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36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所述培养皿主体上设置有铰接轴,且铰接轴上铰接有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所述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上皆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针管设置在储水仓内,且储水仓开设在底座内,所述针管内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固定在推杆上,所述推杆的右端穿过底座外壁。该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设置有铰接轴、第一转动盖、第二转动盖、第一外螺纹、第二外螺纹和固定套,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与培养皿主体位一体式结构,避免传统单独的盖易丢失的风险,同时提高整个培养皿主体的防污染性能,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培养皿
,具体为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目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就需要用到培养皿进行观察,现有的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虽然都配备一个盖子用来基本防污染,但是毕竟和培养皿本体不是一体式结构,容易丢失,导致细菌污染培养皿内细胞。2.现有的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在放置时,可能会因为晃动或者外力碰撞,导致培养皿本体掉落,培养皿本体基本为易碎的玻璃制成,使得培养皿损坏,细胞培养失败的风险,因此亟需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玻璃盖易丢失防污染性不高,以及培养皿放置不牢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所述培养皿主体上设置有铰接轴,且铰接轴上铰接有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所述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上皆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上方的培养皿主体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且第二外螺纹上方的培养皿主体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培养皿主体底端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左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在转柱上,所述转柱通过轴承固定在活动仓顶端内壁,所述活动仓开设在底座内,所述转柱内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低端固定有吸附皮塞,所述吸附皮塞右侧设置有针头,且针头固定在针管上,所述针管设置在储水仓内,且储水仓开设在底座内,所述针管内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固定在推杆上,所述推杆的右端穿过底座外壁。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盖的体积大小等于第二转动盖的体积大小,所述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铰接处形状为“Z”形。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盖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体积大小加第二转动盖上设置第一外螺纹体积大小等于第二外螺纹体积大小,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活动仓开设在底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转柱设置在活动仓内的中间位置处。优选的,所述针头的竖直高度小于吸附皮塞的竖直高度。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口径大小等于针管内部口径大小,所述活塞与针管设置为可拆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设置有铰接轴、第一转动盖、第二转动盖、第一外螺纹、第二外螺纹和固定套,摒弃传统的一皿一盖式结构,工作人员需要将牦牛前体脂肪细胞放进培养皿主体内时,首先向上转动固定套,将固定套从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上的第一外螺纹向上转动至培养皿主体上的第二外螺纹后,即可拨动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使得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在铰接轴上转动,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从封闭状态变成打开状态,这时工作人员将牦牛前体脂肪细胞放进培养皿主体内,然后使得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转动闭合,再转动固定套,使得固定套从第二外螺纹上转动至第一外螺纹上,将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与培养皿主体锁紧,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与培养皿主体位一体式结构,避免传统单独的盖易丢失的风险,同时提高整个培养皿主体的防污染性能,操作方便快捷。2、该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设置有转轴、底座、转柱、螺纹杆、吸附皮塞、活动仓、针头、存水仓和针管等,当工作人员需要将培养皿主体进行长时间放置时,首先推动推杆,带动活塞向左推动,将水从针管内通过针头挤出至放置面,然后可以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转柱在活动仓内转动,转柱带动螺纹杆旋转下降,直到螺纹杆带动吸附皮塞下降与放置面接触形成吸附即可,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培养皿主体与放置面形成吸附,且吸附强度较高,提高培养皿主体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活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连接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转动盖和第二转动盖连接结构俯视剖面活动状态示意图。图中:1、培养皿主体;2、铰接轴;3、第一转动盖;4、第二转动盖;5、第一外螺纹;6、第二外螺纹;7、固定套;8、转轴;9、底座;10、第一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2、转柱;13、螺纹杆;14、吸附皮塞;15、活动仓;16、针头;17、储水仓;18、针管;19、活塞;20、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1,培养皿主体1上设置有铰接轴2,且铰接轴2上铰接有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第一转动盖3的体积大小等于第二转动盖4的体积大小,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铰接处形状为“Z”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处于同一水平面转动,闭合后能够对培养皿主体1形成封闭式结构,加强培养皿主体1的防污染性能,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上皆设置有第一外螺纹5,第一转动盖3上设置的第一外螺纹5体积大小加第二转动盖4上设置第一外螺纹5体积大小等于第二外螺纹6体积大小,第一外螺纹5与第二外螺纹6相互贴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闭合后,可能会存在松动,所以设置第一外螺纹5和第二外螺纹6通过固定套7在上面转动,将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通过固定套7锁紧固定,第一外螺纹5上方的培养皿主体1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6,且第二外螺纹6上方的培养皿主体1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套7。培养皿主体1底端固定有底座9,底座9左侧设置有转轴8,且转轴8的右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0,第一锥形齿轮10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固定在转柱12上,转柱12通过轴承固定在活动仓15顶端内壁,活动仓15开设在底座9的中间位置处,转柱12设置在活动仓15内的中间位置处,使得吸附皮塞14下落后通过水与放置面形成吸附是处于整个培养皿主体1的中间位置处,这样能够保证整个培养皿主体1的吸附牢固性和稳定性,活动仓15开设在底座9内,转柱12内连接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的低端固定有吸附皮塞14,吸附皮塞14右侧设置有针头16,且针头16固定在针管18上,针头16的竖直高度小于吸附皮塞14的竖直高度,保证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上设置有铰接轴(2),且铰接轴(2)上铰接有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所述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上皆设置有第一外螺纹(5),所述第一外螺纹(5)上方的培养皿主体(1)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6),且第二外螺纹(6)上方的培养皿主体(1)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套(7),所述培养皿主体(1)底端固定有底座(9),所述底座(9)左侧设置有转轴(8),且转轴(8)的右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0)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固定在转柱(12)上,所述转柱(12)通过轴承固定在活动仓(15)顶端内壁,所述活动仓(15)开设在底座(9)内,所述转柱(12)内连接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的低端固定有吸附皮塞(14),所述吸附皮塞(14)右侧设置有针头(16),且针头(16)固定在针管(18)上,所述针管(18)设置在储水仓(17)内,且储水仓(17)开设在底座(9)内,所述针管(18)内设置有活塞(19),且活塞(19)固定在推杆(20)上,所述推杆(20)的右端穿过底座(9)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前体脂肪细胞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上设置有铰接轴(2),且铰接轴(2)上铰接有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所述第一转动盖(3)和第二转动盖(4)上皆设置有第一外螺纹(5),所述第一外螺纹(5)上方的培养皿主体(1)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6),且第二外螺纹(6)上方的培养皿主体(1)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套(7),所述培养皿主体(1)底端固定有底座(9),所述底座(9)左侧设置有转轴(8),且转轴(8)的右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0)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且第二锥形齿轮(11)固定在转柱(12)上,所述转柱(12)通过轴承固定在活动仓(15)顶端内壁,所述活动仓(15)开设在底座(9)内,所述转柱(12)内连接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的低端固定有吸附皮塞(14),所述吸附皮塞(14)右侧设置有针头(16),且针头(16)固定在针管(18)上,所述针管(18)设置在储水仓(17)内,且储水仓(17)开设在底座(9)内,所述针管(18)内设置有活塞(19),且活塞(19)固定在推杆(20)上,所述推杆(20)的右端穿过底座(9)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林生孙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