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置换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04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4
一种踝关节置换系统(100)可以具有一距骨假体(102)和一胫骨假体(104),它们各具有一关节表面(110,120)和一骨骼接合表面(112,122)。每个骨骼接合表面可以具有一前后弯曲和具备一凸出形状的一内外弯曲。具有可旋转切割元件(720,820,850,880)的钻孔器(610,800,830,860)可用于在所述距骨或所述胫骨上形成一制备表面,以容纳相应的假体。所述切割引导器可用于引导所述钻孔器的运动。所述切割引导器可包括一基部和可移动地耦合至所述基部的一臂。所述基部和所述臂中的一个可以具有一引导器表面,而另一个可以具有一从动件,所述从动件沿着所述引导器表面滑动以限制所述钻孔器的运动,使得所述制备表面具有至少一凹入弯曲和一凸出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踝关节置换的系统和方法
本公开涉及外科手术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踝关节置换术的植入物和相关方法。
技术介绍
关节置换(Jointarthroplasty)过程是外科手术过程,其中关节的一个或多个关节表面被假体关节表面取代。这样的过程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由于胫骨和距骨的天然关节表面的创伤或退化,可能需要进行踝关节置换(Anklearthroplasty)。对于成功的踝关节置换术,重要的是踝关节的术后运动特征应尽可能地模仿天然踝关节的运动特征。此外,期望在关节的后续功能期间将踝植入物保持在原位。更进一步,期望踝关节置换术过程能够快速且顺利地进行,并且几乎没有错误的余地。许多现有的踝关节置换植入物和方法在生物力学上是不准确的,植入耗时,或者无法与下层骨骼形成足够的附着。
技术实现思路
响应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已经开发了本公开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特别是响应于现有的踝关节置换的系统和方法尚未完全解决的本领域的问题和需求。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以提供踝关节植入物和器械,包括但不限于距骨和胫骨假体和器械,其提供增强的生物力学、优异的骨骼固定及/或流线型植入。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将踝关节置换系统设计为代替距骨上的天然距骨关节表面和胫骨上的天然胫骨关节表面。所述踝关节置换系统可以具有距骨假体和胫骨假体,它们各自具有关节表面和骨骼接合表面。骨骼接合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第一前后弯曲(firstanterior-posteriorcurvature)和具有一凸出形状的内外弯曲(medial-lateralcurvature)。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可以沿所述骨骼接合表面的大致整个长度在前后方向(anterior-posteriordirection)上延伸。所述骨骼接合表面还可具有从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keel)。所述龙骨可具有与所述选择的其余部分固定或一体形成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以穿透距骨制备表面(talarpreparedsurface)或胫骨制备表面(tibialpreparedsurface)的穿透部分。穿透部分可具有大致上半圆形的周边。所述距骨关节表面在两个凸出距骨弯曲(convextalarcurvatures)之间可以具有在内外方向(medial-lateraldirection)上延伸的两个凸出距骨弯曲,以及在内外方向上延伸的凹入距骨弯曲。所述胫骨关节表面可在两个凹入胫骨弯曲之间具有在内外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凹入胫骨弯曲和在内外方向上延伸的凸出胫骨弯曲。所述距骨关节表面和所述胫骨关节表面可以进一步成形为使得所述胫骨关节假体以所述距骨关节假体为中心,两个凹入胫骨弯曲基本上与两个凸出距骨弯曲齐平。具有第一前后弯曲的骨骼接合表面可以是距骨接合表面,并且第一前后弯曲可以是凹入弯曲(concavecurvature)。距骨接合表面可进一步具有:第二内外弯曲,所述第二内外弯曲具有凸出形状并且沿内外方向上延伸;以及中央扩张部,在第一内外弯曲和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内外方向以基本直线延伸。距骨接合表面还可具有从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具有第一前后弯曲的骨骼接合表面可以是胫骨接合表面,并且第一前后弯曲可以是凸出弯曲(convexcurvature)。胫骨接合表面还可以具有:第二内外弯曲分,所述第二内外弯曲具有凸出形状并且在内外方向上延伸;以及中央扩张部,在第一内外弯曲和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内外方向以基本直线延伸。胫骨接合表面还可具有从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根据一些实施例,距骨关节假体可以具有被成形为代替天然距骨关节表面的距骨关节表面,以及被成形为与距骨的距骨制备表面进行接合的距骨接合表面。距骨接合表面可以具有第一前后弯曲,其具有凹入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一内外弯曲,其具有凸出形状并且在内外方向上延伸。距骨接合表面可进一步具有第二内外弯曲,所述第二内外弯曲具有凸出形状并且沿内外侧方向延伸;以及中央扩张部,在第一内外弯曲和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内外方向以基本直线延伸。距骨骨接合表面还可具有从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龙骨可具有与距骨接合表面的其余部份固定或一体形成的基部,以及从基部延伸以穿透距骨制备表面的穿透部。穿透部可具有大致上半圆形的周边。根据一些实施例,胫骨关节假体可以具有被成形为代替天然胫骨关节表面的胫骨关节表面,以及被成形为与胫骨的胫骨制备表面接合的胫骨接合表面。胫骨接合表面可具有第一前后弯曲,其具有凸出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一内外弯曲,其具有凸出形状并且在内外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可以沿着胫骨接合表面的大致整个长度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胫骨接合表面还可以具有:第二内外弯曲,所述第二内外弯曲具有凸出形状并且在内外方向上延伸;以及中央扩张部,在第一内外部分和第二内外部分之间具有沿着内外分方向以基本上直线延伸的。