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86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04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吸附干燥装置,该吸附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吸附管、至少一第二吸附管、上盖板、下盖板、控制阀组件和两单向调节阀。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上气孔和第二上气孔分别与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连通,上盖板上的第一上气孔和第二上气孔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出气口。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设置有单向调节阀,所述单向调节阀设置有一进气端口、出气端口和节流口,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均与一腔体相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干燥装置
本公开涉及气体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吸附干燥装置的内部通常设置有吸附管,吸附管内设置有吸附剂,该吸附剂可吸附压缩气体或空气中的水分,由此去除气体中的饱和水蒸气,干燥气体。一般的,吸附干燥装置设置有两组吸附管,一组吸附,一组再生,每一组吸附管对应设置有管状的出气缓冲腔和进气缓冲腔。进气口通过进气缓冲腔与吸附管连通,出气口通过出气缓冲腔与吸附管连通。进气缓冲腔与进气口的连通处设置有控制阀,控制两组吸附管的进气顺序。出气缓冲腔与出气口的连通处设置有单向阀控制气体通断。单向阀通常由密封压板、导杆和套接该导杆的弹性件。在出气缓冲腔中有气流流通时,气流推动密封压板移动,以打开出气口与出气缓冲腔的连通,在出气缓冲腔无气流通过时,单向阀关闭。随着人们对小型化设备的需求日益提高,急需减小目前的吸附干燥装置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吸附干燥装置体积大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小型化的吸附干燥装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附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吸附管,各所述第一吸附管内填充有吸附剂;至少一第二吸附管,各所述第二吸附管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交替吸附和再生;上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上端,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连通的第一上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吸附管连通的第二上气孔,所述第一上气孔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出气口,所述第二上气孔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气口;下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下端,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连通的第一下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吸附管连通的第二下气孔;控制阀组件,设置在所述下盖板的下方,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进气阀组件和排气阀组件,所述进气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下盖板的第一下气孔、第二下气孔与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下盖板的第一下气孔、第二下气孔与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设置有单向调节阀,所述单向调节阀设置有进气端口、出气端口和节流口,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均一腔体相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连接,对于每一单向调节阀,进入所述出气端口的部分气流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口流向所述进气端口,进入所述进气端口的气流能够推动所述单向调节阀的阀芯打开,以使从所述进气端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全部从所述出气端口流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吸附干燥装置,该吸附干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吸附管、至少一第二吸附管、上盖板、下盖板、控制阀组件和两单向调节阀。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上气孔与第一吸附管连通,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二上气孔和第二吸附管连通,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下气孔与第一吸附管连通,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下气孔和第二吸附管连通,上盖板和下盖板为板状结构且为一整体结构,该板状结构上设置对应的气孔与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连通。相对于传统技术,在吸附管的顶部或底部设置管状出气缓存腔或进气缓存腔的方案而言,本公开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厚度减薄了。此外,上盖板上的第一上气孔和第二上气孔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出气口。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设置单向调节阀与出气口连通,第一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与第二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均一腔体相连通,腔体与出气口相连通,进气端口与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连接,如此,可以实现从其中一管道流出的净化气流,大部分流向出气口,小部分通过单向调节阀流向另一管道,满足再生吸附管对气流的需求和用气端对气流的需求。并且,本公开的单向调节阀巧妙地设置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相对于传统技术,本公开减少了体积大、重量重的单向阀的使用,如
技术介绍
所述,该单向阀包括密封压板、导杆和套接该导杆的弹性件,由于该单向阀的原理是气流克服弹簧的压力才能推动密封压板沿导杆移动,因此若需在大气流下才能推动压板移动(气流较小时不可推动单向阀件移动,因为此时出气缓冲腔中可能有小部分再生气流),则需保证密封压板、导杆和弹性件的体积不能过小,因此受限于此种情况,目前的吸附干燥装置的体积无法进一步减小。而本公开通过先将气流通过管道引出,再在管道上设置单向调节阀进行节流和单向导通,大大的减小了该吸附干燥装置的体积,有利于整个产品的小型化。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在一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上盖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右侧的部分剖视图。图6是控制阀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另一实施例中吸附干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公开在一实施例中干燥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该吸附干燥装置100包括一组第一吸附管111、一组第二吸附管112、设置在第一吸附管111和第二吸附管112上端的上盖板12、设置在第一吸附管111和第二吸附管112下端的下盖板13、设置在下盖板13下方的控制阀组件14以及设置第一吸附管111和第二吸附管112外侧部的单向调节阀15。