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87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该线缆防扯结构包括:安装板,其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座,注塑成型于线缆外周壁,其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插接,其一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槽,其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固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的表面限位抵接;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插接部和与第二插接部一端固接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插槽过盈配合插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另一侧表面限位抵接,其设有供线缆配合穿设的第二通孔。该防扯结构用于车载配置箱,提升了车载内部与外部的连接强度,降低损坏各种设备接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防尘防水保持电源或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
本技术涉及车载线缆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
技术介绍
伴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常在车辆外部安装多个电子设备,在驾驶室安装带有操控面板的配置箱体,操控面板接口通过线缆与外部电子设备接口电连接实现操控控制。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配置箱体打孔,以供线缆穿过;在安装、维修或调式时,抽拉配置箱体或电子设备时,极易产生线缆损害与变形,甚至用力拖拉撕扯线缆,损坏设备接口,影响通信质量与信号强度,以此,目前常用扎带将线缆与配置箱体绑扎固定,但该人为绑扎方式,其操作繁琐、防尘防水欠佳,信号线缆之间信号串扰、干扰现象极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该防扯结构提升了车载内部与外部的连接强度,降低损坏各种设备接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电源或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其包括:安装板,其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座,注塑成型于线缆外周壁,其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插接,其一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槽,其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固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的表面限位抵接;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插接部和与第二插接部一端固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插槽过盈配合插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另一侧表面限位抵接,其设有供线缆配合穿设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由弹性聚合物材料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一插接部横截面外圈为圆形;所述插槽横截面呈环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部表面设有若干止退倒刺。一种车载配置箱,其包括箱体和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线缆防扯结构;所述箱体的背板构成了所述的安装板。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基于线缆外周壁注塑成型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过盈配合插接,并形成与安装板前后限位抵接,实现线缆相对安装板限位移动,以此,拉扯安装板一侧的线缆亦能防止移动另一侧线缆,从而避免另一侧线缆电连接的脱落或相关元器件损毁,提升了车载内部与外部的连接强度,降低损坏各种设备接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电源或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另外,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插接,可防尘防水。2、采用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座,利用其弹性性能,以此在第二插接部插接插槽时,插槽内壁向外膨胀,使得插接更加紧密,防水防潮更佳。3、第一插接部横截面外圈为圆形,插槽横截面呈环形,该产品的便于制造,且与圆条线缆配合,简洁美观。4、设有止退倒刺,提高该结构防脱系数,使用效果更佳。5、车载配置箱采用该防扯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操作便利,两固定座相对插接,可匹配背板不同厚度;同时,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插接,避免灰尘或湿气通过第一通孔进入配置箱,保证了配置箱内的使用环境和各元器件的使用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防扯结构剖视图;图2为防扯结构部分示意图;图3为配置箱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安装板1,第一通孔11;第一固定座2,第一插接部21,插槽211、第一限位部22;第二固定座3,第二插接部31,倒刺311、第二限位部32,第二通孔321;线缆4;箱体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扯线缆结构,其包括安装板1、第一固定座2、第二固定座3。安装板1,设有第一通孔11,在本实施例中,该通孔为圆形通孔。第一固定座2,注塑成型于线缆4外周壁,其包括第一插接部21和第一限位部22。具体地,取条待接线缆4,在其中间一段外表面注塑第一固定座2,以使第一固定座2与线缆4周壁胶合固接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21与其内的线缆同轴,且截面为圆形,第一插接部21与第一通孔11过盈配合插接,其一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环形插槽211,另一端周向延伸一凸沿,以构成第一限位部22,第一限位部22用于与安装板1的一侧表面限位抵接。第二固定座3,套设于线缆4,其包括第二插接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具体地,第二插接部31为圆形插壁,其与插槽211过盈配合插接;进一步地,第二插接部31表面设有若干止退倒刺311,提高该结构防脱系数,使用效果更佳。第二插接部31远离插槽211的一端周向延伸一凸沿,以构成第二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2用于与安装板1另一侧表面限位抵接,其设有供线缆4配合穿设的第二通孔321。第一插接部横截面外圈为圆形,插槽横截面呈环形,该产品的便于制造,且与圆条线缆配合,简洁美观。优选地,第一固定座由弹性聚合物材料注塑成型,利用其弹性性能,以此在第二插接部插接插槽时,插槽内壁向外膨胀,使得插接更加紧密,防水防潮更佳。安装时,将注塑有第一固定座2的线缆4穿过安装板1的第一通孔11并将第一固定座2的第一插接部21插接于第一通孔11中,且以使第一限位部22抵接安装板1一侧表面;再着,将线缆4穿过第二固定座3并且以使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n安装板,其设有第一通孔;/n第一固定座,注塑成型于线缆外周壁,其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插接,其一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槽,其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固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的表面限位抵接;/n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插接部和与第二插接部一端固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插槽过盈配合插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另一侧表面限位抵接,其设有供线缆配合穿设的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安装板,其设有第一通孔;
第一固定座,注塑成型于线缆外周壁,其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插接,其一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槽,其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固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的表面限位抵接;
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插接部和与第二插接部一端固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插槽过盈配合插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安装板另一侧表面限位抵接,其设有供线缆配合穿设的第二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益萍封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万莱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