胫骨接合表面还可具有从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所述龙骨可具有与胫骨接合表面的其余部份固定或一体形成的基部,以及从基部延伸以穿透胫骨制备表面的穿透部。所述穿透部可具有大致上半圆形的周边。根据一些实施例,准备用于关节置换的骨骼的系统可具有带有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钻孔器,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具有沿着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延伸的形状,所述形状选自凹入形状和凸出形状。所述系统可以进一步具有:切割引导器,所述切割引导器具有可固定在骨骼上的骨骼附接接口,可固定到钻孔器上的钻孔器附接接口;以及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构造成限制钻孔器附接接口与骨骼附接接口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利于使用钻孔器在骨头上形成制备表面。所述制备表面可以具有至少一凹入弯曲或一凸出弯曲。切割引导器可以进一步具有基座和钻孔保持器。基座可以具有骨骼附接接口和钻孔保持器接口。钻孔保持器可以具有钻孔器附接接口和可以耦合到钻孔保持器接口的基座接口。引导机构可以允许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垂直于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第一方向运动。引导机构可以引导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垂直于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直线的运动。可旋转切割元件的形状可以是具有垂直于长度的最大半径的凸出形状,使得制备表面具有第一凸出弯曲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第一凸出弯曲的第一曲率半径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第二凸出弯曲具有: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基本等于最大半径;以及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凸出弯曲和所述第二凸出弯曲之间沿基本直线延伸。引导机构可以进一步允许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平行于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第二方向运动。引导机构可以通过允许钻孔器附接接口绕垂直于可旋转切割元件的轴旋转来允许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第二方向运动。可旋转切割元件的形状可以是具有垂直于长度的最大半径的凹入形状,使得制备表面具有如下的横截面形状:第一凸出弯曲,其中第一凸出弯曲的第一曲率半径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第二凸出弯曲,其中第二凸出弯曲具有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基本等于最大半径;以及中央扩大部,在第一凸出弯曲和第二凸出弯曲之间沿基本直线延伸。所述横截面形状可以沿着一凸出弯曲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置换系统包含:/n一距骨关节假体,包括:/n一距骨关节表面,被成形用以取代一天然距骨关节表面;及/n一距骨接合表面,被成形用以接合一距骨的一距骨制备表面;/n一胫骨假体,包括:/n一胫骨关节表面,被成形用以取代一天然胫骨关节表面且与所述距骨关节表面铰接;及/n一胫骨接合表面,被成形用以接合一胫骨的一胫骨制备表面;/n其中,所述距骨接合表面和所述胫骨接合表面中的至少一种的选择包括:/n一第一前后弯曲,在一前后方向上延伸;及/n一第一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以及在一内外方向上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4 US 15/686,079;20170824 US 15/686,084;20171.一种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置换系统包含:
一距骨关节假体,包括:
一距骨关节表面,被成形用以取代一天然距骨关节表面;及
一距骨接合表面,被成形用以接合一距骨的一距骨制备表面;
一胫骨假体,包括:
一胫骨关节表面,被成形用以取代一天然胫骨关节表面且与所述距骨关节表面铰接;及
一胫骨接合表面,被成形用以接合一胫骨的一胫骨制备表面;
其中,所述距骨接合表面和所述胫骨接合表面中的至少一种的选择包括:
一第一前后弯曲,在一前后方向上延伸;及
一第一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以及在一内外方向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沿着所述选择的大致整个长度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龙骨,其中所述龙骨包括:
一基部,与所述选择的其余部分固定或一体形成;及
一穿透部,从所述基部延伸以穿透所述距骨制备表面或所述胫骨制备表面,所述穿透部具有一大致半圆形的周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骨关节表面包括:
二凸出距骨弯曲,在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及
一凹入距骨弯曲,在所述二凸出距骨弯曲之间的所述内外方向延伸;
所述胫骨关节表面包括:
二凹入胫骨弯曲,沿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及
一凸出胫骨弯曲,在所述二凹入胫骨弯曲之间的所述内外方向延伸;以及
所述距骨关节表面和所述胫骨关节表面进一步成形以使得所述胫骨关节假体以所述距骨关节假体为中心,所述二凹入胫骨弯曲基本上与所述二凸出距骨弯曲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是所述距骨接合表面;及
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包括一凹入弯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接合表面还包括:
