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
本技术属于骨科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结构、操作简便的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
技术介绍
人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过程,难免会受到意外造成骨折伤害。比如崴脚,或者因崴脚造成的胫骨及距骨骨折就很常见。单纯性骨折比较好处理,复位固定即可。但是,若关节部位骨折造成的骨关节端面缺损,用常规手段或器具是难以实现的。以胫骨下端面及距骨间关节缺损,用现有技术的可替换假体进行修复,不仅初始稳定性不好,而且长期骨生长也不好,长期稳定性也不好。尤其,需要替换关节的情形,用现有技术人工关节与距骨端部假体一同替换,则前述弊端更加凸显出来。究其原因在于假体关节面的适形性差,距骨结合面的连接结构不合理,导致上述不良效果的发生。本技术人以为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开发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结构,机械配合性好,成本低廉,适形性好且耐固接的距骨上端距骨替换件,代替现有技术之假体,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有效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结构,机械配合性好,成本低廉的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距骨替换件之外表面为距骨关节面,内表面为距骨结合面,所述的距骨关节面系按人体生物力学设计之弧形面,所述的距骨结合面设置有与距骨截骨面结合的联接结构,包括基板、倾斜固定棒和固定翼。本技术基于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开发的距骨上端距骨替换件与关节或仿生配合关节的适形性更好,距骨结合面与断骨面结合更牢固。本技术更符合人体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骨替换件之外表面为距骨关节面(1),内表面为距骨结合面(2),所述的距骨关节面(1)系按人体生物力学设计之弧形面,所述的距骨结合面(2)设置有与距骨截骨面结合的联接结构,包括基板、倾斜固定棒(3)和固定翼(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骨替换件之外表面为距骨关节面(1),内表面为距骨结合面(2),所述的距骨关节面(1)系按人体生物力学设计之弧形面,所述的距骨结合面(2)设置有与距骨截骨面结合的联接结构,包括基板、倾斜固定棒(3)和固定翼(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骨关节面(1)之弧形面为前后呈弧形面,且前后之纵向设置“V”形圆弧槽(5),与胫骨-距骨间仿生配合关节之“V”形鳍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骨关节面(1)之“V”形圆弧槽(5)两侧分别设置双曲弧形面,即整体呈纵向圆弧形,横向也呈外展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形圆弧槽(5)纵向也呈弧形,其弧顶朝上,其圆弧半径为1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高适形性距骨上端仿生耐固接距骨替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形圆弧槽(5)横向呈弧形,且弧顶朝向外侧,弧顶之圆弧半径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清,李川,李军,卜鹏飞,徐昕明,董自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