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为机动车提供电池设备的方法及机动车技术

技术编号:2471373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用于机动车的电池设备的方法,其中提供电池壳体装置,具有:电池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纳电池模块的接纳区域;冷却装置,其提供电池壳体的壳体底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具有底部保护装置,其布置在冷却装置上的电池壳体的外部,以使空隙位于冷却装置和底部保护装置之间,及粘性导热元件和电池模块引入到接纳区域(14)中,从而在电池模块(12)的朝向冷却装置(20)的底侧(36)和冷却装置(20)之间布置了导热元件(34)。此外,在空隙(28)中至少部分地引入了泡沫状材料(40),该泡沫状材料固化,且该泡沫状材料至少暂时地将朝冷却装置(20)的方向作用的支撑力(42)施加到冷却装置(2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为机动车提供电池设备的方法及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为机动车提供电池设备的方法,其中电池壳体装置具有: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具有用于接纳电池模块的至少一个接纳区域;冷却装置,其提供电池壳体的壳体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底部保护装置,该底部保护装置布置在冷却装置处电池壳体外部,从而使在冷却装置和底部保护装置之间存在空隙。此外,将粘性导热元件和电池模块引入到接纳区域中,从而在电池模块朝向冷却装置的底侧和冷却装置之间布置了导热元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具有电池设备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知用于接纳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特别是用于高压电池的电池壳体。通常将冷却装置布置在壳体底部下方,以便能够将来自电池模块的热量通过壳体底部排出到冷却装置。冷却装置本身也可以构成电池壳体的壳体底部。由于电池模块在下侧,以及还有壳体底部会出现明显的不平整度并因此具有较大的公差,通常在将电池模块置入壳体中时,使用所谓的填缝剂(例如导热膏)作为具有良好导热性的补偿材料,以便能够以更高的散热效率把热量从模块输出,因为电池模块和壳体底部之间的气隙是隔热的。通常,首先将填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提供用于机动车的电池设备(10)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n-提供电池壳体装置(18),该电池壳体装置具有:电池壳体(16),该电池壳体具有用于接纳电池模块(12)的至少一个接纳区域(14);冷却装置(20),该冷却装置提供电池壳体的壳体底部(3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具有底部保护装置(24),该底部保护装置布置在冷却装置(20)上的电池壳体外部,以便使在冷却装置(20)和底部保护装置(24)之间存在空隙(28),以及/n-将粘性的导热元件(34)和电池模块(12)引入到接纳区域(14)中,使得在电池模块(12)朝向冷却装置(20)的底侧(36)和冷却装置(20)之间布置有导热元件(3...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0 DE 102018222459.51.一种用于提供用于机动车的电池设备(10)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提供电池壳体装置(18),该电池壳体装置具有:电池壳体(16),该电池壳体具有用于接纳电池模块(12)的至少一个接纳区域(14);冷却装置(20),该冷却装置提供电池壳体的壳体底部(3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具有底部保护装置(24),该底部保护装置布置在冷却装置(20)上的电池壳体外部,以便使在冷却装置(20)和底部保护装置(24)之间存在空隙(28),以及
-将粘性的导热元件(34)和电池模块(12)引入到接纳区域(14)中,使得在电池模块(12)朝向冷却装置(20)的底侧(36)和冷却装置(20)之间布置有导热元件(34),
其特征在于,
在空隙(28)中至少部分地引入泡沫状材料(40),固化该泡沫状材料以及该泡沫状材料至少暂时地将朝冷却装置(20)的方向作用的支撑力(42)施加到冷却装置(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引入粘性导热元件(34)和电池模块(12)时,首先将电池模块(12)引入并固定在接纳区域(14)中,使得电池模块(12)的底侧(36)与壳体底部(30)相距预定的距离,以及在将电池模块(12)引入并固定之后,通过电池模块(12)的底侧(36)和壳体底部(30)之间的至少一个注射口注入导热元件(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导热元件(34)通过至少一个注射口注入之前,将泡沫状材料(40)引入到空隙(28)中并且使泡沫状材料固化,其中在导热元件(34)的注入过程中,固化的泡沫状材料(40)通过支撑力(42)支撑冷却装置(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导热元件(34)已经通过至少一个注射口被注入之后,将泡沫状材料(40)以产生支撑力(42)的预定压力引入到空隙(28)中,从而由该支撑力(42)至少减小由于注射导热元件(34)而引起的壳体底部(30)在底部保护装置(24)的方向上的变形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入粘性导热元件(34)和电池模块(12)时,首先将导热元件(34)施加到壳体底部(30),并且在施加导热元件(34)之后,在朝壳体底部(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西蒙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