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玮专利>正文

一种给料嘴组件、给料系统以及烹饪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05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烹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给料嘴组件、给料系统以及烹饪设备,该给料嘴组件包括给料嘴及集成板组件,给料嘴设有多个第一出料口,多个第一出料口呈环状分布,集成板组件包括与给料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的集成板,连接部设有与第一出料口一一对应并且连通的多个第二出料口,集成板设有与第二出料口一一连通的多个进料口,多个进料口直线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给料嘴上集成多个独立的第一出料口,保证每种辅料能单独出料避免产生串味,此外第一出料口环状排布,可以减少给料嘴的体积,进料口直线间隔分布,在进料口与抽料泵连接时,抽料泵占用空间最少,从而使得给料嘴组件占用空间少,结构紧凑、体积小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料嘴组件、给料系统以及烹饪设备
本技术属于烹饪
,尤其涉及一种给料嘴组件、给料系统以及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步使用各种各样的机器,以便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在厨电
中也不另外,近几年诞生了一系列智能炒菜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在工作时,需按制定的电子菜谱实现自动加料,这就要求炒菜机器人必须具备一套能够将各种所需辅料加入锅具内的给料系统。给料系统一般包括给料嘴及多个辅料容器,每个辅料容器分别通过输料管道与给料嘴连接,以通过给料嘴将对应的辅料最终注入锅具内。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给料嘴大多只有一个料道,即每种辅料都经过给料嘴的同一料道注入锅具内,辅料之间易串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给料嘴组件、给料系统以及烹饪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辅料之间易串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给料嘴组件,包括给料嘴及集成板组件,所述给料嘴设有多个第一出料口,多个所述第一出料口呈环状分布,所述集成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给料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集成板,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一一对应并且连通的多个第二出料口,所述集成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料口一一连通的多个进料口,多个所述进料口直线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给料嘴包括进料部和出料部,所述进料部和所述出料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出料口自所述进料部延伸至所述出料部,所述进料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成板上设有若干导流通道,所述进料口通过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成板包括底盖以及盖合所述底盖的面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盖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自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盖,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面板,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底盖和所述面板之间,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和所述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底盖的第一导流槽以及设于所述面板并与所述第一导流槽拼接的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料口延伸出所述进料部形成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设有若干中空柱体,所述中空柱体嵌入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凸柱嵌入所述中空柱体内。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料部设有端盖,所述第一出料口自所述出料部延伸出所述端盖形成第二凸柱。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给料系统,包括辅料装置以及如上述的给料嘴组件,所述辅料装置设有若干用于盛放辅料的容器,所述容器与所述给料嘴组件采用导管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机体、锅具以及如上述的给料系统,所述给料系统和所述锅具均设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给料系统的给料嘴位于所述锅具的上方。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一给料嘴上集成多个独立的第一出料口,即能够保证每种辅料能单独出料避免产生串味,同时相比于设置多个给料嘴来同样使每种辅料单独出料的技术方案又不存在结构复杂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此外通过将第一出料口环状排布,可以减少给料嘴的体积,进料口直线间隔分布,相较于环状设置,在进料口与抽料泵连接时,抽料泵占用空间最少,从而使得给料嘴组件占用空间少,结构紧凑、体积小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给料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给料嘴组件的立体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给料嘴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给料嘴的立体装配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集成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集成板组件的立体装配图;图7是沿图2当中A-A线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当中的给料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当中的给料嘴与集成板组件的装配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有使用的给料嘴大多只有一个料道,即每种辅料都经过给料嘴的同一料道注入锅具内,辅料之间易串味。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给料嘴组件、给料系统以及烹饪设备,以通过在给料嘴上集成多个独立的第一出料口,保证每种辅料能单独出料避免产生串味。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当中的给料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给料嘴10及集成板组件20,其中:请参阅图1-图4,给料嘴10包括进料部11、与进料部11连接的出料部12、以及盖设于出料部12远离进料部11一端的端盖13。给料嘴10设有多个第一出料口10a,第一出料口10a自进料部11延伸至出料部12,并且第一出料口10a延伸出进料部11形成第一凸柱10b,即第一出料口10a从进料部11的末端端面继续外延并越过进料部11的末端端面,以在进料部11的末端端面上形成第一凸柱10b,以便与后续集成板组件20的第二出料口连接;同时第一出料口10a还自出料部12延伸出端盖形成第二凸柱10c,即第一出料口10a延伸到达出料部12的末端端面后,继续向外延伸并越过出料部12的末端端面,以在出料部12的末端端面上形成第二凸柱10c,第二凸柱10c贯穿端盖13,以便辅料注入锅具内,且还能避免料流在端盖13上,导致辅料之间相互混合污染。第一凸柱10b和第二凸柱10c位于给料嘴10两端。请参阅图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当中,给料嘴10的内部围绕第一出料口10a进行掏空,使掏空后每一出料口10a在给料嘴10的内部空腔内形成一出料管柱10d,第一出料口10a即为出料管柱10d的内部管道。在其它实施例当中,也可以在实心的给料嘴10上直接开设多个第一出料口10a,但相比于本实施例掏空的结构设计,给料嘴10不具有质量轻的优势。同时,出料部12的端面可向下凹陷形成容置槽121,端盖13容设于容置槽121内,避免外凸提高美观,此外为了实现密封,端盖与出料部12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14,以防油烟、水汽进入给料嘴10的内部空腔,第三密封件14容设于容置槽121内,第三密封件14具体可以为O形圈、橡胶垫、硅胶垫等。请参阅图4,优选地,进料部11和出料部12呈夹角设置,使出料部12斜向下布置,便于辅料注入布置在给料嘴10下方的锅具内。进料部11与出料部12之间的夹角优选为90-160度,最优为145度。此外,请参阅图3-图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当中,多个第一出料口10a呈环状分布,相比于一致排开,可以减少给料嘴10的体积。在其它实施例当中,为了达到缩小给料嘴10体积的目的,多个第一出料口10a还可以呈矩形阵列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料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嘴及集成板组件,所述给料嘴设有多个第一出料口,多个所述第一出料口呈环状分布,所述集成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给料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集成板,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一一对应并且连通的多个第二出料口,所述集成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料口一一连通的多个进料口,多个所述进料口直线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料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嘴及集成板组件,所述给料嘴设有多个第一出料口,多个所述第一出料口呈环状分布,所述集成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给料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集成板,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一一对应并且连通的多个第二出料口,所述集成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料口一一连通的多个进料口,多个所述进料口直线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料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嘴包括进料部和出料部,所述进料部和所述出料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出料口自所述进料部延伸至所述出料部,所述进料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料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上设有若干导流通道,所述进料口通过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料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包括底盖以及盖合所述底盖的面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盖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自所述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底盖,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面板,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所述底盖和所述面板之间,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料嘴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