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显示膜及其写入读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69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互动显示膜及其写入读取装置,互动显示膜具有一基板层、一感光编码层及多个编码图样单元,各编码图样单元形成于感光编码层中且其形状与排列方式包含了一位址资讯;当感光编码层吸收一第一波长光时会产生颜色转变,且对一第二波长光的光学特性不同于各编码图样单元;写入读取装置包含第一及第二光源、一成像模块及一处理器,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分别可发送第一波长光及第二波长光,成像模块截取由互动显示膜反射的第二波长的图像光信号并经处理器解码产生一位址资讯,以供一显示装置执行互动显示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动显示膜及其写入读取装置
一种显示膜及其写入装置,尤指一种互动显示膜及其写入读取装置。
技术介绍
互动显示系统是现在许多电子装置配备的显示操作系统,提供使用者直觉且便利的电子装置操作介面。在现有技术中互动显示系统常见是以触控显示模块的技术予以实现,一触控荧幕包含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触控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分别电连接一处理模块。所述触控模块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例如触控物件的触碰位置及轨迹产生一触控信号并传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则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执行特定的触控功能,例如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根据所述触控信号的轨迹显示一笔迹线条等。也就是说,现有的触控模块必须与所述显示模块整合以提供使用者视觉上的触控反馈,例如显示笔迹,达到互动显示的目的。进一步来说,所述触控模块及所述显示模块分别包含至少一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信号线路层等,而因此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的整合组装必然具有一定厚度而难以缩减,且两者的整合组装须经过复杂精细的制程步骤,导致成本高及良率的限制。除此之外,目前常见的触控模块如电阻式触控、电容式触控等技术均须在基板上的信号线路层中,设置在二垂直轴上相平行排列的氧化铟锡线路,所述处理模块则依一固定频率依序扫描各线路,据以产生触控信号。也就是说,当触控面积越大,需要扫描的面积越也越大,所述处理模块的运算负载也愈大,因此所述处理模块的运算能力同时也限制了触控显示装置的面积。综上所述,现有的互动显示模块势必须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互动显示装置具有制程复杂、且大面积互动显示装置成本高及厚度难以缩减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互动显示膜及其读取装置。所述互动显示膜包含一基板层及一感光编码层,所述基板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感光编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层的第一表面,且所述感光编码层中形成有多个编码图样单元。其中,当所述感光编码层接收到一第一波长光线时,所述感光编码层接收到所述第一波长光线的区域产生颜色转变,且所述感光编码层上形成编码图样单元与未形成编码图样单元的位置分别对一第二波长光线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且所述多个编码图样单元的形状与排列包含了各编码图样单元所在位置的一位址资讯。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所述互动显示膜的写入读取装置,包含一壳体、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一成像模块及一处理器。所述壳体形成一内部空间,且具有一读写开口,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且所述第一光源向所述读写开口发送一第一波长光线,所述第二光源向所述读写开口发送一第二波长光线。所述成像模块由所述读写开口接收一图像光信号并转换为一编码图像资讯,所述处理器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且电连接所述成像模块,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编码图像资讯,解码所述编码图像资讯,产生一位址资讯。当使用者开启所述写入读取装置的第一光源并在所述互动显示膜上操作时,所述感光编码层的感光材料接收到所述第一波长光线处发生颜色变化,因而等同于显示一笔迹线条。当使用者开启所述写入读取装置的第二光源并在所述互动显示膜上操作时,所述第二波长光线入射所述互动显示膜并产生一反射的图像光信号,所述写入读取装置的成像模块经由所述读写开口截取所述图像光信号,并且据以产生所述编码图像资讯,进一步供所述处理器产生位址资讯。本专利技术的互动显示膜轻薄且结构简单,所述互动显示膜可供依附任一尺寸符合的平面,例如一玻璃墙、一墙面、一白板、或显示荧幕等,使用者通过所述写入读取装置在所述互动显示膜上进行书写操作时,便可以所述第一光源产生一书写笔迹,或以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成像模块读取书写位置的位址资讯,所述位址资讯随书写位置变换,进一步可提供一外部的显示装置进行互动操作。由于所述写入读取装置所截取的图像光信号的资讯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无论所述互动显示膜的整体面积大小,所述写入读取装置只须解码其截取的固定面积的图像光信号以获取对应的位址资讯,所述处理器运算负载不会与所述互动显示膜的整体面积大小成正比,因此,所述互动显示膜的面积大小便不受到处理器运算能力及大面积线路设置成本的限制。