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077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罐运输领域的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包括保护壳以及设置于保护壳内部的内罐体,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人孔盖,所述内罐体上对应所述人孔盖位置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内罐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内罐体表面缠绕设置有冷却管,且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冷却箱,所述保护壳对应冷却箱位置贯通设置有一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保护壳外一端与所述冷却箱连通,所述连接管位于保护壳内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连通。通过设置冷却管、冷却箱,保证了内罐体内的油品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油品的闪点,防止了油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造成的火灾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罐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产品是目前极为重要的能源,在运送石油产品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公路或铁路运输。在使用公路运输石油产品中,经常使用油罐运输车。现有的油罐车卸油时,由于本身油罐是密封的,在卸油时存在气阻现象,所以必须将油罐车的油罐盖打开,然后将出油管与油罐的出口连接,但是由于油罐盖打开后,一方面空气中的粉尘等物质容易污染油罐内的油,另一方面,在较热天气卸油时,油会有一定的挥发,而挥发的气体极易点燃,因此成为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在卸油卸到最底层时,由于压力不够往往油难以流出,造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20305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罐车的油罐,其包括包括油罐体,所述油罐体上设有出口、油罐呼吸阀和油罐盖,所述油罐呼吸阀上安装有呼吸阀阀门,所述油罐呼吸阀上连接有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的末端与所述汽车上的汽车储气筒连接,所述空气管还连接有可将所述汽车储气筒内气体通过所述油罐呼吸阀充入所述油罐内的汽车车泵。卸油时,将汽车上的汽车气泵打开,将汽车储气筒内的空气从呼吸阀内压入,使得油罐内的气压增大,迫使油罐内的油加速卸载,而且由于一般的加油站都会有大型的气泵,也可以将大型气泵通过与空气管相连的外接接头连接,来达到同样的给油罐内增压加速出油的效果,由于采用这种方式,在卸油的时候需要将油罐呼吸阀和油罐盖紧闭,密封油罐,因此可以防止油罐内原油的污染和挥发,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但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在高温环境下运输闪点较低的油品时,由于油品的闪点较低,在高温环境下油气与空气混合后极易发生端在的燃烧现象,从而致使运输罐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通过将罐体分设为保护壳以及内罐体,为冷却管的设置提供了安装空间,冷却管、冷却箱的设置保证了内罐体内的油品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油品的闪点,防止了油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造成的火灾现象发生。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保护壳以及设置于保护壳内部的内罐体,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人孔盖,所述内罐体上对应所述人孔盖位置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内罐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内罐体表面缠绕设置有冷却管,且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冷却箱,所述保护壳对应冷却箱位置贯通设置有一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保护壳外一端与所述冷却箱连通,所述连接管位于保护壳内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壳上设置的人孔盖以及在内罐体上设置的密封盖的设置的设置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对内罐体进行检视的位置。将罐体分设为保护壳和内罐体,保护壳和内罐体之间存在的间隙为冷却管的设置提供了空间,冷却管在内罐体外盘绕设置为内罐体提供了覆盖范围较广的冷却网,冷却管与位于车体上的冷却箱相连,冷却箱为冷却管提供了冷却液,且为冷却液的流动提供了动力,使得冷却管中的冷却液可以处于流动的状态,使得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更高,使得内罐体内的油品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油品的闪点,防止了油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达到闪点或者高于闪点造成火灾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检视孔,在密封盖对应所述检视孔出铰接有检视盖,且所述检视盖上设置有密封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视盖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内罐体内部的检视作业,同时在检视盖上设置的密封锁,使得检视盖可以与密封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上对应所述检视盖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检视盖朝向所述密封盖的表面配合所述密封圈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和密封槽的配合进一步的加强了检视盖与密封盖之间的密封配合,同时增加密封垫,再次对密封盖与检视盖之间的密封性进行加强,防止了由于密封盖与检视盖之间的密封性不足引起的油气泄露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呼吸阀,且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油气回收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罐体内部是一个密封的空间,在装油或者卸油的时候会出现气阻现象,而呼吸阀的设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罐体内的油品在装卸时,不会由于气阻现象导致装载不完全或者排出不彻底的情况发生。油气回收装置的设置防止了油品内罐体中油品蒸发过多导致的易发生火灾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防爆照明探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夜间进行内罐体的检视工作时,防爆照明探头的使用可以避免由于灯源产生的热量导致内罐体内残留油气出现闪燃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若干凸起,且所述检视盖对应所述容纳槽位置设置有绝缘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的设置为防爆照明探头提供了卡位效果,当防爆照明探头放入容纳槽时,防爆照明探头会在凸起的作用下不易脱离容纳槽。绝缘罩的设置防止了出现油气泄露时防爆照明探头所使用的电源易引起油气闪燃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壳内壁设置有隔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的设置起到了隔绝外部环境温度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冷却管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罐体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设置于保护壳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与警报器的设置,在内罐体的温度达到预定的值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警报人员即需调整冷却箱的冷却温度,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内罐体内的温度进行调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将罐体分设为保护壳以及内罐体,为冷却管的设置提供了安装空间,冷却管、冷却箱的设置保证了内罐体内的油品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油品的闪点,防止了油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造成的火灾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内罐体的结构示意图,旨在展示冷却管的盘绕结构。图4是本实施例中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C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体;2、罐体;21、保护壳;22、内罐体;3、人孔盖;4、密封盖;41、检视孔;42、检视盖;43、密封锁;44、密封圈;45、密封槽;46、密封垫;47、呼吸阀;48、油气回收装置;5、冷却管;6、冷却箱;7、连接管;8、容纳槽;81、防爆照明探头;82、凸起;83、绝缘罩;9、隔热层;10、温度传感器;11、警报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置有罐体2,罐体2包括保护壳21以及设置于保护壳21内部的内罐体22,保护壳21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罐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包括保护壳(21)以及设置于保护壳(21)内部的内罐体(22),所述保护壳(21)上设置有人孔盖(3),所述内罐体(22)上对应所述人孔盖(3)位置设置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所述内罐体(22)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内罐体(22)表面缠绕设置有冷却管(5),且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冷却箱(6),所述保护壳(21)对应冷却箱(6)位置贯通设置有一组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位于保护壳(21)外一端与所述冷却箱(6)连通,所述连接管(7)位于保护壳(21)内一端与所述冷却管(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罐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包括保护壳(21)以及设置于保护壳(21)内部的内罐体(22),所述保护壳(21)上设置有人孔盖(3),所述内罐体(22)上对应所述人孔盖(3)位置设置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所述内罐体(22)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内罐体(22)表面缠绕设置有冷却管(5),且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冷却箱(6),所述保护壳(21)对应冷却箱(6)位置贯通设置有一组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位于保护壳(21)外一端与所述冷却箱(6)连通,所述连接管(7)位于保护壳(21)内一端与所述冷却管(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4)上设置有检视孔(41),在密封盖(4)对应所述检视孔(41)出铰接有检视盖(42),且所述检视盖(42)上设置有密封锁(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罐运输车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4)上对应所述检视盖(42)位置设置有密封圈(44),所述检视盖(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龙陈振闯苌海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通程运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