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885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05
一种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实验桌和U型管,实验桌的上端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箱和液体罐,U型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流通箱,气体流通箱的内部设置有防倒吸机构,气体流通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管,L型管的右端穿插连接在液体罐的内部,液体罐的内部放置有溶液,液体罐的右端设置有快换机构,快换机构的右端套接有输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棘轮转动,而当棘轮想要进行顺时针转动时,将通过上方的卡块将棘轮进行卡住,来制止密封橡胶叶轮进行反转,从而达到了尾气在经过气体流通箱内时,只会进行单向的输出,不会出现气体倒吸的情况,更好的提高了尾气在吸收与过滤下的效果以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尤其是一种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发酵即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医药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农业: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杀虫菌生物农药;环境保护等方面。而目前有很多在生物发酵的领域内,需要对生物发酵的尾气进行很好的吸收过滤,而在尾气进行吸收过滤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气体在管道内回吸的情况,导致在吸收,以及过滤的效果很差,很大的影响了生物发酵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可以解决生物发酵的尾气在吸收过程中出现倒吸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实验桌和U型管,实验桌的上端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箱和液体罐,气体箱的上端固定连接U型管的一端,U型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流通箱,气体流通箱的内部设置有防倒吸机构,气体流通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管,L型管的右端穿插连接在液体罐的内部,液体罐的内部放置有溶液,液体罐的右端设置有快换机构,快换机构的右端套接有输出管,输出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实验桌的上端,输出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防倒吸机构主要结构有转动箱,转动箱的中心转动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棘轮的上端齿牙上卡接有卡块,卡块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箱的内壁上,固定轴的后端贯穿转动箱并延伸至气体流通箱的内部。固定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叶轮,且密封橡胶叶轮位于气体流通箱内部,密封橡胶叶轮的叶片与气体流通箱的内壁相贴合,且密封橡胶叶轮的叶片有四个。快换机构主要结构有连接盖,连接盖的内壁上套接有过滤套,过滤套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在输出管的左端,连接盖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液体罐的右端。过滤套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组活性炭过滤板。液体罐的内部溶液的高度高于L型管的出气口位置,且输出管的高度高于L型管出气口位置。本技术提供的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有益效果如下:1、首先气体箱内部的气体通过U型管的管道通至气体流通箱内部,带动密封橡胶叶轮进行转动,而当密封橡胶叶轮转动过程中,带动了棘轮进行转动,而当棘轮想要进行顺时针转动的话的话,将通过上方的卡块将棘轮进行卡住,来制止密封橡胶叶轮进行反转,而密封橡胶叶轮无法进行反转的话将可以控制气体不会倒流至气体箱内,从而达到了尾气在经过气体流通箱内的话,只会进行单向的输出,不会出现气体倒吸的情况,更好的提高了尾气在吸收与过滤下的效果以及效率。2、而当液体罐的气体通过溶液的初步过滤的话将流向输出管,溶液可以选择一些碱性液体与气体中和,从而达到对气体的一个过滤吸收效果,而当气体经过滤套的时候,过滤套的内部活性炭过滤板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对气体进行过滤吸收,而整个过滤套是套接在连接盖内的,从而达到对过滤套的快速更换的效果,更加的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放倒吸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快换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实验桌;2、气体箱;3、U型管;4、气体流通箱;5、L型管;6、液体罐;7、固定架;8、防倒吸机构;81、转动箱;82、密封橡胶叶轮;83、棘轮;84、卡块;85、固定杆;86、固定轴;9、快换机构;91、连接盖;92、过滤套;921、活性炭过滤板;93、弹簧;10、输出管;11、控制阀;12、溶液。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实验桌1和U型管3,实验桌1的上端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箱2和液体罐6,气体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U型管3的一端,U型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流通箱4,气体流通箱4的内部设置有防倒吸机构8,气体流通箱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管5,L型管5的右端穿插连接在液体罐6的内部,液体罐6的内部放置有溶液12,液体罐6的右端设置有快换机构9,快换机构9的右端套接有输出管10,输出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7,固定架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实验桌1的上端,输出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1。