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智聪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27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框,支撑框的内壁开设有多组对称分布的圆形通孔,每组圆形通孔的孔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辊,支撑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支撑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散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液机构,支撑框的外壁通过多个固定块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铸造模具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了汽车配件生产的效率,也能够及时对铸造模具进行风干,避免铸造模具因水分而锈蚀的问题,进而保障了铸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且汽车配件中有许多需要进行铸造的配件,以便保障汽车配件的结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现有的汽车配件铸造后大多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小部分通过风冷进行冷却,但上述冷却速度都很慢,影响汽车配件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配件铸造后大多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小部分通过风冷进行冷却,但上述冷却速度都很慢,影响汽车配件生产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壁开设有多组对称分布的圆形通孔,每组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辊,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液机构,所述支撑框的外壁通过多个固定块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干机构。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U形板上表面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U形管的内壁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嘴,所述第一导管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U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外壁与第一斜齿轮的外壁垂直啮合。优选的,所述输液机构包括与散热箱内壁固定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顶端穿过散热箱的顶端侧壁并与第一导管的顶端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散热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块。优选的,所述风干机构包括两个与连接框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管,两个所述环形管的管壁共同固定连通有第三导管,所述连接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与第三导管的管壁固定连通,两个所述环形管的管壁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管的顶端外壁第二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底端与U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通过设置有水泵、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驱动电机,当汽车配件在铸造后需要冷却时,首先把需要铸造模具吊装到输送辊中,然后通过工具推动铸造模具移动到U形板下方,之后启动驱动电机和水泵,水泵把散热箱中冷却水通过第二导管输送到第一导管内,接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带动第一导管转动,第一导管带动U形管转动,接着冷却水通过喷嘴喷向铸造模具,使其快速冷却,同时通过U形管转动,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降温处理,且喷洒后的水通过输送辊再次流回,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多个导热块把水中的热量导出,便于散热箱的水再次铸造模具进行冷却,该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铸造模具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了汽车配件生产的效率。2、该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通过设置有气泵、弧形管、第三导管和出气孔,当铸造模具冷却完毕时,使其继续在输送辊上移动,并移动到连接框位置,与此同时,启动气泵,气泵通过第三导管向两个环形管内输送高速流动的气体,使该气体通过出气孔喷向铸造模具表面,气体把铸造模具表面的水分吹走,避免铸造模具表面因水分而锈蚀的问题,该结构能够及时对铸造模具进行风干,避免铸造模具因水分而锈蚀的问题,进而保障了铸造模具的使用寿命。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铸造模具的冷却速度,进而提高了汽车配件生产的效率,也能够及时对铸造模具进行风干,避免铸造模具因水分而锈蚀的问题,进而保障了铸造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2输送辊、3U形板、4冷却机构、41第一导管、42U形管、43管盖、44喷嘴、45第一斜齿轮、46驱动电机、47第二斜齿轮、5散热箱、6输液机构、61水泵、62第二导管、63导热块、7连接框、8风干机构、81环形管、82第三导管、83气泵、84出气孔、9支撑腿、10L形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框1,支撑框1的内壁开设有多组对称分布的圆形通孔,每组圆形通孔的孔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辊2,支撑框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3,U形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4,支撑框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箱5,散热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液机构6,支撑框1的外壁通过多个固定块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连接框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干机构8。冷却机构4包括与U形板3上表面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管41,第一导管4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U形管42,U形管4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管盖43,U形管42的内壁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嘴44,第一导管4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45,U形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6,驱动电机4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47,第二斜齿轮47的外壁与第一斜齿轮45的外壁垂直啮合,该机构中驱动电机46通过第一斜齿轮45和第二斜齿轮47带动第一导管41转动,第一导管41带动U形管42转动,接着冷却水通过喷嘴44喷向铸造模具,使其快速冷却,同时通过U形管42转动,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降温处理。输液机构6包括与散热箱5内壁固定连接的水泵61,水泵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62,第二导管62的顶端穿过散热箱5的顶端侧壁并与第一导管41的顶端内壁活动连接,散热箱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块63,水泵61把散热箱5中冷却水通过第二导管62输送到第一导管41内。风干机构8包括两个与连接框7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管81,两个环形管81的管壁共同固定连通有第三导管82,连接框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泵83,气泵83的输出端通过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内壁开设有多组对称分布的圆形通孔,每组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辊(2),所述支撑框(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3),所述U形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4),所述支撑框(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箱(5),所述散热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液机构(6),所述支撑框(1)的外壁通过多个固定块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所述连接框(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干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内壁开设有多组对称分布的圆形通孔,每组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输送辊(2),所述支撑框(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板(3),所述U形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4),所述支撑框(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箱(5),所述散热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液机构(6),所述支撑框(1)的外壁通过多个固定块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所述连接框(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干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铸造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与U形板(3)上表面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连接的第一导管(41),所述第一导管(4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U形管(42),所述U形管(4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管盖(43),所述U形管(42)的内壁固定连通有多个喷嘴(44),所述第一导管(4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45),所述U形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6),所述驱动电机(4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47),所述第二斜齿轮(47)的外壁与第一斜齿轮(45)的外壁垂直啮合。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聪
申请(专利权)人:陈智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