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62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顶端固定有若干一号圆形限位块,固定板底端固定有若干限位座,限位座远离固定板一端的四角均插设有螺栓,每个限位座位于四角的螺栓之间均连接有螺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号圆形限位块、半弧形限位块以及二号圆形限位块的搭配使用,便于对输液瓶进行固定,通过设有的输液管限位块,便于对输液针进行限位,避免与输液瓶分离,通过设有的限位座、螺栓、螺纹块,便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避免设备脱落可掉落的问题,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及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免疫吸附疗法是近15年发展而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与吸附材料结合制成吸附剂,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且该装置在仪器侧壁都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用于固定的输液管、输液针等东西,在与仪器的固定板之间固定时,限位性较差,容易出现松动,可能会导致免疫吸附装置的设备掉落或者脱落等问题,影响对病情的治疗,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端固定有若干一号圆形限位块,所述固定板底端固定有若干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远离固定板一端的四角均插设有螺栓,每个所述限位座位于四角的螺栓之间均连接有螺纹块,所述固定板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与限位座之间固定有若干输液管限位块,所述固定板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与输液管限位块之间固定有若干二号圆形限位块,所述固定板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与输液管限位块之间固定有若干半弧形限位块,每个所述半弧形限位块内均插设有输液瓶,每个所述输液瓶底端内部均插设有输液针,每个所述输液针远离输液瓶一端的外壁均固定有针头限位块,每个所述输液针靠近针头限位块的一端均连接有输液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一号圆形限位块、半弧形限位块、二号圆形限位块、输液管限位块以及限位座的数量相等。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输液瓶的顶端外壁与一号圆形限位块的内壁套设连接,每个所述输液瓶的底端外壁与二号圆形限位块的内壁套设连接,每个所述输液瓶位于一号圆形限位块与二号圆形限位块之间的外壁分别与半弧形限位块的内壁套设连接,每个所述一号圆形限位块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瓶的顶端的外径尺寸,每个所述半弧形限位块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瓶的外径尺寸,每个所述二号圆形限位块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瓶底端的内径尺寸。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输液管限位块的内径尺寸小于针头限位块的外径尺寸,且每个所述输液管限位块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管的外径尺寸。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输液管远离输液针的一端分别与螺纹块靠近限位座的一端套设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限位座与螺纹块的连接处均开凿螺纹槽,且每个所述限位座分别通过螺纹槽与螺纹块螺纹连接,每个所述限位座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限位座分别与输液瓶的位置相匹配。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一号圆形限位块、半弧形限位块以及二号圆形限位块的搭配使用,便于对输液瓶进行固定,通过设有的输液管限位块,便于对输液针进行限位,避免与输液瓶分离,通过设有的限位座、螺栓、螺纹块,便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避免设备脱落可掉落的问题,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及推广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号圆形限位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二号圆形限位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输液管限位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螺纹块与限位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一号圆形限位块;3、限位座;4、螺栓;5、螺纹块;6、输液管限位块;7、二号圆形限位块;8、半弧形限位块;9、输液瓶;10、输液针;11、针头限位块;12、输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顶端固定有若干一号圆形限位块2,固定板1底端固定有若干限位座3,限位座3远离固定板1一端的四角均插设有螺栓4,每个限位座3位于四角的螺栓4之间均连接有螺纹块5,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限位座3之间固定有若干输液管限位块6,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输液管限位块6之间固定有若干二号圆形限位块7,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输液管限位块6之间固定有若干半弧形限位块8,每个半弧形限位块8内均插设有输液瓶9,每个输液瓶9底端内部均插设有输液针10,每个输液针10远离输液瓶9一端的外壁均固定有针头限位块11,每个输液针10靠近针头限位块11的一端均连接有输液管12。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半弧形限位块8、二号圆形限位块7、输液管限位块6以及限位座3的数量相等;每个输液瓶9的顶端外壁与一号圆形限位块2的内壁套设连接,每个输液瓶9的底端外壁与二号圆形限位块7的内壁套设连接,每个输液瓶9位于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二号圆形限位块7之间的外壁分别与半弧形限位块8的内壁套设连接,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瓶9的顶端的外径尺寸,每个半弧形限位块8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瓶9的外径尺寸,每个二号圆形限位块7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瓶9底端的内径尺寸;每个输液管限位块6的内径尺寸小于针头限位块11的外径尺寸,且每个输液管限位块6的内径尺寸大于输液管12的外径尺寸;每个输液管12远离输液针10的一端分别与螺纹块5靠近限位座3的一端套设连接;每个限位座3与螺纹块5的连接处均开凿螺纹槽,且每个限位座3分别通过螺纹槽与螺纹块5螺纹连接,每个限位座3通过螺栓4与固定板1可拆卸连接,每个限位座3分别与输液瓶9的位置相匹配。具体的,在安装本技术时,将输液瓶9分别套设在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内,使每个输液瓶9的外壁顶端位于一号圆形限位块2内,每个输液瓶9的外壁中端位于半弧形限位块8内,每个输液瓶9的外壁底端位于二号圆形限位块7内,将每个输液针10插入输液瓶9的底部,将每个输液管12靠近针头限位块11的一端卡入输液管限位块6内,将每个限位座3通过螺栓4与固定板1连接,将每个螺纹块5分别与限位座3螺纹连接,将输液管12远离针头限位块11的一端套设在螺纹块5靠近限位座3的一端,即可进行对设备的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顶端固定有若干一号圆形限位块(2),所述固定板(1)底端固定有若干限位座(3),所述限位座(3)远离固定板(1)一端的四角均插设有螺栓(4),每个所述限位座(3)位于四角的螺栓(4)之间均连接有螺纹块(5),所述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限位座(3)之间固定有若干输液管限位块(6),所述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输液管限位块(6)之间固定有若干二号圆形限位块(7),所述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输液管限位块(6)之间固定有若干半弧形限位块(8),每个所述半弧形限位块(8)内均插设有输液瓶(9),每个所述输液瓶(9)底端内部均插设有输液针(10),每个所述输液针(10)远离输液瓶(9)一端的外壁均固定有针头限位块(11),每个所述输液针(10)靠近针头限位块(11)的一端均连接有输液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顶端固定有若干一号圆形限位块(2),所述固定板(1)底端固定有若干限位座(3),所述限位座(3)远离固定板(1)一端的四角均插设有螺栓(4),每个所述限位座(3)位于四角的螺栓(4)之间均连接有螺纹块(5),所述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限位座(3)之间固定有若干输液管限位块(6),所述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输液管限位块(6)之间固定有若干二号圆形限位块(7),所述固定板(1)位于每个一号圆形限位块(2)与输液管限位块(6)之间固定有若干半弧形限位块(8),每个所述半弧形限位块(8)内均插设有输液瓶(9),每个所述输液瓶(9)底端内部均插设有输液针(10),每个所述输液针(10)远离输液瓶(9)一端的外壁均固定有针头限位块(11),每个所述输液针(10)靠近针头限位块(11)的一端均连接有输液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一号圆形限位块(2)、半弧形限位块(8)、二号圆形限位块(7)、输液管限位块(6)以及限位座(3)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液瓶(9)的顶端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雁青吉丽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