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98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涉及血液净化技术领域,该血液灌流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连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筒体;第一端盖具有进液口和扩散腔,筒体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的容纳腔,进液口、扩散腔以及容纳腔依次连通,第二端盖的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血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进扩散腔,并在扩散腔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吸附剂,并从出液口流出。血液从进液口进入到扩散腔中,使血液充分流动扩散,随后流向吸附剂使得血液与吸附剂充分接触,提升吸附效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导致的吸附效率下降,治疗时间变长的问题。血液净化设备包括上述血液灌流器。

Hemoperfusion device and blood purific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血液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血液的体外净化已经成为了可行的成熟技术;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血液灌流器成为血液净化的重要器械之一。血液灌流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药物中毒、尿毒症中分子毒素吸附,肝病及免疫领域致病因子的吸附。目前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单独的血液灌流模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模式及血浆分离吸附模式。血液灌流就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体外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废物,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重新输入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血液从进液口输入血液灌流器内部,并直接进入到吸附腔内与吸附剂接触进行吸附净化,血液直接由进液口进入到吸附腔内,进液口直径较小,在血压的推动下,血液初始进入吸附腔时,无法充分扩散展开,使得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吸附剂不能充分发挥吸附作用,吸附效率下降,延长了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导致的吸附效率下降,治疗时间变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连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筒体。第一端盖具有进液口和扩散腔,筒体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的容纳腔,进液口、扩散腔以及容纳腔依次连通,第二端盖的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血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进扩散腔,并在扩散腔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吸附剂,并从出液口流出。进一步地,扩散腔为由第一端盖的弧形内腔壁围成的腔体,且扩散腔的横截面积沿血液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扩散腔的开口与筒体的第一端口对接。进一步地,第二端盖由第二端盖的弧形内腔壁围成的收集腔,第二端盖具有由第二端盖的弧形内腔壁构成的收集腔,收集腔与出液口连通,且收集腔的横截面积沿血液流动方向逐渐变小,收集腔的开口与筒体的第二端口对接。进一步地,第二端盖以及第一端盖均具有内螺纹结构,筒体两端的外壁上具有用于与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结构。进一步地,该血液灌流器包括设置于容纳腔内的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位于第二端盖与吸附剂之间,以及第一端盖与吸附剂之间。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滤网、环形外框、中心盘体以及支撑辐条。中心盘体设置于环形外框的中心位置,多组支撑辐条间隔连接于中心盘体与环形外框之间,且支撑辐条从环形外框的中心向外发散;滤网连接于环形外框。进一步地,中心盘体为凹型盘体或者凸型盘体。进一步地,该血液灌流器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环形外框的外环侧壁上,且密封圈能够与筒体的内侧壁抵接密封。进一步地,该血液灌流器包括用于封堵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封盖;封盖与进液口以及出液口螺纹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净化设备,包括上述的血液灌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血液灌流器及血液净化设备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包括: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以及连接于第二端盖和第一端盖之间的筒体;第一端盖具有进液口和扩散腔,筒体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的容纳腔,进液口、扩散腔以及容纳腔依次连通,第二端盖的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血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进扩散腔,并在扩散腔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吸附剂,并从出液口流出。上述结构中,进液口、扩散腔、容纳腔以及出液口依次连通,筒体的容纳腔中设置有吸附剂,血液由进液口进入到扩散腔中,在扩散腔中进行流动扩散,使得从进液口流进的成股的血液充分的扩散展开,随后渗入到容纳腔的吸附剂中,充分扩散展开的血液能够与吸附剂充分接触,经过吸附过程的血液通过出液口流出血液灌流器。上述结构中,血液从直径较小的第一端盖的进液口流至扩散腔中,扩散腔与容纳腔连通,容纳腔中设置有吸附剂,而相对于血液向吸附剂中的渗透来说,血液在扩散腔中的流动扩散所受到的阻力更小,因此血液会先在扩散腔中扩散展开,直至充满扩散腔,随后在血压的作用下向吸附剂中渗透,而此过程中,血液得到了充分的扩散与展开,使得血液与吸附剂能够充分接触,从而吸附剂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吸附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因此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液无法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导致的吸附效率下降,治疗时间变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净化设备,包括上述血液灌流器,血液净化设备的优势包括血液灌流器的优势,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第一种过滤组件与密封圈配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过滤组件与密封圈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液灌流器的第二种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筒体;110-容纳腔;200-第一端盖;210-进液口;220-扩散腔;300-第二端盖;310-出液口;320-收集腔;400-过滤组件;410-环形外框;420-滤网;430-中心盘体;440-支撑辐条;500-密封圈;510-密封槽;600-吸附剂;700-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结构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液灌流器,根据图1-图8所示,包括:第一端盖200、第二端盖300以及与连接于第一端盖200和第二端盖300之间的筒体100。第一端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200)、第二端盖(30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200)和所述第二端盖(300)之间的筒体(100);/n所述第一端盖(200)具有进液口(210)和扩散腔(220),所述筒体(100)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600)的容纳腔(110),所述进液口(210)、所述扩散腔(220)以及所述容纳腔(110)依次连通,所述第二端盖(300)的出液口(310)与所述容纳腔(110)连通;/n血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口(210)流进所述扩散腔(220),并在所述扩散腔(220)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所述吸附剂(600),并从所述出液口(310)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200)、第二端盖(30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200)和所述第二端盖(300)之间的筒体(100);
所述第一端盖(200)具有进液口(210)和扩散腔(220),所述筒体(100)具有用于容纳吸附剂(600)的容纳腔(110),所述进液口(210)、所述扩散腔(220)以及所述容纳腔(110)依次连通,所述第二端盖(300)的出液口(310)与所述容纳腔(110)连通;
血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口(210)流进所述扩散腔(220),并在所述扩散腔(220)中充分流动扩散后,流向所述吸附剂(600),并从所述出液口(310)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腔(220)为由所述第一端盖(200)的弧形内腔壁围成的腔体,且所述扩散腔(220)的横截面积沿血液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所述扩散腔(220)的开口与所述筒体(100)的第一端口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300)具有由所述第二端盖(300)的弧形内腔壁围成的收集腔(320),所述收集腔(320)与所述出液口(310)连通,且所述收集腔(320)的横截面积沿血液流动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收集腔(320)的开口与所述筒体(100)的第二端口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300)以及所述第一端盖(200)均具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筒体(100)两端的外壁上具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东宋光民丁云雨谭升卫袁孝涵姜晓蕾王斯姝王菲
申请(专利权)人: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