与上连通孔同轴的下连通孔;下固定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侧板开设有贯穿孔,侧板上还设置有鱼眼螺栓、偏心块和铰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采用在转向盒本体设置上下连通孔、贯穿孔、鱼眼螺栓、铰接块及偏心块,具有功能性较多、结构设置较紧凑的效果;采用折弯块进行换向将鱼眼螺栓连接于侧板上,在安装时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雪铲用转向盒结构
本技术涉及铲雪设备
,特别涉及雪铲用转向盒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积雪给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目前,我国主要的除雪方式有融雪除雪、人工除雪、机械除雪。每种除雪方式都有一定的好处和限制,融雪除雪这种除雪方式适用于雪量较少的情况,但是面对机场跑道、道路等大面积的积雪,其除雪效果较差,有时人们也采用人工铲雪的方式除雪,但是人工清除的费用高且效率低,影响交通通行秩序及行车安全,所以现在人们逐渐倾向采用在四轮摩托上安装雪铲,边前进边铲雪的方式进行除雪。现有公开号为CN10814962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推雪铲,包括推板总成、前支架和铰接架,前支架上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轴,推板总成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在前支架上,推板总成的背部与前支架之间连接有弹簧,前支架通过竖直设置的销轴铰接在铰接架上。在铲雪时,推板总成上下左右的角度可调,适应不同路况道路的除雪要求。但上述推雪铲存在以下缺点:铰接架仅用于铰接推板总成,其功能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雪铲用转向盒结构,采用在转向盒本体设置上下连通孔、贯穿孔、鱼眼螺栓、铰接块及偏心块,具有功能性较多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雪铲用转向盒结构,包括转向盒本体,转向盒本体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下固定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两块侧板;上固定板开设有上连通孔,下固定板开设有与上连通孔同轴的下连通孔;下固定板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侧板开设有贯穿孔,侧板上还设置有鱼眼螺栓、偏心块和第一铰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在上连通孔和下连通孔之间插入连接轴,通过连接轴可将车架转动连接于上固定板于下固定板之间,在车架转动调节的过程中,车架上的定位柱与定位孔定位配合实现角度定位,铲雪板可通过紧固螺栓穿过贯穿孔与螺母配合将其转动连接于侧板上,转动调节偏心块使其与铲雪板相抵可对铲雪板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通过鱼眼螺栓与铲雪板之间设置拉簧可对铲雪板进行固定,第一铰接块用于铰接油缸。如此,转向盒本体具有功能性较多、结构设置较紧凑的效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定位孔设置为五个,五个定位孔以下连通孔为圆心呈弧形排列。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侧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折弯块,折弯块的一端固定连接鱼眼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折弯块进行换向将鱼眼螺栓连接于侧板上,在安装时较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折弯块的截面呈“L”形。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铰接块与侧板之间设置有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的设置可减小铰接块与侧板之间的磨损。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铰接块上开设有两个铰接孔。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偏心块整体为长方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贯穿孔内设置有圆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铲雪板安装于转向盒本体上时,将紧固螺栓穿过铲雪板和贯穿孔后与螺母配合进行固定,在调节过程中,由于圆套将紧固螺栓与贯穿孔隔离,所以可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在转向盒本体设置上下连通孔、贯穿孔、鱼眼螺栓、铰接块及偏心块,具有功能性较多、结构设置较紧凑的效果;2.采用折弯块进行换向将鱼眼螺栓连接于侧板上,在安装时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各部分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铲雪板未示出。图3是实施例的转向盒本体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转向盒本体的俯视图。图中:1、转向盒本体;11、上固定板;111、上连通孔;12、下固定板;121、下连通孔;122、定位孔;13、侧板;131、贯穿孔;132、偏心块;133、第一铰接块;134、垫片;2、铲雪板;21、连接板;211、第一连接孔;212、第二连接孔;213、紧固螺栓;22、支撑杆;23、垫块;3、车架;31、上安装块;311、上安装孔;32、下安装块;321、下安装孔;33、第二铰接块;4、连接轴;5、定位柱;51、横杆;52、复位弹簧;53、R形销轴;54、限位孔;6、折弯块;61、固定螺栓;62、鱼眼螺栓;63、拉簧;7、圆套;8、U形挂钩;9、油缸;10、铰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雪铲用转向盒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转向盒本体1,转向盒本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铲雪板2,转向盒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车架3。