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19318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该设备包括:第一、第二加药桶、超微气泡发生装置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第二反应池和接触反应池。上述设备协同所投加的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首先通过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的抑制作用,抑制水体底质有机物的释放,然后通过絮凝剂A和絮凝剂B对水体中的不易沉淀胶体悬浮物、不溶性COD、TP等污染物进行分离去除,提升水体透明度;随后,通过超微气泡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改善河道水体及底质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协同增效从而达到消除水体黑臭目的。经检测,通过该装置处理的污水水质达标、效果较好。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black odor water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大量污水排入城市水体,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严重超标,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水体现象。黑臭水体大面积出现,造成河道、湖泊景观效果变差,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同时,水质下降,导致黑臭水体处理成本增加,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因此,治理黑臭水体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探索,黑臭水体的成因逐渐清晰,黑臭的现象虽然在水里,但根源在岸上,主要的是点源、面源、外源的污染,还有底泥、岸边垃圾等等这些内源的污染,在这些污染源的内外夹击下水体黑臭迅速增长。而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氮磷等有机物的污染,铁锰与硫离子形成硫化物吸附于悬浮颗粒上变黑,同时一些底质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了像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醚等臭素,使水体发臭,最终形成了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水体承载污染物的量有限,污染物超过了自净能力导致了水体变黑变臭。目前常用的处理设备对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此外,还提供一种黑臭水体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加药桶、第二加药桶、超微气泡发生装置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接触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能够容纳第一反应池进水,所述第一反应池进水为黑臭水体经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处理后得到的上覆水体,以重量份计,所述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包括如下组分:改性矿物材料20份~40份、沉降剂1份~10份、调理剂40份~70份及生物促进剂5份~20份;所述第一加药桶能够向所述第一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A;所述第二反应池能够容纳经过所述絮凝剂A处理过的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出水;所述第二加药桶能够向所述第二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B;所述接触反应池能够容纳经过所述絮凝剂B处理过的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所述超微气泡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超微气泡,并且能够将所述超微气泡通入所述接触反应池中,与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进行接触反应。上述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协同所投加的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首先通过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的抑制作用,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包括特定配比的改性矿物材料、沉降剂、调理剂及生物促进剂,经试验证明,该水质改良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底质释放氮磷等污染物,改善黑臭水体的水质;并且由于该水质底质改良剂包含能为微生物提供养料的生物促进剂、能缓释释放溶解氧的氧化剂和具有多孔结构为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的改性矿物材料,能够激活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并保持微生物菌落的种类及数量,多种成分的共同作用下,该改良剂能够有效降解底泥中释放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能使净化后的水体水质得到保持。并且上覆水通过投加絮凝剂A和絮凝剂B,使水中不易沉淀胶体悬浮物、不溶性COD颗粒以及TP等污染物失去稳定性,并且对已经凝聚的次生粗大颗粒进行吸附架桥絮凝作用,相互凝聚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或矾花。同时通过所述超微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超微气泡与水中形成的絮凝体或矾花接触反应,通过综合的物理化学作用使污水中形成的絮状物上浮且而分离去除,提升水体透明度。超微气泡发生器可有效提高了空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使空气混合在水体中,从而可以稳定产生大量超微气泡。该类型超微气泡与常规气泡相比,具有氧传质速率高、吸附能力强、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优势。超微气泡通过综合的物理化学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去除;同时,超微气泡所具有的自身增压特性,可使气液界面处传质效率得到持续增强,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可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通过超微气泡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有效改善河道水体及底质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协同增效从而达到消除水体黑臭目的。经检测,通过该装置处理的污水水质达标、效果较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触反应池上的刮渣装置,所述刮渣装置用于分离所述接触反应产生的浮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渣池和清水池,所述排渣池用于接收所述刮渣装置处理的浮渣;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接触反应池连通,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接触反应池的清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应池进水提升至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提升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药桶、所述第二加药桶、所述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及所述刮渣装置的工作。一种黑臭水体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前1天~2天向黑臭水体中投撒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待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完全沉降后,得到上覆的第一反应池进水,以重量份计,所述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包括如下组分:改性矿物材料20份~40份、沉降剂1份~10份、调理剂40份~70份及生物促进剂5份~20份;通过第一加药桶向第一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A,反应完全后,得到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出水,并进入到第二反应池中;通过第二加药桶向第二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B,反应完全后,得到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并进入到接触反应池中;通过超微气泡发生装置产生超微气泡,并且将所述超微气泡通入所述接触反应池中,与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进行接触反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提前1天~2天向黑臭水体中投撒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通过提升系统将所述第一反应池进水提升至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进行接触反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通过刮渣装置分离所述接触反应产生的浮渣的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臭水体中投撒的所述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的量为(0.3~0.9)Kg/m2。上述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或上述的黑臭水体处理方法在处理黑臭水体中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黑臭水体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黑臭水体处理设备100,用于处理黑臭水体。该黑臭水体处理设备100包括:提升系统(图未示,下同)、第一加药桶111、第二加药桶121、超微气泡发生装置131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112、第二反应池122和接触反应池132。提升系统用于将第一反应池进水提升至第一反应池112。提升系统包括水体提升泵及进水管道(图未示,下同)。第一反应池112能够容纳第一反应池进水,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药桶、第二加药桶、超微气泡发生装置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接触反应池;/n所述第一反应池能够容纳第一反应池进水,所述第一反应池进水为黑臭水体经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处理后得到的上覆水体,以重量份计,所述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包括如下组分:改性矿物材料20份~40份、沉降剂1份~10份、调理剂40份~70份及生物促进剂5份~20份;/n所述第一加药桶能够向所述第一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A;/n所述第二反应池能够容纳经过所述絮凝剂A处理过的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出水;/n所述第二加药桶能够向所述第二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B;/n所述接触反应池能够容纳经过所述絮凝剂B处理过的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n所述超微气泡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超微气泡,并且能够将所述超微气泡通入所述接触反应池中,与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进行接触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药桶、第二加药桶、超微气泡发生装置以及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接触反应池;
所述第一反应池能够容纳第一反应池进水,所述第一反应池进水为黑臭水体经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处理后得到的上覆水体,以重量份计,所述水质底质微生态改良剂包括如下组分:改性矿物材料20份~40份、沉降剂1份~10份、调理剂40份~70份及生物促进剂5份~20份;
所述第一加药桶能够向所述第一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A;
所述第二反应池能够容纳经过所述絮凝剂A处理过的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出水;
所述第二加药桶能够向所述第二反应池中加入絮凝剂B;
所述接触反应池能够容纳经过所述絮凝剂B处理过的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
所述超微气泡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超微气泡,并且能够将所述超微气泡通入所述接触反应池中,与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进行接触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触反应池上的刮渣装置,所述刮渣装置用于分离所述接触反应产生的浮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渣池和清水池,所述排渣池用于接收所述刮渣装置处理的浮渣;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接触反应池连通,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接触反应池的清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应池进水提升至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提升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药桶、所述第二加药桶、所述超微气泡发生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庄毅璇王波林明王胜凡骆灵喜李彬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