防倒吸机构8主要结构有转动箱81,转动箱8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固定轴86,固定轴8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83,棘轮83的上端齿牙上卡接有卡块84,卡块84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85,固定杆85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箱81的内壁上,固定轴86的后端贯穿转动箱81并延伸至气体流通箱4的内部,通过棘轮83的单向运转,来控制气体只会进行单向运转,防止气体倒吸影响尾气的吸收以及过滤。固定轴8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叶轮82,且密封橡胶叶轮82位于气体流通箱4内部,密封橡胶叶轮82的叶片与气体流通箱4的内壁相贴合,且密封橡胶叶轮82的叶片有四个,可以很好的对气体流通箱4的内部密封,来达到对气体的密封。快换机构9主要结构有连接盖91,连接盖91的内壁上套接有过滤套92,过滤套92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弹簧93,弹簧93的右端固定连接在输出管10的左端,连接盖9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液体罐6的右端,可以很好的对过滤套92的快速更换的效果,操作简单快捷方便。过滤套9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组活性炭过滤板921,而活性炭过滤板921可以进一步的对尾气进行一个过滤吸收的效果,使尾气净化效果更佳。液体罐6的内部溶液12的高度高于L型管5的出气口位置,且输出管10的高度高于L型管5出气口位置,不然的话,气体不会进过溶液12,会直接从输出管10出去,溶液12可以放置一些碱性酸性液体,具体要根据气体的酸碱度来控制,气体如果是酸性的话,溶液12可以选择一些碱性液体与其中和,来达到对尾气的一个初步净化的效果,同时当L型管5插入溶液12当中,也可以对气体进行一个防止倒吸的情况。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气体箱2内部的气体通过U型管3的管道通至气体流通箱4内部,带动密封橡胶叶轮82进行转动,而当气体转动到右端时进过右端的L型管5输出至液体罐6当中,而当密封橡胶叶轮82转动过程中,带动了棘轮83进行转动,而当棘轮83进行逆时针旋转的过程,对整个气体输出没有问题,而当棘轮83想要进行翻转的话,将通过上方的卡块84将棘轮83进行卡住,来制止密封橡胶叶轮82进行反转,而密封橡胶叶轮82无法进行反转的话将可以控制气体不会倒流至气体箱2内,而当液体罐6的气体通过溶液12的初步过滤的话将流向输出管10,溶液12可以放置一些碱性酸性液体,具体要根据气体的酸碱度来控制,气体如果是酸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实验桌(1)和U型管(3),其特征在于:实验桌(1)的上端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箱(2)和液体罐(6),气体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U型管(3)的一端,U型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流通箱(4),气体流通箱(4)的内部设置有防倒吸机构(8),气体流通箱(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管(5),L型管(5)的右端穿插连接在液体罐(6)的内部,液体罐(6)的内部放置有溶液(12),液体罐(6)的右端设置有快换机构(9),快换机构(9)的右端套接有输出管(10),输出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7),固定架(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实验桌(1)的上端,输出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实验桌(1)和U型管(3),其特征在于:实验桌(1)的上端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气体箱(2)和液体罐(6),气体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U型管(3)的一端,U型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流通箱(4),气体流通箱(4)的内部设置有防倒吸机构(8),气体流通箱(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管(5),L型管(5)的右端穿插连接在液体罐(6)的内部,液体罐(6)的内部放置有溶液(12),液体罐(6)的右端设置有快换机构(9),快换机构(9)的右端套接有输出管(10),输出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7),固定架(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实验桌(1)的上端,输出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备防倒吸功能的实验室用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倒吸机构(8)主要结构有转动箱(81),转动箱(8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固定轴(86),固定轴(8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83),棘轮(83)的上端齿牙上卡接有卡块(84),卡块(84)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85),固定杆(85)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箱(81)的内壁上,固定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龙曾宪亮王孟华沈联兵王成李芹元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三峡普诺丁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