一第二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以及在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内外弯曲和所述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所述内外方向以基本上直线进行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接合表面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龙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是所述胫骨接合表面;及
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包括一凸出弯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接合表面还包括:
一第二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以及在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内外弯曲和所述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所述内外方向以基本上直线进行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踝关节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接合表面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龙骨。


11.一种距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关节假体包含:
一距骨关节表面,被成形用以取代一天然距骨关节表面;及
一距骨接合表面,被成形用以接合一距骨的一距骨制备表面,所述距骨接合表面包含:
一第一前后弯曲,具有一凹入形状及在一前后方向上延伸;及
一第一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及在一内外方向上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距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在所述距骨接合表面的前后方向上基本上沿整个长度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距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接合表面还包括:
一第二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以及在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内外弯曲和所述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所述内外方向以基本上直线进行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距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接合表面还包括:所述距骨接合表面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龙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距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含:
一基部,与其余的距骨接合表面固定或一体形成;及
一穿透部,从所述基部延伸以穿透所述距骨制备表面,所述穿透部具有一大致上半圆形的周边。


16.一种胫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关节假体包括:
一胫骨关节表面,被成形用以取代一天然胫骨关节表面;及
一胫骨接合表面,被成形用以接合一胫骨的一胫骨制备表面,所述胫骨接合表面包含:
一第一前后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并且在一前后方向上延伸;及
一第一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并且在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胫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在所述胫骨接合表面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基本上沿着整个长度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胫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接合表面还包括:
一第二内外弯曲,具有一凸出形状以及在所述内外方向上延伸;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内外弯曲和所述第二内外弯曲之间沿着所述内外方向以基本上直线进行延伸。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胫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接合表面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前后弯曲突出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龙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胫骨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含:
一基部,与其余的胫骨接合表面固定或一体形成;及
一穿透部,从所述基部延伸以穿透所述胫骨制备表面,所述穿透部具有一大致上半圆形的周边。


21.一种制备用于关节置换的骨骼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一钻孔器,包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具有沿着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一长度延伸的形状,所述形状选自一凹入形状和一凸出形状;及
一切割引导器,包括:
一骨骼附接接口,可固定在所述骨骼上;
一钻孔器附接接口,可固定到所述钻孔器;及