进一步来说,通过切换所述写入读取装置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或开启两者,使用者可以在三种不同的读写模式中切换,例如仅在所述互动显示膜上进行书写、仅对一外部显示装置进行互动操作,或同时在所述互动显示膜上书写并操作所述外部显示装置,具有多元且适合多种环境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互动显示膜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互动显示膜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互动显示膜的写入读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互动显示膜及其写入读取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及图11是本专利技术互动显示膜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互动显示膜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互动显示膜11基板层12感光编码层121、1211、1212编码图样单元122感光子层123编码子层13保护层20读取写入装置21壳体22第一光源23第二光源24成像模块241透镜单元242影像感测单元25处理器26无线传输单元30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互动显示膜10,所述互动显示膜10包含一基板层11、一感光编码层12及多个编码图样单元121。所述基板层1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感光编码层12设置于所述基板层11的第一表面,所述多个编码图样单元121形成于所述感光编码层12中。所述感光编码层12接收到一第一波长光时,所述接收到所述第一波长光的位置产生颜色变化;当所述感光编码层12接收到一第二波长光时,所述感光编码层12与所述多个编码图样单元121分别对所述第二波长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且所述多个编码图样单元的形状与排列包含了各编码图样单元所在位置的一位址资讯。其中,所述基板层11及所述感光编码层12较佳是可见光穿透层,也就是透明层。当使用者持一第一光源发射所述第一波长光照射所述互动显示膜10上的一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感光编码层12接收到所述第一波长光,所述感光编码层12的感光材料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即是在所述第一区域显示视觉反馈,例如作为一笔迹显示。举例来说,所述感光编码层12的感光材料较佳是对波长350纳米(nm)~470纳米的光线产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例如是蓝光或一紫外光,致使所述感光编码层12发生颜色转变。更佳的,所述感光编码层12经照射所述第一波长光后发生的颜色转变是可逆的,例如所述感光编码层12可接收一第三波长光,使得所述感光编码层12已发生颜色转变的区域受到所述第三波长光照射后回复原状态,也就是透明状态。因此,一第三波长光源可用以作为一橡皮擦功能使用。除此之外,由于所述感光编码层12与各所述编码图样单元121对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基板层,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n一感光编码层,其设置于所述基板层的第一表面;/n多个编码图样单元,其形成于所述感光编码层中;其中,/n当所述感光编码层接收到一第一波长光时,所述感光编码层接收到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区域产生颜色转变;且/n所述感光编码层与所述编码图样单元分别对一第二波长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且所述多个编码图样单元的形状与排列包含了各编码图样单元所在位置的一位址资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层,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
一感光编码层,其设置于所述基板层的第一表面;
多个编码图样单元,其形成于所述感光编码层中;其中,
当所述感光编码层接收到一第一波长光时,所述感光编码层接收到所述第一波长光的区域产生颜色转变;且
所述感光编码层与所述编码图样单元分别对一第二波长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且所述多个编码图样单元的形状与排列包含了各编码图样单元所在位置的一位址资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编码层包含:
一感光子层,当所述感光子层接收到一第一波长光时,所述感光子层接收到第一波长光的区域产生颜色转变;
一编码子层;其中各所述编码图样单元是形成于所述编码子层上,各所述编码图样单元与所述编码子层对一第二波长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
所述感光子层及所述编码子层相叠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编码图样单元反射所述第二波长光;
所述编码子层吸收所述第二波长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编码图样单元吸收所述第二波长光;
所述编码子层反射所述第二波长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编码图样单元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线形、多边形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动显示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保护层,其设置于所述感光编码层上,所述保护层是一硬化抗刮保护层、一抗反射保护层,或一抗眩光保护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柏宏冯致华
申请(专利权)人:奇象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