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71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和6个设置于定模板一侧表面上的定模仁,6个定模仁上分别开设有型腔,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和可拆卸连接于动模板靠近定模板一侧表面上的浇注板,浇注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供定模仁嵌设的浇注槽,浇注板背离定模仁的一侧开有6个分别与各个型腔相贯通的浇注口,动模板上背离定模板的一侧表面开有通道槽,动模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与通道槽相贯通的分流槽,6个分流槽远离通道槽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浇注口相通。这种高效注射模具,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注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注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由各种零件构成用于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模具,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板11和设置于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4个定模仁12,各个定模仁12上分别开设有型腔121,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板21和可拆卸连接于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浇注板22,浇注板22靠近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上开有供定模仁12嵌设的浇注槽221,浇注板22背离定模仁12的一侧开有4个分别与各个型腔121相贯通的浇注口222,动模板21上背离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开有通道槽211,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开有4个分别与通道槽211相贯通的分流槽212,4个分流槽212分别与4个浇注口222相通,定模板11上设置有浇注导向杆111,动模板21上开有供浇注导向杆111滑移的浇注导向孔213。这种模具在工作时,单次浇注嫩能够成型4个浇铸件,但是当大批量生产时,该现有技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完成加工任务,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和6个设置于定模板一侧表面上的定模仁,6个所述定模仁上分别开设有型腔,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和可拆卸连接于动模板靠近定模板一侧表面上的浇注板,所述浇注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供定模仁嵌设的浇注槽,所述浇注板背离定模仁的一侧开有6个分别与各个型腔相贯通的浇注口,所述动模板上背离定模板的一侧表面开有通道槽,所述动模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与通道槽相贯通的分流槽,6个分流槽远离通道槽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浇注口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6个定模仁的设置,增加了本技术单次加工所能生产的浇注件,这样便能缩减大批量生产浇注件时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定模板背离动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组件,所述卸料组件包括卸料支撑板、卸料限位板和卸料顶针,所述卸料顶针的长度大于型腔的深度,所述卸料顶针的一端连接于卸料限位板的一面,所述定模板背离动模板的一侧表面上开有与型腔相贯通的卸料导向孔,所述卸料顶针远离卸料限位板的一端适配插设于卸料导向孔内,所述卸料限位板背离卸料顶针的一侧设置有卸料控制杆,所述卸料支撑板上开有卸料控制孔,所述卸料控制杆嵌设于卸料控制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组件的设置,加快了浇注件的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卸料顶针的外侧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定模板背离动模板的一面,所述压缩弹簧背离定模板的一端抵接于卸料限位板正对定模板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卸料组件在完成一次卸料时,能够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快速复位,因此缩减了卸料组件复位所消耗的时间,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整体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单个型腔相通的卸料导向孔分别开有若干个,所述滑移于单个型腔的卸料顶针分别设置与卸料导向孔相对应的若干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型腔内的浇注件,能够同时受到多个卸料顶针的推动,从而使得浇注件的底部受到的推力更加均匀,因此提高了卸料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控制杆远离卸料限位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有卸料抵接板,所述卸料抵接板与卸料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大于型腔的深度且小于卸料顶针的长度,所述卸料抵接板上设置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动模板上开有带动孔,所述带动杆远离带动块的一端穿过带动孔并可拆卸连接于卸料抵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抵接板以及带动杆的设置,动模组件与定模组件在分离的同时,能够完成浇注件的卸料,从而缩减了手动卸料所消耗的时间,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支撑板靠近卸料抵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垫的设置,减少了卸料支撑板与卸料抵接板之间的摩擦损耗,从而延长了卸料支撑板与卸料抵接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带动块靠近动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垫的设置,降低了带动块与动模板之间的摩擦损耗,从而延长了带动块与动模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带动孔内设置有防磨套,所述带动杆穿过防磨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磨套的设置,降低了带动杆在带动孔内直接与动模板摩擦所造成的损耗,因此延长了定模板与带动杆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6个定模仁的设置,使得往通道槽内注射成型液体时,能够经过6个分流槽的分流同时往6个型腔进行浇注,最终能够实现单次完成6个浇注件,这样便缩减了大批量生产浇注件时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效率。2.卸料组件以及带动杆的设置,使得动模组件在往远离定模组件的方向移动时,动模板背离定模板的一侧将会抵接在带动块上,并带动带动块同步往远离定模板的方向移动,带动块的移动带动带动杆以及卸料抵接板移动,卸料抵接板的移动带动卸料控制杆移动,卸料控制杆能够带动卸料限位板以及安装于卸料限位板上的卸料顶针朝定模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卸料顶针沿着卸料导向孔将浇注件从型腔内往靠近定模板的方向推动,直至完全脱离型腔,从而以自动的方式,完成本技术的卸料工作,因此提高了本技术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浇注口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卸料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定模组件;11、定模板;111、浇注导向杆;112、卸料导向孔;113、卸料连接杆;12、定模仁;121、型腔;2、动模组件;21、动模板;211、通道槽;212、分流槽;213、浇注导向孔;214、带动孔;22、浇注板;221、浇注槽;222、浇注口;3、卸料组件;31、卸料支撑板;311、卸料控制孔;312、第一弹性垫;32、卸料限位板;321、卸料控制杆;33、卸料顶针;4、压缩弹簧;5、卸料抵接板;51、带动杆;511、带动块;5111、第二弹性垫;6、防磨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如图3和图4所示,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板11和6个通过焊接固定于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定模仁12,6个定模仁12上分别开设有型腔121。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板21和通过螺栓连接于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板(11)和6个设置于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定模仁(12),6个所述定模仁(12)上分别开设有型腔(121),所述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板(21)和可拆卸连接于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浇注板(22),所述浇注板(22)靠近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供定模仁(12)嵌设的浇注槽(221),所述浇注板(22)背离定模仁(12)的一侧开有6个分别与各个型腔(121)相贯通的浇注口(222),所述动模板(21)上背离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开有通道槽(211),所述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与通道槽(211)相贯通的分流槽(212),6个分流槽(212)远离通道槽(211)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浇注口(222)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板(11)和6个设置于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定模仁(12),6个所述定模仁(12)上分别开设有型腔(121),所述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板(21)和可拆卸连接于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一侧表面上的浇注板(22),所述浇注板(22)靠近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供定模仁(12)嵌设的浇注槽(221),所述浇注板(22)背离定模仁(12)的一侧开有6个分别与各个型腔(121)相贯通的浇注口(222),所述动模板(21)上背离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开有通道槽(211),所述动模板(21)靠近定模板(11)的一侧表面上开有6个分别与通道槽(211)相贯通的分流槽(212),6个分流槽(212)远离通道槽(211)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浇注口(22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1)背离动模板(21)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组件(3),所述卸料组件(3)包括卸料支撑板(31)、卸料限位板(32)和卸料顶针(33),所述卸料顶针(33)的长度大于型腔(121)的深度,所述卸料顶针(33)的一端连接于卸料限位板(32)的一面,所述定模板(11)背离动模板(21)的一侧表面上开有与型腔(121)相贯通的卸料导向孔(112),所述卸料顶针(33)远离卸料限位板(32)的一端适配插设于卸料导向孔(112)内,所述卸料限位板(32)背离卸料顶针(33)的一侧设置有卸料控制杆(321),所述卸料支撑板(31)上开有卸料控制孔(311),所述卸料控制杆(321)嵌设于卸料控制孔(3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宙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特种模具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