一引导器机构,配置成用以限制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和所述骨骼附接接口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利于利用所述钻孔器的所述骨骼上的一制备表面的形成,所述制备表面具有至少一凹入弯曲或一凸出弯曲。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引导器还包括:
一基座,包括所述骨骼附接接口,所述基座还包括一钻孔保持器接口;及
一钻孔保持器,包括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所述钻孔保持器还包括能够耦合至所述钻孔保持器接口的一基座接口。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器机构允许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垂直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一第一方向运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器机构沿着垂直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直线引导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的运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形状是一凸出形状,包括垂直于所述长度的一最大半径,使得所述制备表面具有包括以下的横截面形状:
一第一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一曲率半径;
一第二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二曲率半径;以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凸出弯曲和所述第二凸出弯曲之间且在大致的直线上延伸。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器机构还允许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平行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一第二方向运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器机构通过允许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绕垂直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轴旋转而允许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形状是一凹入形状,所述凹入形状包括垂直于所述长度的一最大半径,使得所述制备表面具有包括以下的横截面形状:
一第一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一曲率半径;
一第二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二曲率半径;以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凸出弯曲和所述第二凸出弯曲之间且在大致的直线上延伸;及
所述横截面形状沿一凸出弯曲扫过。


29.一种制备用于关节置换的骨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定位一切割引导器在所述骨骼附近,所述切割引导器包括:
一骨骼附接接口;
一钻孔器附接接口;及
一引导器机构;
固定所述骨骼附接接口到所述骨骼上;
固定所述钻孔器到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所述钻孔器包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具有沿着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延伸的形状,所述形状选自一凹入形状和一凸出形状;及
利用所述引导器机构来引导所述钻孔器相对于所述骨骼的运动,以利于在利用所述钻孔器的骨骼上形成一制备表面,所述制备表面具有至少一凹入弯曲或一凸出弯曲。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引导器还包括:
一基座,包括所述骨骼附接接口,所述基座还包括一钻孔保持器接口;及
一钻孔保持器,包括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所述钻孔保持器还包括一基座接口;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钻孔保持器的基座接口连接到所述基座的钻孔保持器接口。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导所述钻孔器相对于所述骨骼的运动包括:利用所述引导器机构,允许所述钻孔器沿着垂直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一第一方向运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导所述钻孔器相对于所述骨骼的运动还包括:利用所述引导器机构,沿垂直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直线引导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的运动。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是一凸出形状,包括垂直于所述长度的一最大半径,使得所述制备表面具有包括以下的横截面形状:
一第一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一曲率半径;
一第二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二曲率半径;以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凸出弯曲和所述第二凸出弯曲之间且在大致的直线上延伸。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导所述钻孔器相对于所述骨骼的运动还包括:允许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平行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的一第二方向运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导所述钻孔器相对于所述骨骼的运动还包括:允许所述钻孔器附接接口绕垂直于所述可旋转切割元件的轴旋转。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是一凹入形状,所述凹入形状包括垂直于所述长度的一最大半径,使得所述制备表面具有包括以下的横截面形状:
