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878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侧部穿设有进气管,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处理罐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处理罐内部换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所述隔板下方区域中盛放有碱液,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头伸入碱液中,所述隔板中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并在出气孔上方设置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上方设置有除味箱,所述干燥箱通过输气管与除味箱连通,所述排气管穿过处理罐顶部与除味箱连通,所述处理罐外侧设置有加液管,加液管贯穿处理罐侧壁与隔板下方区域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废气进行中和处理、干燥及除味处理,显著改善了处理效果,且能实时监测碱液pH值以便于及时更换碱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氟硅酸镁为无色或白色菱状或针状结晶。相对密度1.788,80℃脱水,100℃分解。易溶于水,溶于稀酸,难溶于氢氟酸,不溶于醇。水溶液呈酸性反应,与碱作用时可生成相应的氟化物及二氧化硅。氟硅酸镁主要用于用作混凝土增强剂、混凝土缓硬剂、橡胶胶乳凝固剂、防腐剂和纺织品防蛀剂等,氟硅酸镁是有一定毒性的,在制备氟硅酸镁时,会产生酸性气体,该酸性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而且还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对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才能直接排放,而现有的处理设备对废气的处理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仅除去气体中的酸性成分,而未对气体进行干燥和去除刺鼻的异味,二是随着废气处理量的增多,导致碱液被中和而失效难以除去酸性气体,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更换碱液,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以克服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侧部穿设有进气管,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处理罐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处理罐内部换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所述隔板下方区域中盛放有碱液,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头伸入碱液中,所述隔板中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并在出气孔上方设置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上方设置有除味箱,所述干燥箱通过输气管与除味箱连通,所述排气管穿过处理罐顶部与除味箱连通,所述处理罐外侧设置有加液管,加液管贯穿处理罐侧壁与隔板下方区域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罐底部设置有排液管,且所述排液管和加液管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罐侧壁设置有pH检测仪和液位计,且pH检测仪和液位计的检测端伸入碱液中。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罐外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柱,支柱底端与底架连接,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移动轮。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出气孔上方设置有放置网,所述干燥箱去除底面并倒扣于放置网上,在放置网上方设置有干燥剂。进一步的,所述除味箱中设置有活性炭,且在除味箱内壁两侧设置有斜板,斜板底边与活性炭表面设有间隙,且所述输气管的管口处位于斜板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处理罐下方连接有底架和移动轮,以便于对处理罐进行移动使其在其他场合也能使用,在处理罐中设置有碱液、干燥箱和除味箱,能除处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并能进行干燥和除去异味,且在处理过程中气体能与处理介质充分接触,显著改善了处理效果,在处理罐侧壁设置有液位计和pH检测仪,通过设置液位计以避免加入碱液过量,废气处理一定量后,碱液会被中和而失效,通过设置pH检测仪便于及时提醒人们更换碱液,避免影响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架、2-移动轮、3-支柱、4-处理罐、5-排液管、6-pH检测仪、7-液位计、8-加液管、9-阀门、10-隔板、11-出气孔、12-干燥箱、13-放置网、14-干燥剂、15-输气管、16-活性炭、17-斜板、18-除味箱、19-排气管、20-进气管、21-碱液。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4,所述处理罐4侧部穿设有进气管20,处理罐4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9,所述处理罐4内部设置有隔板10将处理罐4内部换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所述隔板10下方区域中盛放有碱液21,所述进气管20的一端头伸入碱液21中,废气从进气管20进入到碱液中以充分进行中和反应,以除去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所述隔板10中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1,并在出气孔11上方设置有干燥箱12,中和后的废气由出气孔11进入到干燥箱12中进行干燥,所述干燥箱12上方设置有除味箱18,以除去气体中的刺鼻性气味或其他异味,所述干燥箱12通过输气管15与除味箱18连通,输气管15设置在干燥箱12两侧,所述排气管19穿过处理罐4顶部与除味箱18连通,所述处理罐4外侧设置有加液管8,加液管8贯穿处理罐4侧壁与隔板10下方区域连通。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处理罐4底部设置有排液管5,待碱液pH接近为中性时通过排液管5排出,并由加液管8更换碱液,且所述排液管5和加液管8上设置有阀门9,在处理废气过程中,阀门9需进行关闭以防止漏气漏液。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处理罐4侧壁设置有pH检测仪6和液位计7,且pH检测仪6和液位计7的检测端伸入碱液21中,液位计7检测处理罐4中碱液21的液位以防止添加碱液21过量而漫入干燥箱12中,随着废气处理量的增多,碱液逐渐被中和而呈中性失去了效果,通过设置pH检测仪6以检测碱液21的pH值以便于及时更换。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便于对处理罐4进行移动使其能在其他工艺场合中也能应用,所述处理罐4外侧壁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柱3,支柱3底端与底架1连接,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移动轮2。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隔板10的出气孔11上方设置有放置网13,放置网13为细小的网孔结构,所述干燥箱12去除底面并倒扣于放置网13上,在放置网13上方设置有干燥剂14,优选的,干燥剂14呈颗粒状。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除味箱18中设置有活性炭16,且在除味箱18内壁两侧设置有斜板17,斜板17底边与活性炭16表面设有间隙,且所述输气管15的管口处位于斜板17内侧,气体经输气管流入除味箱18,由于斜板17的阻挡而使得气体不能发散流出,而是由斜板17与活性炭16之间的间隙流出,使得气体能与活性炭16充分接触,提高除味效果。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4),所述处理罐(4)侧部穿设有进气管(20),处理罐(4)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4)内部设置有隔板(10)将处理罐(4)内部换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所述隔板(10)下方区域中盛放有碱液(21),所述进气管(20)的一端头伸入碱液(21)中,所述隔板(10)中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1),并在出气孔(11)上方设置有干燥箱(12),所述干燥箱(12)上方设置有除味箱(18),所述干燥箱(12)通过输气管(15)与除味箱(18)连通,所述排气管(19)穿过处理罐(4)顶部与除味箱(18)连通,所述处理罐(4)外侧设置有加液管(8),加液管(8)贯穿处理罐(4)侧壁与隔板(10)下方区域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4),所述处理罐(4)侧部穿设有进气管(20),处理罐(4)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4)内部设置有隔板(10)将处理罐(4)内部换分为上下两个区域,所述隔板(10)下方区域中盛放有碱液(21),所述进气管(20)的一端头伸入碱液(21)中,所述隔板(10)中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1),并在出气孔(11)上方设置有干燥箱(12),所述干燥箱(12)上方设置有除味箱(18),所述干燥箱(12)通过输气管(15)与除味箱(18)连通,所述排气管(19)穿过处理罐(4)顶部与除味箱(18)连通,所述处理罐(4)外侧设置有加液管(8),加液管(8)贯穿处理罐(4)侧壁与隔板(10)下方区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硅酸镁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4)底部设置有排液管(5),且所述排液管(5)和加液管(8)上设置有阀门(9)。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庄王德勋赵江王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合起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