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45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包括上护具、套下护具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活动端头、第二活动端头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设置于上护具的一侧下方,第二安装板设置于下护具的一侧上方,第一活动端头设置于第一安装板底部,第二活动端头设置于第二安装板顶部,第二活动端头顶部开设有开口槽,第一活动端头插接于第二活动端头内,第二活动端头上位于开口槽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共设置有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缓冲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患者膝关节康复,该装置可以将现有的矫形器刚性限位调整为柔性限位,可以避免对患者的二次伤害,且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康复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
技术介绍
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借助于一定的器械对患者作手法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这些器械就是康复器材。患者在脑卒中后大部分会出现步行能力的丧失或步态异常,约有40%~68%的患者步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膝过伸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膝过伸也被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又称“锁膝”现象,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膝伸展角度大于5°)的情况,同时出现重心向后撤,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然而现有的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多以减小关节角度来限制膝过伸运动为主,临床效果不显著,且被动限制不能引起膝关节功能主动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包括套接于患者大腿上的上护具、套接于患者小腿上的下护具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护具和所述下护具的连接组件,所述上护具和所述下护具的一侧采用开口结构,所述上护具和所述下护具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带,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活动端头、第二活动端头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上护具的一侧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下护具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一活动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所述第二活动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顶部,所述第二活动端头顶部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一活动端头插接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头内,所述第一活动端头与所述第二活动端头之间通过芯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端头上位于所述开口槽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共设置有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缓冲挡板,所述缓冲挡板的两端均卡合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缓冲挡板与所述安装槽内壁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其中,所述缓冲挡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缓冲挡板关于所述芯轴对称。其中,所述缓冲挡板的长度、所述第一活动端头的厚度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相一致。其中,所述开口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头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二活动端头上位于所述开口槽底部位置处等距开设有多个螺纹插孔。其中,所述安装槽采用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安装槽的圆弧圆心处于所述芯轴的轴心上。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开口槽内部设置有缓冲挡板,而缓冲挡板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这样在上护具和下护具发生相对转动,且转动角度逐渐趋于最大角度时,通过缓冲弹簧使得缓冲挡板可以为其提供一个逐渐增大的反向作用力,用以限制上护具和下护具的转动速度,防止转动速度过快,受到限位时骤然停止导致患者腿部受到二次伤害的现象,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将现有的矫形器刚性限位调整为柔性限位,提升了该装置的安全性,且这个缓冲的反作用力可以用于患者抗阻训练,达到改善膝关节控制能力的效果,从而使得该装置的康复效果更好。2、本技术中,第二活动端头上位于开口槽底部位置处等距开设有多个螺纹插孔,该装置可以通过在相应的螺纹插孔内插接定位螺栓,这样在第一活动端头转动至定位螺栓位置处即会停止,从而达到调节上护具和下护具最大旋转角度的效果,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使用,提升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组件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组件剖面图。图中标记:1、上护具;2、连接组件;201、第一安装板;202、第一活动端头;203、第二活动端头;204、第二安装板;3、下护具;4、固定带;5、缓冲挡板;6、开口槽;7、安装槽;8、缓冲弹簧;9、芯轴;10、螺纹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包括套接于患者大腿上的上护具1、套接于患者小腿上的下护具3和用于连接上护具1和下护具3的连接组件2,上护具1和下护具3的一侧采用开口结构,上护具1和下护具3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带4,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板201、第一活动端头202、第二活动端头203和第二安装板204,第一安装板201设置于上护具1的一侧下方,第二安装板204设置于下护具3的一侧上方,第一活动端头202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01底部,第二活动端头203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04顶部,第二活动端头203顶部开设有开口槽6,第一活动端头202插接于第二活动端头203内,第一活动端头202与第二活动端头203之间通过芯轴9转动连接,第二活动端头203上位于开口槽6内壁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采用圆弧形结构,且安装槽7的圆弧圆心处于芯轴9的轴心上,安装槽7共设置有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安装槽7之间设置有缓冲挡板5,缓冲挡板5的两端均卡合于安装槽7内,且缓冲挡板5与安装槽7内壁之间通过缓冲弹簧8连接,缓冲挡板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缓冲挡板5关于芯轴9对称,缓冲挡板5的长度、第一活动端头202的厚度与开口槽6的宽度相一致,开口槽6的直径大于第一活动端头202的宽度,第一活动端头202底部设置有凸块,在活动端头202旋转时接触右侧的缓冲挡板5,这样使得该装置在防止膝过伸时可以由两个缓冲弹簧8提供阻力,增加防护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动端头202与第二活动端头203之间通过芯轴9转动连接,使得上护具1和下护具3之间可以相对转动,配合患者使用,该装置在使用,即上护具1和下护具3发生角度变化,若变化的角度小于设定角度,即第一活动端头202未接触缓冲挡板5时,上护具1和下护具3的运动不会受到影响,若变化的角度大于设定角度,即第一活动端头202的一侧接触缓冲挡板5,此时由于缓冲弹簧8的弹力作用,缓冲挡板5为第一活动端头202提供一个反向作用力,减缓第一活动端头202的转动速度,达到抑制膝关节的运动,从而抑制膝过伸的现象,若上护具1和下护具3的继续转动,随着转动的角度越大,缓冲弹簧8的阻力越大,则膝关节抑制力越大,当第一活动端头202的一侧接触到开口槽6边缘位置处时,此时第一活动端头202停止转动,防止膝过伸,两个缓冲弹簧8采用同向设置。第二活动端头203上位于开口槽6底部位置处等距开设有多个螺纹插孔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可以通过在相应的螺纹插孔10内插接定位螺栓,这样在第一活动端头202转动至定位螺栓位置处即会停止,从而达到调节上护具1和下护具3最大旋转角度的效果,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使用,提升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包括套接于患者大腿上的上护具(1)、套接于患者小腿上的下护具(3)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护具(1)和所述下护具(3)的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具(1)和所述下护具(3)的一侧采用开口结构,所述上护具(1)和所述下护具(3)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带(4),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板(201)、第一活动端头(202)、第二活动端头(203)和第二安装板(204),所述第一安装板(201)设置于所述上护具(1)的一侧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板(204)设置于所述下护具(3)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一活动端头(20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01)底部,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04)顶部,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顶部开设有开口槽(6),所述第一活动端头(202)插接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内,所述第一活动端头(202)与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之间通过芯轴(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上位于所述开口槽(6)内壁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共设置有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安装槽(7)之间设置有缓冲挡板(5),所述缓冲挡板(5)的两端均卡合于所述安装槽(7)内,且所述缓冲挡板(5)与所述安装槽(7)内壁之间通过缓冲弹簧(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膝过伸的矫形器,包括套接于患者大腿上的上护具(1)、套接于患者小腿上的下护具(3)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护具(1)和所述下护具(3)的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具(1)和所述下护具(3)的一侧采用开口结构,所述上护具(1)和所述下护具(3)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带(4),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板(201)、第一活动端头(202)、第二活动端头(203)和第二安装板(204),所述第一安装板(201)设置于所述上护具(1)的一侧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板(204)设置于所述下护具(3)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一活动端头(20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01)底部,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04)顶部,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顶部开设有开口槽(6),所述第一活动端头(202)插接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内,所述第一活动端头(202)与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之间通过芯轴(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端头(203)上位于所述开口槽(6)内壁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共设置有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安装槽(7)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含笑陈雪丹贾子善肖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