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转向盒本体1包括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2,上固定板1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3,下固定板12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两块侧板13;上固定板11开设有上连通孔111,下固定板12开设有与上连通孔111同轴的下连通孔121,上连通孔111与下连通孔121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车架3的前端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于转向盒本体1上;车架3的前端设置有上安装块31和下安装块32,上安装块31开设有上安装孔311,下安装块32开设有与上安装孔311同轴的下安装孔321,上安装孔311和下安装孔321内贯穿有定位柱5,定位柱5的上端水平设置有横杆51,定位柱5与横杆51整体呈“T”字形,转向盒本体1的下固定板12开设有五个定位孔122,且五个定位孔122以下连通孔121为圆心呈弧形排列,定位柱5与定位孔122定位配合。定位柱5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2,定位柱5上还设置有与复位弹簧52抵挡配合的抵挡件,抵挡件设置为R形销轴53,定位柱5上径向开设有限位孔54,R形销轴53的一端穿过限位孔54,复位弹簧52的一端抵于上安装块31,复位弹簧52的另一端抵于R形销轴53,复位弹簧52使定位柱5下端始终具有插入定位孔122的运动趋势,当定位柱5脱离定位孔122时,复位弹簧52在R形销轴53的作用下被压缩。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侧板13上通过固定螺栓61固定连接有折弯块6,折弯块6呈“L”形,折弯块6远离侧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鱼眼螺栓62;铲雪板2的背面设置有两块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1,第一连接孔211与鱼眼螺栓62之间设置有拉簧63,连接板21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2,第二连接孔212设置有紧固螺栓213,侧板13开设有贯穿孔131,贯穿孔131内设置有圆套7,紧固螺栓213穿过圆套7后与螺母配合将连接板21固定连接于侧板13,连接板21下端通过紧固螺栓213固定连接于侧板13,连接板21的上端通过拉簧63进行固定,如此形成三角结构,稳定性较高。侧板13上还设置有长方体的偏心块132,偏心块132与连接板21相抵配合,通过调节偏心块132可对铲雪板2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车架3前端的上安装块31上设置有U形挂钩8,铲雪板2的下边缘设置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的下端设置有垫块23,在U形挂钩8上连接绳索并将绳索与四轮摩托的底座相连,在行进过程中不需要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雪铲用转向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盒本体(1),所述转向盒本体(1)包括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2),所述上固定板(1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3),所述下固定板(12)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两块所述侧板(13);/n所述上固定板(11)开设有上连通孔(111),所述下固定板(12)开设有与所述上连通孔(111)同轴的下连通孔(121);/n所述下固定板(12)开设有若干定位孔(122);/n所述侧板(13)开设有贯穿孔(131),所述侧板(13)上还设置有鱼眼螺栓(62)、偏心块(132)和第一铰接块(133)。/n
【技术特征摘要】
1.雪铲用转向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盒本体(1),所述转向盒本体(1)包括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2),所述上固定板(1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3),所述下固定板(12)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两块所述侧板(13);
所述上固定板(11)开设有上连通孔(111),所述下固定板(12)开设有与所述上连通孔(111)同轴的下连通孔(121);
所述下固定板(12)开设有若干定位孔(122);
所述侧板(13)开设有贯穿孔(131),所述侧板(13)上还设置有鱼眼螺栓(62)、偏心块(132)和第一铰接块(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铲用转向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22)设置为五个,五个所述定位孔(122)以所述下连通孔(121)为圆心呈弧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翀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顺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