一第一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一曲率半径;
一第二凸出弯曲,具有基本上等于最大半径的一第二曲率半径;以及
一中央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凸出弯曲和所述第二凸出弯曲之间且在大致的直线上延伸;及
所述横截面形状沿一凸出弯曲扫过。


37.一种用于制备踝关节置换的距骨或胫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一第一钻孔器,其包括具有一第一形状的一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所述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沿着所述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的长度延伸,所述第一形状选自一凹入形状和一凸出形状;及
一第一切割引导器,包括:
一第一骨骼附接接口,可固定在所述距骨或所述胫骨上;
一第一钻孔器附接接口,可固定到所述第一钻孔器;及
一第一引导器机构,配置成用以通过允许所述第一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的一第一长度的一第一方向运动来限制所述第一钻孔器附接接口和所述第一骨骼附接接口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利于利用所述第一钻孔器的胫骨或距骨上的一第一制备表面的形成,所述第一制备表面具有至少一凹入弯曲或一凸出弯曲。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骨骼附接接口可固定到所述距骨上,使得所述第一制备表面在所述距骨上;
所述第一引导器机构还通过允许所述第一钻孔器附接接口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的轴旋转而允许所述第一钻孔器附接接口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可旋转切割元件的所述第一长度的一第二方向运动;及
所术第一形状是一凹入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制备表面具有沿一凸出弯曲扫过的横截面形状。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一第二钻孔器,包括具有一凸出形状的一第二可旋转切割元件;及
一第二切割引导器,包括:
一第二骨骼附接接口,可固定到所述胫骨;
一第二钻孔器附接接口,可固定到所述第二钻孔器;及
一第二引导器机构,配置成用以通过允许所述第二钻孔器附接接口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可旋转切割元件的一第二长度的一第三方向运动来限制所述第二钻孔器附接接口与所述第二骨骼附接接口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利于利用所述第二钻孔器的胫骨上的一第二制备表面的形成,所述第二制备表面具有至少一凹入弯曲。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割引导器还包括:
一第一基座,包括所述第一骨骼附接接口,所述第一基座还包括一第一钻孔保持器接口;及
一第一钻孔保持器,包括所述第一钻孔器附接接口,所述第一钻孔保持器还包括一第一基座接口,所述第一基座接口可以耦合到所述第一钻孔保持器接口;
所述第二切割引导器还包括:
一第二基座,包括所述第二骨骼附接接口,所述第二基座还包括一第二钻孔保持器接口;及
一第二钻孔保持器,包括所述第二钻孔器附接接口,所述第二钻孔保持器还包括一第二基座接口,所述第二基座接口可以耦合到所述第二钻孔保持器接口;及
所述系统还包括一对准块,所述对准块包括:
一第三基座接口,可附接到所述第一基座;及
一第四基座接口,可附接到所述第二基座,以促进所述第二基座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定位。


41.一种在包括距骨和胫骨的踝关节上进行踝关节置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暴露所述踝关节的一前侧;
固定一第一切割引导器到包括所述距骨或所述胫骨的一第一骨骼上;
沿一前方路径将一第一切割工具插入所述踝关节;
利用所述第一切割引导器,引导所述第一切割工具相对于所述第一骨骼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切割工具在所述第一骨骼上形成一第一制备表面,所述第一制备表面包括前后延伸的一第一前后弯曲;及
放置一第一假体在所述第一制备表面上,所述第一假体包括一第一关节表面,所述第一关节表面被成形以取代所述第一骨骼的一第一天然关节表面。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假体包括一龙骨;
所述方法还包括:
沿前方路径将一第二切割工具插入所述踝关节;及
借助所述第一切割引导器,引导所述第二切割工具相对于第一骨骼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切割工具在所述第一骨骼中形成一狭槽,其中所述狭槽是前后定向的;及
放置所述第一假体在所述第一制备表面上包括:将所述龙骨插入所述狭槽中。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骨骼包括所述胫骨;
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包括在前后延伸的一凹入弯曲;
所述第一假体包括一凸出骨骼接合表面;及
放置所述第一假体在所述第一制备表面上包括:将所述凸出骨骼接合表面插入所述凹入弯曲中。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骨骼包括所述距骨;
所述第一前后弯曲包括在前-后延伸的一凸出弯曲;
所述第一假体包括一凹入骨骼接合表面;及
放置所述第一假体在第一制备表面上包括:将所述凸出弯曲定位在所述凹入骨骼接合表面中。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暴露所述踝关节的一前侧;
固定一第二切割引导器到所述胫骨上;
沿着一前方路径将所述第一切割工具或一第二切割工具插入所述踝关节;
利用所述第二切割引导器,引导所述第一切割工具或所述第二切割工具相对于所述胫骨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切割工具或所述第二切割工具在所述胫骨上形成一第二制备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尔兹·萨尔茨曼阿尔伯特·H·伯斯汀乔纳森·T·德兰
申请(专利权)人:丽玛共同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