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30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通过接收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使用规定的频带的电波发送的无线信号来推定移动终端的位置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具备:车厢内接收部(132),经由车厢内天线接收从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车厢内强度检测部(133),检测在车厢内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内强度;车厢外天线(121);车厢外接收部(122),经由车厢外天线接收从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车厢外强度检测部(123),检测从车厢外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外强度;以及位置判定部(F5),基于车厢内强度以及车厢外强度来判定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于车厢外。车厢外天线配置在车辆的外面部中能够视为车辆具备的窗部的附近的规定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7年10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202734号和2018年3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048409号,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搭载在车辆上使用且通过接收使用规定频带的电波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来推定该移动终端的位置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以及由搭载在车辆上的车载器推定利用车辆的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的位置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载装置,具备通过与车辆的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实施无线通信来推定移动终端相对于车辆的位置的作为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的功能。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在从车辆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的回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回送包括该请求信号的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的响应信号。车载装置将从移动终端回送的响应信号所包括的RSSI保存至存储器。而且,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最近五次的RSSI的平均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车载装置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另一方面,在最近五次的RSSI的平均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于车厢外。此外,上述的移动终端是指具备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的通信功能的通信终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移动终端,假定了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机等。伴随于此,车载装置实施依照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依照Bluetooth等通信范围例如为数十米左右的规定无线通信标准的通信称为近距离通信。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搭载在车辆上的车载器和车辆的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实施无线通信来推定移动终端相对于车辆的位置的系统(以下为位置推断系统)。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载器从设置在车厢内的驾驶席附近的一个通信机依次发送请求信号,并且移动终端从车载器接收到请求响应信号的回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回送包括该请求信号的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的响应信号。车载器在接收到从移动终端回送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将该响应信号所包含的RSSI保存至存储器。而且,在存储器保存的最近五次的RSSI的平均值超过规定阈值(以下为车厢内判定阈值)的情况下,车载器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另一方面,在最近五次的RSSI的平均值为车厢内判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于车厢外。其中,上述的移动终端是指具备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的通信功能的通信终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移动终端,假定了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机等。伴随于此,车载器实施依照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依照Bluetooth等通信区域例如最大为数十米左右的规定无线通信标准的通信称为近距离通信。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4316号公报专利技术人针对在将近距离通信用的天线配置在车厢内的结构中,从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的车载装置中的接收强度和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关系性进行试验后,得到如下那样的见解。在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的情况下,确实在车厢外的大多数的区域中车厢内天线的接收强度(以下为车厢内强度)成为相对低的等级。然而,即使在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情况下,当移动终端存在于车辆的窗部附近时,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容易经由窗部进入车厢内,车厢内强度也容易成为相对高的等级。此外,即使在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于通过多路径产生的多个电波相互作用为彼此削弱且车厢内强度与将移动终端配置在车厢内的其它区域的情况相比相对地降低较大的位置(以下为降低点)。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如果将用于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的阈值(以下为判定用阈值)设为足够小的值,则即使在移动终端存在于降低点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判定为存在于车厢内的可能性。然而,另一方面,即使在移动终端实际存在于车厢外情况下,误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的可能性也变高。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如果将判定用阈值设为足够大的值,则能够减少在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的情况下误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的可能性变高的担忧,但即使在移动终端存在于降低点等车厢内情况下,也误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的可能性变高。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有时误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与实际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是鉴于该情况为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误判定移动终端的位置的担忧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是通过接收使用规定频带的电波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来推定移动终端的位置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该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具备:车厢内接收部,经由设置在车辆的车厢内的车厢内天线接收从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车厢内强度检测部,检测车厢内接收部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内强度;车厢外天线,用于接收从车厢外到来的无线信号;车厢外接收部,经由车厢外天线接收从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车厢外强度检测部,检测车厢外接收部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外强度检测;以及位置判定部,基于车厢内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车厢内强度以及车厢外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车厢外强度来判定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于车厢外,车厢外天线配置在车辆的外面部中能够视为车辆具备的窗部的附近的规定区域。