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77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湿排汗布料,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包括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下基布层的上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条和第一弹性条,上基布层的下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条和第二弹性条,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纵向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上均设有透气孔,提高了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且在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之间连接的弹性支撑条,且通过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之间连接的吸湿块,把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连接起来,并形成间隙,且透气孔和间隙相导通,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透气性,且通过吸湿块吸收人体产生的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排汗布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吸湿排汗布料。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边的东西进行不断地改进,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对于生产衣服采用的面料,市场上的面料大多可以对人体排出的汗吸收,但是不便于将吸收的汗挥发,吸收的汗长时间在衣服上不能挥发,使皮肤感到不适,并且衣服粘附在身上,使人感到闷热,不便于皮肤透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吸湿排汗布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吸湿排汗布料,包括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所述下基布层的上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条和第一弹性条,所述上基布层的下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条和第二弹性条,所述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纵向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条,所述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之间设有吸湿块,相邻的所述弹性支撑条与吸湿块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之间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间隙导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上均设有透气孔,提高了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且在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之间连接的弹性支撑条,且通过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之间连接的吸湿块,把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连接起来,并形成间隙,且透气孔和间隙相导通,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透气性,且通过吸湿块吸收人体产生的水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基布层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吸湿块采用吸湿海绵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人体与下基布层接触时,下基布层上的凹槽不会与人体接触,减小接触面积,且凹槽与人体形成空隙,更加有利于面料的透气,吸湿海绵具有较好的吸水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支撑条包括内芯和包覆纱,两根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内芯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芯的表面缠绕包覆纱,增加了弹性支撑条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芯为橡胶丝,所述包覆纱为丙纶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丝的伸长率一般在100%到300%之间,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酸碱、耐磨等化学物理性能,丙纶纤维的弹性好,其弹性伸长为15%-50%,丙纶纤维的尺寸稳定性强,不易起球和变形,回弹率可与尼龙、羊毛相媲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均包括接触层和抗菌层,所述下基布层的接触层位于抗菌层的下表面,所述上基布层的接触层位于抗菌层的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面料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接触层,抗菌层位于面料内部,有利于抑制面料内部细菌的滋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层采用亚麻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抗菌层采用竹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麻纤维具有吸湿散热和保健抑菌的优点,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棉纤维具有柔软、吸湿和透气性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上均设有透气孔,提高了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且在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之间连接的弹性支撑条,且通过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之间连接的吸湿块,把下基布层和上基布层连接起来,并形成间隙,且透气孔和间隙相导通,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透气性,且通过吸湿块吸收人体产生的水分。2.在下基布层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凹槽,使得人体与下基布层接触时,下基布层上的凹槽不会与人体接触,减小接触面积,且凹槽与人体形成空隙,更加有利于面料的透气,吸湿海绵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且在内芯的表面缠绕包覆纱,增加了弹性支撑条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吸湿排汗布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吸湿排汗布料的中弹性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下基布层;2、上基布层;3、第一连接条;4、第一弹性条;5、第二连接条;6、第二弹性条;7、弹性支撑条;71、内芯;72、包覆纱;8、吸湿块;9、间隙;10、透气孔;11、凹槽;12、接触层;13、抗菌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吸湿排汗布料,通过亚麻纤维编织成接触层12,竹纤维和棉纤维编织成抗菌层13,且接触层12和抗菌层13之间采用缝合连接,制成上基布层2和下基布层1,然后在上基布层2的抗菌层13面上间隔粘接第二连接条5和第二弹性条6,在下基布层1的抗菌层13面上间隔粘接第一连接条3和第一弹性条4,然后在第一连接条3和第二连接条5之间粘接弹性支撑条7,弹性支撑条7采用两个丙纶纤维螺旋缠绕在橡胶丝的表面制成,在第一弹性条4和第二弹性条6之间粘接吸湿块8,吸湿块8由吸湿海绵制成,相邻的弹性支撑条7与吸湿块8之间形成间隙9,且在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之间均开设透气孔10,下基布层1为贴合体表穿着的一面,下基布层1的下表面热压形成若干凹槽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同时具有亚麻纤维编织形成接触层12的吸湿散热和保健抑菌的优点,还具有竹纤维和棉纤维编织形成抗菌层13的抗菌抑菌和吸湿和透气性好的优点,弹性支撑条7通过橡胶丝制成的内芯71和丙纶纤维制成包覆纱72缠绕而成,使得弹性支撑条7具有较高的弹性回复率和较好的连接强度,在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上打出透气孔10,提高了该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且通过第一弹性条4和第二弹性条6之间连接的吸湿块8,把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连接起来,并形成间隙9,且透气孔10和间隙9相导通,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透气性,且通过吸湿块8吸收人体产生的水分,在下基布层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凹槽11,使得人体与下基布层1接触时,下基布层1上的凹槽11不会与人体接触,减小接触面积,且凹槽11与人体形成空隙,更加有利于面料的透气,吸湿海绵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排汗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所述下基布层(1)的上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条(3)和第一弹性条(4),所述上基布层(2)的下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条(5)和第二弹性条(6),所述第一连接条(3)和第二连接条(5)、第一弹性条(4)和第二弹性条(6)纵向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条(3)和第二连接条(5)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条(7),所述第一弹性条(4)和第二弹性条(6)之间设有吸湿块(8),相邻的所述弹性支撑条(7)与吸湿块(8)之间形成间隙(9),所述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之间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0),所述透气孔(10)与间隙(9)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排汗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所述下基布层(1)的上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条(3)和第一弹性条(4),所述上基布层(2)的下表面间隔设有若干第二连接条(5)和第二弹性条(6),所述第一连接条(3)和第二连接条(5)、第一弹性条(4)和第二弹性条(6)纵向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条(3)和第二连接条(5)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条(7),所述第一弹性条(4)和第二弹性条(6)之间设有吸湿块(8),相邻的所述弹性支撑条(7)与吸湿块(8)之间形成间隙(9),所述下基布层(1)和上基布层(2)之间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0),所述透气孔(10)与间隙(9)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布层(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凹槽(11),所述吸湿块(8)采用吸湿海绵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卿张露方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锭垒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