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77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涉及卷帘领域,旨在解决碰撞产生噪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面层和设置在基层、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内部设置有呈波浪线结构设置的防水膜,所述防水膜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与面层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与基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和面层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基层、面层的弹性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然而,现有的面料不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需要在面料的外部涂覆一层防水薄膜,而防水薄膜的触感相较于普通面料的触感影响面料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穿着舒适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包括基层、面层和设置在基层、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内部设置有呈波浪线结构设置的防水膜,所述防水膜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与面层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与基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和面层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基层、面层的弹性支撑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膜,使得面料当中具有相对中空的结构,减少热量的流通,增加了面料的保暖效果;防水膜为pvc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成波浪形结构设置,使得防水膜具有一定的拉伸效果,能够通过波浪形结构的防水膜的展平增加防水膜的长度,能够在拉伸过程当中防止防水膜拉伸过大的损坏,并通过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弹性效果,能够对受到压力的面料进行缓冲支撑,从而增加了面料的弹性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层上的第一弹性块和固定连接在面层上的第二弹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陷部和第二弹性块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能够对基层、面层进行弹性支撑,增加面料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块和第二弹性块均为橡胶块,第一弹性块的高度小于第二弹性块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当面料受到压迫时,橡胶块进行弹性形变,缓冲吸收基层、面层之间的力,且第一弹性块的高度小于第二弹性块的高度;当面料受到挤压时,基层、面层两者相互接近。高度较大的第二弹性块先接触进行弹性支撑,进一步挤压,高度较小的第一弹性块在接触挤压,分别进行压力的承载,提高了弹性的层次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陷部与基层之间形成第一容腔,第一弹性块设置在第一容腔当中,所述凸起部与面层之间形成第二容腔,第二弹性块设置在第二容腔当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弹性块和第二弹性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当中,当防水膜在受到拉伸展平的过程中,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的高度减小,直至基层、面层抵压至第二弹性块、第一弹性块上,此时防水膜进一步的展平受到一定的阻碍,此时面料的弹性下降,拉伸稳定性增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性块的宽度大于第一弹性块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弹性块的宽度设置得较大,在基层、面层挤压支撑的过程中,先接触支撑的第二弹性块能够占较大面积,从而提高一开始的弹性支撑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远离面层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层上设置弹性条,弹性条为弹性橡胶条,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使得面料具有稳定的弹性拉伸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包括涤纶纤维、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经纱按照一根涤纶纤维、一根竹炭纤维和一根粘胶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所述纬纱包括氨纶纤维和复合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亲肤效果,增加面料穿着的舒适度。通过设置氨纶纤维和复合纤维,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纤维包括位于中心的芯纱和加捻缠绕在芯纱外的绕纱,所述芯纱为涤纶纱,绕纱为纳米银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芯纱、绕纱,芯纱和绕纱混纺形成复合纤维,使得面料具有与良好的抗菌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间歇性粘结的波浪线结构的防水膜,并配合弹性支撑件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防水性能。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块和第二弹性块,具有不同高低的支撑高低,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通过设置涤纶纤维、竹炭纤维、粘胶纤维、氨纶纤维,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弹性,增加了面料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经纱和纬纱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面层;3、中间层;4、弹性条;5、防水膜;6、凹陷部;7、第一容腔;8、第一弹性块;9、凸起部;10、第二容腔;11、第二弹性块;12、经纱;13、纬纱;14、涤纶纤维;15、竹炭纤维;16、粘胶纤维;17、氨纶纤维;18、复合纤维;19、芯纱;20、绕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如图1-3所示,包括基层1、面层2和设置在基层1、面层2之间的中间层3,中间层3的内部设置有呈波浪线结构设置的防水膜5,防水膜5包括凹陷部6和凸起部9,凹陷部6与面层2固定连接,凸起部9与基层1固定连接,使得面料当中具有相对中空的结构,减少热量的流通,增加了面料的保暖效果;防水膜5为pvc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成波浪形结构设置,使得防水膜5具有一定的拉伸效果,能够通过波浪形结构的防水膜5的展平增加防水膜5的长度,能够在拉伸过程当中防止防水膜5拉伸过大的损坏。基层1和面层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基层1、面层2的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层1上的第一弹性块8和固定连接在面层2上的第二弹性块11,第一弹性块8和第二弹性块11均为橡胶块,第一弹性块8的高度小于第二弹性块11的高度,当面料受到压迫时,橡胶块进行弹性形变,缓冲吸收基层1、面层2之间的力,且第一弹性块8的高度小于第二弹性块11的高度,第二弹性块11的宽度大于第一弹性块8的宽度,当面料受到挤压时,基层1、面层2两者相互接近。高度较大的第二弹性块11先接触进行弹性支撑,进一步挤压,高度较小的第一弹性块8再接触挤压,分别进行压力的承载,提高了弹性的层次感,并在基层1远离面层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条4,弹性条4为弹性橡胶条,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使得面料具有稳定的弹性拉伸性能。凹陷部6与基层1之间形成第一容腔7,第一弹性块8设置在第一容腔7当中,凸起部9与面层2之间形成第二容腔10,第二弹性块11设置在第二容腔10当中,当防水膜5在受到拉伸展平的过程中,第一容腔7、第二容腔10的高度减小,直至基层1、面层2抵压至第二弹性块11、第一弹性块8上,此时防水膜5进一步的展平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包括基层(1)、面层(2)和设置在基层(1)、面层(2)之间的中间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的内部设置有呈波浪线结构设置的防水膜(5),所述防水膜(5)包括凹陷部(6)和凸起部(9),所述凹陷部(6)与面层(2)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9)与基层(1)固定连接,所述基层(1)和面层(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基层(1)、面层(2)的弹性支撑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包括基层(1)、面层(2)和设置在基层(1)、面层(2)之间的中间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的内部设置有呈波浪线结构设置的防水膜(5),所述防水膜(5)包括凹陷部(6)和凸起部(9),所述凹陷部(6)与面层(2)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9)与基层(1)固定连接,所述基层(1)和面层(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基层(1)、面层(2)的弹性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层(1)上的第一弹性块(8)和固定连接在面层(2)上的第二弹性块(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块(8)和第二弹性块(11)均为橡胶块,第一弹性块(8)的高度小于第二弹性块(1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纤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6)与基层(1)之间形成第一容腔(7),第一弹性块(8)设置在第一容腔(7)当中,所述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卿张露方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锭垒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