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90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墙板转运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承载板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栏,两个所述限位栏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至少三个墙板的空间;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栏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启停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开关,所述启停开关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工作人员转运墙板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
本技术涉及墙板转运工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墙板,墙砖等墙体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现代的建筑墙体材料要求节能、环保,以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固体废弃物如:炉渣、粉煤灰、钢渣、煤矸石、尾矿渣、陶粒、稻壳、秸秆等来生产各种轻质环保的隔墙板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利用机械有挤压的方法来生产轻质隔墙板机械是通过挤推机构,将料挤实振动,通过反推作用力前行,呈条状不间断生产,使产品具备密实度高,抗冲击能力强,防火抗震、隔音隔热的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墙板,需在室外养护,位于室外场地上的轻质墙板需要转移堆放位置。目前一般使用运板车进行转运墙板,如图1所示,运板车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底部分别转动设置有滚轮2。需要转运墙板10时,工作人员先将墙板10放置到承载板1上,然后再扶着墙板10,并推动运板车的承载板1移动。在上述技术中,在运送墙板10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扶着墙板10,以避免墙板10出现放不稳的情况,但墙板10的重量较大,由此工作人员每次一般都是转运一块墙板,这种转运方式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具有提高工作人员转运墙板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承载板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栏,两个所述限位栏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至少三个墙板的空间;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栏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启停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开关,所述启停开关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栏对墙板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墙板能够更加稳定地放置在承载板上,启停开关设置在限位栏的顶部便于工作人员启停驱动电机,需要转运墙板时,工作人员先将至少三个墙板放置在两个限位栏之间,然后再将按下启停开关,此时驱动电机启动并通过换向机构驱动两个滚轮转动,从而实现运转墙板;本技术通过承载板上两个限位栏设置,使得一个运板车上能够放置多个墙板,提高工作人员转运墙板效率,同时,在驱动电机与换向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得工作人员移动运板车时更加省力。优选的,两个所述滚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一连接块转动设置于承载板的底部,所述滚轮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同轴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一换向机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换向机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承载板底部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连接杆同轴并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轮与蜗杆配合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滚轮转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通过一台驱动电机即可实现两个滚轮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承载块,所述蜗杆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块设置使得蜗杆能够更加稳定地转动。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还转动设置有两个前轮,两个所述前轮为万向轮,且两个所述万向轮沿承载板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板车设置有两个前轮,且两个前轮均为万向轮,这样设置便于工作人员驱使运板车转向。优选的,设有启停开关的所述限位栏的顶部设置有扶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板车在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握住扶手,便于工作人员对运板车进行导向操作。优选的,所述扶手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伸缩杆以及固设于两个所述伸缩杆之间的扶手部,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杆以及滑移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设于所述限位栏的顶部,所述滑移杆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端滑移槽,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且所述滑移杆可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杆,所述扶手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滑移杆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包括固定杆、滑移杆以及扶手部,且设有滑移槽的滑移杆相对固定杆滑动,从而能够实现扶手整体的高度,使得该扶手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握持扶手的便利性。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所述滑移杆下端的侧壁穿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限位块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滑移槽槽口的最大宽度,所述限位块的侧壁对应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当所述限位块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滑移槽的底部时,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纹通孔相互对准并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滑移槽滑移配合,当限位块的底部与滑移槽的底部相互抵触时,滑移杆下端的螺纹通孔与限位块侧壁的螺纹孔相互对准并相连通,限位块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将螺纹通孔与螺纹孔对准的便利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使紧固螺栓与螺纹通孔以及螺纹孔螺纹连接的便利性。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侧面与所述滑移槽的侧壁相互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滑移杆滑移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为钢板,所述钢板的厚度范围在4cm-5c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承载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延长承载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承载板上两个限位栏设置,使得一个运板车上能够放置多个墙板,提高工作人员转运墙板效率,同时,在驱动电机与换向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得工作人员移动运板车时更加省力;2、蜗轮与蜗杆配合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滚轮转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通过一台驱动电机即可实现两个滚轮同步转动;3、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承载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延长承载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运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有墙板的运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运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扶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承载板;2、滚轮;21、连接杆;22、连接块;3、驱动电机;31、启停开关;4、限位栏;51、蜗杆;52、蜗轮;53、承载块;6、万向轮;7、伸缩杆;71、固定杆;711、限位块;712、螺纹孔;72、滑移杆;721、滑移槽;722、螺纹通孔;8、扶手部;9、紧固件;10、墙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应用于轻质墙板10的转运操作中,参见图2和图3,运板车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呈水平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承载板1对墙板10的承载能力,承载板1设置为钢板,承载板1的厚度范围在4cm-5c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的厚度优选为4.5mm。承载板1的底部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其特征是: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两个滚轮(2),两个所述滚轮(2)沿承载板(1)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滚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栏(4),两个所述限位栏(4)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至少三个墙板(10)的空间;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栏(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启停所述驱动电机(3)的启停开关(31),所述启停开关(31)与所述驱动电机(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其特征是: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两个滚轮(2),两个所述滚轮(2)沿承载板(1)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滚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栏(4),两个所述限位栏(4)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至少三个墙板(10)的空间;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栏(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启停所述驱动电机(3)的启停开关(31),所述启停开关(31)与所述驱动电机(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其特征是:两个所述滚轮(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侧壁通过一连接块(22)转动设置于承载板(1)的底部,所述滚轮(2)与所述连接杆(21)的端部同轴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通过一换向机构驱动所述滚轮(2)转动,所述换向机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承载板(1)底部的蜗杆(51)以及与所述蜗杆(51)相啮合的蜗轮(52),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51)固定连接,所述蜗轮(52)与所述连接杆(21)同轴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其特征是: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承载块(53),所述蜗杆(51)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块(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板转运用的运板车,其特征是: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还转动设置有两个前轮,两个所述前轮为万向轮(6),且两个所述万向轮(6)沿承载板(1)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委徐洁瑜邓建学张协兴邓志豪尹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筑城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