如图3所示,其是本公开的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的截面示意图,第一吸附管111和第二吸附管112内均填充有吸附剂,该吸附剂可用于吸附气流中的水分。第一吸附管111和第二吸附管112各设置有两个,两第一吸附管111沿下盖板13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两第二吸附管112设置在第一吸附管111的一侧且沿沿盖板13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工作时,第一吸附管111和第二吸附管交替吸附和再生。具体而言,当第一吸附管111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干燥气流时,第二吸附管112的吸附剂脱水干燥。当第一吸附管111的吸附剂吸附水分饱和后,变换工作模式,即第二吸附管112的吸附剂吸附水分干燥气流,第一吸附管111的吸附剂脱水干燥。如此可实现吸附再生。第二吸附管112吸附剂的脱水干燥使用的气流可以是第一吸附管111干燥后的小部分气流。该小部分气流是由第一吸附管111干燥后的气流通过单向调节阀15分流后形成的,第一吸附管111干燥后的大部分气流通过出气口流向用气端。上盖板12为一板状结构。对应于每一第一吸附管111和每一第二吸附管112,上盖板12上设置有对应的上气孔,以与各第一吸附管111和各第二吸附管112连通。例如,对应于第一吸附管111,上盖板12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上气孔121;对应于第二吸附管112,上盖板12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上气孔123。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第一吸附管,各所述第一吸附管内填充有吸附剂;/n至少一第二吸附管,各所述第二吸附管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交替吸附和再生;/n上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上端,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连通的第一上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吸附管连通的第二上气孔,所述第一上气孔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出气口,所述第二上气孔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气口;/n下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下端,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连通的第一下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吸附管连通的第二下气孔;/n控制阀组件,设置在所述下盖板的下方,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进气阀组件和排气阀组件,所述进气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下盖板的第一下气孔、第二下气孔与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下盖板的第一下气孔、第二下气孔与排气口连通;/n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设置有单向调节阀,所述单向调节阀设置有进气端口、出气端口和节流口,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均一腔体相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连接,对于每一单向调节阀,进入所述出气端口的部分气流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口流向所述进气端口,进入所述进气端口的气流能够推动所述单向调节阀的阀芯打开,以使从所述进气端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全部从所述出气端口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第一吸附管,各所述第一吸附管内填充有吸附剂;
至少一第二吸附管,各所述第二吸附管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交替吸附和再生;
上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上端,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连通的第一上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吸附管连通的第二上气孔,所述第一上气孔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出气口,所述第二上气孔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气口;
下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下端,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管连通的第一下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吸附管连通的第二下气孔;
控制阀组件,设置在所述下盖板的下方,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进气阀组件和排气阀组件,所述进气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下盖板的第一下气孔、第二下气孔与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下盖板的第一下气孔、第二下气孔与排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设置有单向调节阀,所述单向调节阀设置有进气端口、出气端口和节流口,所述第一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单向调节阀的出气端口均一腔体相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连接,对于每一单向调节阀,进入所述出气端口的部分气流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口流向所述进气端口,进入所述进气端口的气流能够推动所述单向调节阀的阀芯打开,以使从所述进气端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全部从所述出气端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干燥装置还包括出气过滤器,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管道的通过所述单向调节阀连接至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其中一入口,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单向调节阀连接至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另一入口,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其中一入口与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另一入口相连通;
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内部形成有所述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一过滤杂质的滤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调节阀包括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上的所述阀芯和调节螺杆,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出气端口设置在所述阀座上,所述节流口设置在所述阀座和阀芯之间,所述出气端口与所述出气过滤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气孔和所述第二上气孔为通孔,所述通孔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出气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应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