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54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包括转动体、复位件、设于转动体上的棘爪和设有与棘爪适配的棘轮结构的基体;所述转动体和复位件分别绕棘轮结构的轮心可转动设置;所述棘爪保持压向棘轮结构的趋势且与复位件对应设置;所述复位件远离轮心的端面与轮心之间的距离沿棘轮结构的限位方向逐渐减小直至小于棘轮结构的半径。所述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可根据需求调节夹肩宽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按摩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按摩椅肩部按摩结构中,调整肩部按摩宽度的档位调节装置较少,肩宽较小的用户按摩体感差,而肩部较宽的人则会有疼痛感,无法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需求调节夹肩宽窄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包括转动体、复位件、设于转动体上的棘爪和设有与棘爪适配的棘轮结构的基体;所述转动体和复位件分别绕棘轮结构的轮心可转动设置;所述棘爪保持压向棘轮结构的趋势且与复位件对应设置;所述复位件远离轮心的端面与轮心之间的距离沿棘轮结构的限位方向逐渐减小直至小于棘轮结构的半径。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于棘爪的转动轴上,所述棘爪通过第一扭簧的作用保持压向棘轮结构的趋势。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转动体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体通过第二扭簧的作用保持朝远离基体的方向转动的趋势。进一步的,所述基体包括相连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设于复位件的转动面的两侧。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于基体上,所述复位件随自身沿棘轮结构的限位方向的转动而靠近第一限位柱。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柱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基体上,所述复位件随自身沿与棘轮结构的限位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而靠近第二限位柱。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为开口朝向基体的盖体结构,所述转动体随自身的转动罩设于基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上设有倒角段,所述倒角段位于复位件远离棘轮结构的轮心的一端的端面与复位件靠近转动体的端面的相交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棘爪与棘轮结构上的上的配合实现转动体的单向转动,每个棘齿与棘爪配合的位置作为档位调节装置的一个档位。若将两个基体分别设于按摩装置的两侧,将按摩组件设于转动体上,则通过转动转动体就可以调节两个按摩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肩宽,满足各类人的按摩需求,同时设置了复位件使得转动体可回复最初的档位,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棘齿与棘轮结构配合状态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棘齿与复位件接触状态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转动体回复原位时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基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省略转动体状态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转动体;11、棘爪;12、第一扭簧;20、复位件;21、第一凹槽;22、倒角段;30、基体;31、第一主体;32、第二主体;33、棘轮结构;34、第一限位柱;35、第二限位柱;36、第二扭簧;40、按摩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棘爪与棘轮结构的配合设置了多个档位,同时利用复位件方便的进行复位。请参照图1-9,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包括转动体10、复位件20、设于转动体10上的棘爪11和设有与棘爪11适配的棘轮结构33的基体30;所述转动体10和复位件20分别绕棘轮结构33的轮心可转动设置;所述棘爪11保持压向棘轮结构33的趋势且与复位件20对应设置;所述复位件20远离轮心的端面与轮心之间的距离沿棘轮结构33的限位方向逐渐减小直至小于棘轮结构33的半径。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棘爪与棘轮结构上的上的配合实现转动体的单向转动,每个棘齿与棘爪配合的位置作为档位调节装置的一个档位。若将两个基体分别设于按摩装置的两侧,将按摩组件设于转动体上,则通过转动转动体就可以调节两个按摩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肩宽,满足各类人的按摩需求,同时设置了复位件使得转动体可回复最初的档位,使用简单方便。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扭簧12,所述第一扭簧12套设于棘爪11的转动轴上,所述棘爪11通过第一扭簧12的作用保持压向棘轮结构33的趋势。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一扭簧12可以使得棘齿11在弹力的作用与棘轮结构33始终有良好的配合,且当越过棘轮结构33与复位件20配合时可提供足够大的压力带动复位件20转动。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扭簧36,所述第二扭簧36套设于转动体10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体10通过第二扭簧36的作用保持朝远离基体30的方向转动的趋势。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扭簧36使得转动体10下压到棘爪11与复位件20配合时可自动回弹,整个档位调节结构的档位归零。进一步的,所述基体30包括相连的第一主体31和第二主体32,所第一主体31和第二主体32分别设于复位件20的转动面的两侧。由上述描述可知,复位件20隐藏在基体30内,将基体30分为两个主体才方便注塑成型。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限位柱34,所述第一限位柱34设于基体30上,所述复位件20随自身沿棘轮结构33的限位方向的转动而靠近第一限位柱34。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限位柱34可阻挡复位件20继续朝远离基体30的方向移动,转动体10继续转动,棘爪11就会与复位件20分离,复位件20回落。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2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柱34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21。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限位柱34与第一凹槽21可起到定位作用。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限位柱35,所述第二限位柱35设于基体30上,所述复位件20随自身沿与棘轮结构33的限位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而靠近第二限位柱35。由上述描述可知,棘爪11就会与复位件20分离,复位件20回落时,第二限位柱35可阻挡复位件20在重力作用下位移到转动体10转动后棘爪11无法配合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10为开口朝向基体30的盖体结构,所述转动体10随自身的转动罩设于基体30上。由上述描述可知,盖体结构的转动体10可将整个棘轮结构-棘爪配合的结构隐藏起来,避免暴露和夹手的隐患。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20上设有倒角段22,所述倒角段22位于复位件20远离棘轮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体、复位件、设于转动体上的棘爪和设有与棘爪适配的棘轮结构的基体;/n所述转动体和复位件分别绕棘轮结构的轮心可转动设置;所述棘爪保持压向棘轮结构的趋势且与复位件对应设置;/n所述复位件远离轮心的端面与轮心之间的距离沿棘轮结构的限位方向逐渐减小直至小于棘轮结构的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体、复位件、设于转动体上的棘爪和设有与棘爪适配的棘轮结构的基体;
所述转动体和复位件分别绕棘轮结构的轮心可转动设置;所述棘爪保持压向棘轮结构的趋势且与复位件对应设置;
所述复位件远离轮心的端面与轮心之间的距离沿棘轮结构的限位方向逐渐减小直至小于棘轮结构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于棘爪的转动轴上,所述棘爪通过第一扭簧的作用保持压向棘轮结构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转动体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体通过第二扭簧的作用保持朝远离基体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部按摩的档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相连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设于复位件的转动面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宏杰周剑锋颜永廉
申请(专利权)人: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