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43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该电插接连接件包括具有被布置在第一端部处的第一电插接连接器的连接元件以及第一电配对插接连接器。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包括接触弹簧,并且第一插接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外壳体,该外壳体具有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接触区域。接触弹簧作用在第一接触区域上,使得外壳体上受到沿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的轴向力的作用,和/或接触弹簧被设计成在外壳体的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上施加各自的径向力,该第二接触区域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并且沿着连接元件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第一接触区域轴向偏移,该径向力相对于纵向轴线正交地作用在外壳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插接连接件,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该电插接连接件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被布置在第一端部处的第一电插接连接器,并且该电插接连接件包括第一电配对插接连接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配对插接连接器并且涉及一种连接元件。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件连接件,根据权利要求13的前序部分,该组件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电气组件和第二电气组件。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布置,根据权利要求15的前序部分,该电路板布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路板和一个第二电路板。
技术介绍
电气组件通常具有通过将多个电子部件相互连接而在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s”(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的电子电路。通常在一个组件内提供多个电路板,以便例如在空间上将电路分布在壳体或封壳中或者以便将不同的模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通常,利用这种构造,不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件对于信号和/或能量的交换是必需的。如果要将多个电子组件连接在一起以进行通信,则不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件例如可能也是必需的。通常,出于各种原因将多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对于电路板的电连接件而言已知各种可能性,包括非屏蔽插接连接器、绞合线和带状电缆。这种连接件也以“板对板”连接件的名称为人所知。然而,常规的连接件特别是对于高频技术而言通常是不够的。为了将两个电路板电连接在一起,通常将同轴连接元件用于高频技术的信号传输,以便确保足够高的信号质量。在实践中,连接元件的同轴插接连接器在本文的情况下连接到被安装在电路板上的配对插接连接器。配对插接连接器优选地被焊接到电路板上,或者被压制并电连接到电路板的带状线上。也被称为“适配器”的同轴中间件连接两个同轴插接连接器,从而桥接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以便使得能够进行信号交换。通常,已知的同轴连接元件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该外导体借助于绝缘部件或电介质与内导体电绝缘,该内导体和外导体各自被制造成车削部件。通常,必须借助于车削加工来制造部件,以便实现足够好的制造公差并且允许进行压紧配合。特别是如果将连接元件用于高频技术,则对制造公差的要求特别高。此外,在连接元件的最近几代产品中,对连接元件的小型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在此,首选寻求使电路板之间的间隔最小化,并且使两个相邻的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在下文中由表述“配对插接连接器”涵盖)之间的间隔(“间距”)最小化。此外,尤其由于小型化,连接元件的安装和对准随时间变得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特别是在保持适用于高频技术的电传输性能的同时,简化电插接连接件的构造和安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构造和简化的安装的相应的配对插接连接器以及电插接连接器的相应的连接元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特别是在保持适用于高频技术的电传输性能的同时,简化用于将第一电气组件连接到第二电气组件的组件连接件的构造和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在保持适用于高频技术的电传输性能的同时,提供一种特别易于安装的电路板布置。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通过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对插接连接器以及通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元件得以实现。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3的特征所述的组件连接件以及通过权利要求15的特征所述的电路板布置得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变型的有利形式。提供了一种电插接连接件,该电插接连接件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被布置在第一端部处的第一电插接连接器。此外,电插接连接件包括第一电配对插接连接器。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包括接触弹簧,并且第一插接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区域的导电的外壳体,该第一接触区域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接触弹簧经由第一接触区域作用在外壳体上,以便在第一插接连接器与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之间产生电接触和机械连接。第一电配对插接连接器优选地被设计为第一电气组件的配对插接连接器,优选地为第一电路板的电路板插接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参考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的接触区域,例如参考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接触区域或者参考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的第二接触区域,应当理解,这是指优选地围绕外壳体以在周向上完全呈环形的方式延伸的接触区域。然而,接触区域也可以仅沿着围绕外壳体的角度部分或角度部段以沿周向(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或者可以沿着围绕外壳体分布的多个角度部分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外壳体可以特别地与连接元件的外壳体形成一体件。然而,第一插接连接器还可以包括与连接元件的外壳体不同的外壳体。外壳体可以是完全导电的,或者可以被设计成仅在某些部分中是导电的。外壳体还可以例如包括不导电的组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可以提供任意数量的接触弹簧,例如两个接触弹簧、三个接触弹簧、四个接触弹簧、五个接触弹簧、六个接触弹簧、七个接触弹簧、八个接触弹簧或更多个接触弹簧。由此可以规定,接触弹簧形成弹簧保持架。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接触弹簧不必以完全沿周向的方式作用在第一接触区域上。优选的是,所有接触弹簧在同一轴向高度平面中作用在第一接触区域上,其中,公差引起的偏差和/或安装引起的偏差是可能的。接触弹簧也可以被称为“弹簧凸耳”或“外导体弹簧凸耳”。根据本专利技术,由此规定,接触弹簧作用在第一接触区域上,使得外壳体上受到轴向力的作用,该轴向力沿着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作用并且推动外壳体抵靠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的轴向端部止动件。