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生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艾灸装置。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艾火刺激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这种温热刺激,使得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药物的吸收。人们在进行艾灸时,一般会将艾灸盒固定在设备上,将艾灸放置在艾灸盒子内部,当需要艾灸时,将艾灸盒子放置在需要灸的部位,之后将艾灸点燃,通过艾灸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治疗,艾灸燃烧时,温度很高,如果太靠近皮肤,很容易造成对皮肤的灼伤,而离皮肤太远,又无法起到艾灸的效果。因此,需要精确的控制艾灸点燃部位与皮肤之间的距离。然而,随着艾灸的燃烧,艾灸的点燃部位会一直变化,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具有靠背(11)的艾灸装置安装结构(1),所述的靠背(11)上设有背部艾灸装置(2),所述的背部艾灸装置(2)包括上表面开口的安装槽座(21),所述的安装槽座(21)内中间位置安装一轴向安装的丝杆(22),所述的丝杆(22)一端与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3)固定在安装槽座(21)上,且驱动电机(23)与外接的电源连接,所述的丝杆(22)上套有一丝杆套(24),所述的丝杆套(24)内环有与丝杆(22)配合的螺纹,所述的丝杆套(24)外侧上部固定有移动底座(25),所述的移动底座(25)位于安装槽座(21)内,且所述的丝杆(22)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具有靠背(11)的艾灸装置安装结构(1),所述的靠背(11)上设有背部艾灸装置(2),所述的背部艾灸装置(2)包括上表面开口的安装槽座(21),所述的安装槽座(21)内中间位置安装一轴向安装的丝杆(22),所述的丝杆(22)一端与驱动电机(23)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3)固定在安装槽座(21)上,且驱动电机(23)与外接的电源连接,所述的丝杆(22)上套有一丝杆套(24),所述的丝杆套(24)内环有与丝杆(22)配合的螺纹,所述的丝杆套(24)外侧上部固定有移动底座(25),所述的移动底座(25)位于安装槽座(21)内,且所述的丝杆(22)转动时,丝杆套(24)能带动移动底座(25)沿着丝杆(22)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的移动底座(25)上设有固定槽(26),移动底座(25)上能固定艾灸盒(3),所述的艾灸盒(3)包括盒体(31)、艾灸限位筒(32)以及弹簧(33),盒体(31)下表面设置有与固定槽(26)相适配的盒体固定块(316),所述的艾灸盒(3)能通过盒体固定块(316)卡入固定槽(26)的方式固定在移动底座(25)上,所述的盒体(31)设有内腔(311),盒体(3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入艾灸限位筒(32)的盒孔(312),所述的内腔(311)中设置有与盒孔(312)一一对应的限位座(313),所述的艾灸限位筒(32)为上下贯通的筒体,艾灸柱(34)能插入艾灸限位筒(32)中,所述的艾灸限位筒(32)上端设置有限位卡(321),所述的艾灸限位筒(32)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凸(322),限位卡(321)使艾灸限位筒(32)上端开口的口径变小,使艾灸柱(34)无法从艾灸限位筒(32)上端开口经过,艾灸限位筒(32)从盒孔(312)插入盒体(31)中时,艾灸限位筒(32)下端位于限位座(313)中,弹簧(33)放置在限位座(313)中,弹簧(33)的下端与限位座(313)底接触,上端顶在位于艾灸限位筒(32)中的艾灸柱(34)的下端,弹簧(33)将艾灸柱(34)推向艾灸限位筒(32)上端,所述的卡凸(322)能将艾灸限位筒(32)卡固在盒体(31)上;艾灸盒(3)固定在移动底座(25)上时,所述的艾灸限位筒(32)上端高度低于安装槽座(21)上表面高度,且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为预定值,所述的安装槽座(21)内安装有一前一后两个限位开关(27),所述的限位开关(27)与驱动电机(23)信号连接,所述的限位开关(27)位于移动底座(25)的行程上,当限位开关(27)碰触到其中一个限位开关(27)后,该限位开关(27)能向驱动电机(23)发送信号,使驱动电机(23)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槽座(21)靠上的一端设置有集烟罩(28),集烟罩(28)呈弧形隆起,凸出于靠背(11)表面,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