在上述的结构中,车厢外天线被配置在电波从车厢外到车厢内的通道亦即窗部附近。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来自存在于车厢外移动终端的信号被车厢内天线接收的情况下,也被车厢外天线接收的可能性较高。此外,车厢外天线比车厢内天线离移动终端较近,所以车厢外强度容易高于车厢内强度。换句话说,虽然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但是难以产生车厢内强度高于车厢外强度这种反转现象。上述的效果在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的窗部附近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而且,以上述结构为前提,位置判定部基于车厢内强度和车厢外强度来判定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于车厢外。根据这样的结构,虽然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但是能够减少误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的担忧。从配置在车厢内的通信机(以下为车厢内通信机)发送的信号例如经由窗部泄漏到车厢外。另外,由于传播的传导路径有可逆性,所以从存在于车厢外的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可以经由窗部进入车厢内并被车厢内接收机接收。其结果为,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虽然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但是有时误判定为存在于车厢内。特别是在移动终端存在于窗部附近的情况下,该倾向显著。另外,在车厢内存在例如驾驶席的靠背部等阻碍电波的传播的物体。此外,在车辆的车身为金属体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于通过多路径产生的多个电波相互作用为彼此削弱且接收强度比车厢内的其它区域相对地降低较大的位置(以下,空点)。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虽然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但是容易误判定为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本公开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高精度地判定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于车厢内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通过接收使用规定频带的电波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来推定上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具备:/n车厢内接收部(132),经由设置在车辆的车厢内的车厢内天线接收从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n车厢内强度检测部(133),检测上述车厢内接收部接收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内强度;/n车厢外天线(121),用于接收从车厢外到来的上述无线信号;/n车厢外接收部(122),经由上述车厢外天线接收从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n车厢外强度检测部(123),检测上述车厢外接收部接收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外强度检测;以及/n位置判定部(F5),基于上述车厢内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车厢内强度以及上述车厢外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车厢外强度来判定上述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于车厢外,/n上述车厢外天线配置在上述车辆的外面部的能够视为上述车辆具备的窗部的附近的规定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9 JP 2017-202734;20180315 JP 2018-0484091.一种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通过接收使用规定频带的电波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来推定上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具备:
车厢内接收部(132),经由设置在车辆的车厢内的车厢内天线接收从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
车厢内强度检测部(133),检测上述车厢内接收部接收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内强度;
车厢外天线(121),用于接收从车厢外到来的上述无线信号;
车厢外接收部(122),经由上述车厢外天线接收从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
车厢外强度检测部(123),检测上述车厢外接收部接收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作为车厢外强度检测;以及
位置判定部(F5),基于上述车厢内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车厢内强度以及上述车厢外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车厢外强度来判定上述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于车厢外,
上述车厢外天线配置在上述车辆的外面部的能够视为上述车辆具备的窗部的附近的规定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厢外天线以能够接收来自存在于车厢外的上述移动终端的上述无线信号的姿势配置在上述车辆的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厢外天线以能够接收来自存在于车厢外的上述移动终端的上述无线信号的姿势配置在距上述窗部的上侧端部的距离为能够视为上述窗部的附近的规定距离以内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厢内天线配置在比上述窗部的下侧端部低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厢外天线安装在上述车辆的侧面部能够视为上述窗部的附近的上述规定区域中的、配置有金属部件的部分的车厢外侧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厢外天线是具有指向性的天线,并以指向性的中心朝向车厢外的姿势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位置判定构成为,在由上述车厢外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车厢外强度高于由上述车厢内强度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车厢内强度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无线信号的频率是1GHz以上,
上述规定区域被设定为距上述窗部的距离为上述电波的波长的1倍以下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具备车辆控制部(F6),上述车辆控制部(F6)基于上述位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实施上述车辆具备的车门的开锁、上述车门的上锁以及上述车辆的驱动源的启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10.一种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通过与车辆的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来判定上述移动终端相对于上述车辆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具有:
车厢内通信机(1013、1013A~1013D),被设置在上述车辆的车厢内,接收从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进行检测;
车厢外通信机(1014、1014A~1014F),被设置在上述车辆的外面部,接收从上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并且对接收的上述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进行检测;以及
位置判定部(F14),基于上述车厢内通信机检测到的接收强度亦即室内机强度以及上述车厢外通信机检测到的接收强度亦即室外机强度的中至少任意一者来判定上述移动终端的位置,
上述位置判定部构成为,基于上述室内机强度为用于判定为上述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的规定的室内相当值以上、且上述室外机强度小于用于判定为上述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外的规定的室外相当值这一情形,判定为上述移动终端存在于车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车厢外通信机配置为,以上述室外机强度为规定等级以上的强电场区域覆盖在车厢外上述室内机强度为上述室内相当值以上的区域亦即泄漏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车辆用位置判定系统,其中,
上述位置判定部构成为,在上述室内机强度小于上述室内相当值的情况以及上述室外机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财秀徳三治健一郎山口太一中村和成松本宗范篠田卓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