替代地或另外地,由此规定,接触弹簧被设计成使得这些接触弹簧在外壳体的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上施加各自的径向力,该第二接触区域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并且沿着连接元件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第一接触区域轴向地偏移,该径向力相对于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正交地作用在外壳体上。优选地,连接元件的纵向轴线可以是连接元件的对称轴。优选地,第一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可以是第一插接连接器的对称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轴向力和/或径向力可以是接触弹簧的弹簧力的力分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中,由此可以规定,第一接触区域的外径沿连接元件的第一端部的方向增大。特别地,借助于第一接触区域的这种设计,能够实现轴向力分量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轴向力,以便推动第一插接连接器或连接元件抵靠端部止动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中,由此可以规定,接触弹簧被设计成经由第二接触区域作用在外壳体上。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径向力分量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径向力。优选地,第一接触区域和/或第二接触区域可以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固定的外径,例如该第一接触区域和/或第二接触区域可以具有圆柱形的设计。于是例如可以规定,如果接触区域和接触弹簧被分别布置成轴向偏移,则借助于圆柱形区域中的径向接触实现接触元件的自定心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中提供连接元件的或连接元件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插接连接件(13),所述电插接连接件包括连接元件(4),所述连接元件具有被布置在第一端部(4.1)处的第一电插接连接器(9.1),并且所述电插接连接件包括第一电配对插接连接器(10.1),其中,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包括接触弹簧(14),并且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包括导电的外壳体(5),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接触区域(15),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接触弹簧(14)经由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作用在所述外壳体(5)上,以便在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与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之间产生电接触和机械连接,/n其特征在于,/n所述接触弹簧(14)作用在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上,使得所述外壳体(5)上受到轴向力(F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1 EP 18215544.0;20191115 EP 19209296.31.一种电插接连接件(13),所述电插接连接件包括连接元件(4),所述连接元件具有被布置在第一端部(4.1)处的第一电插接连接器(9.1),并且所述电插接连接件包括第一电配对插接连接器(10.1),其中,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包括接触弹簧(14),并且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包括导电的外壳体(5),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接触区域(15),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接触弹簧(14)经由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作用在所述外壳体(5)上,以便在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与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之间产生电接触和机械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弹簧(14)作用在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上,使得所述外壳体(5)上受到轴向力(FA)的作用,所述轴向力沿着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的纵向轴线(LG)作用并且推动所述外壳体(5)抵靠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的轴向端部止动件(21),和/或其中,所述接触弹簧(14)被设计成使得这些接触弹簧在所述外壳体(5)的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和第二接触区域(23)上施加各自的径向力(FR),所述第二接触区域至少以在周向上呈环形分段形状的方式延伸并且沿着所述连接元件(4)的纵向轴线(L)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轴向地偏移,所述径向力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的所述纵向轴线(LG)正交地作用在所述外壳体(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的外径沿所述连接元件(4)的所述第一端部(4.1)的方向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弹簧(14)被设计成经由所述第二接触区域(23)作用在所述外壳体(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包括配对插接连接器壳体(16),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壳体具有用于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的漏斗形的插入区域(1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壳体(16)包括衬圈(18),所述衬圈突出至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中并且被设计为用于所述接触弹簧(14)的抵接部,以便机械地预加载所述接触弹簧(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包括绝缘部件(19),当将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与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插接在一起时,所述绝缘部件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的所述外壳体(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与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插接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绝缘部件(19)在所述外壳体(5)的内部接触区域(15’)处与所述外壳体(5)进行接触,所述内部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15)相对地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19)形成指向所述外壳体(5)的方向的衬圈(20),以便使所述外壳体(5)在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中定心。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19)在所述第一配对插接连接器(10.1)中形成用于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9.1)的轴向端部止动件(21)。


10.一种配对插接连接器(10.1),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11.一种连接元件(4),所述连接元件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接连接件(1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鲁·格鲁伯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