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37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在通过为能开闭空气净化器的壁的一面的门构造而容易进行对内部的过滤器的探访的基础上,通过还能装卸该门自身而容易地进行门自身的清扫。通过为能装卸连接门和空气净化器主体的部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能实现门开闭动作与装卸动作的兼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空气净化器为具有吸入空气的吸气口且通过用内部过滤器过滤从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并向机体外排出已净化的空气的结构。在这样的空气净化器中,随着继续使用下去,在设置于内部中的过滤器会堆积空气中含有的尘埃。为了维持空气净化器的性能,会出现需要清扫滞留于该过滤器内的尘埃的清扫、过滤器其自身的更换这样的维护的情况。因此,作为在过滤器的扫除、更换这样的维护时容易地利用于空气净化器内部的过滤器的机构,具有如门那样能开闭空气净化器的壁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示例(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技术第204404381号说明书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空气净化器的前面侧壁如门那样开闭,但由于该门不能从空气净化器主体拆下,过滤器的扫除、更换能容易地进行,另外,难以清扫附着于门自身上的尘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成为能开闭空气净化器的壁的一面的门结构而容易进行对内部过滤器检修的基础上,通过还能装卸该门自身而容易地进行门自身的清扫的空气净化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为能开闭空气净化器的壁的一部分的门结构且门自身也能装卸的结构。通过为能装卸将连接门与空气净化器主体的部件的一部分以及门的固定部的结构,能实现门开闭动作与装卸动作的兼具。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为空气净化器的壁的一部分能开闭的门结构,在维修内部过滤器时打开门就能够取出过滤器。另外,在尘埃附着于门自身的情况下也能从空气净化器主体上拆下门,能够进行整体水洗等的扫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悬臂部侧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悬臂部侧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关闭了前面板的状态的轴部侧视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轴部侧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悬臂部侧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打开了前面板的状态的悬臂部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空气净化器,2—前面板,3—外壳,3a—侧壳体,3b—后壳体,3c—挡板框架,3d—操作面板,4—前侧挡板,5—后侧挡板,6—前壳体,7—格栅,8—BM金属板,9—送风机构,10—离心风扇,11—涡形管,12—风扇电机,13—送风格栅,14—基座金属板,15—面板悬臂,15a—悬臂磁铁板,15b—磁铁,15c—旋转阻尼器,15d—悬臂导轨,15e—限制器(悬臂导轨侧),15f—限制器(面板悬臂侧),16—净化过滤器类,16a—粗滤器,16b—集尘过滤器,16c—除臭过滤器,27—悬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关于上下左右前后等的方向以附图中记载的标记为基准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1具有覆盖前面的前面板2、具备后述的送风机构9的外壳3、位于外壳3上的前侧挡板4和后侧挡板5。外壳3具有覆盖左右侧面的侧壳体3a(在图1中仅图示左侧的侧壳体)、覆盖后面的后壳体3b、位于上面的挡板框架3c、被挡板框架3c(由于在图1的外观中不可见,参考图2)覆盖的操作面板3d。挡板框架3c也被前侧挡板4与后侧挡板5覆盖,从前方为操作面板3d、前侧挡板4、后侧挡板5的顺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空气净化器1的外壳3内从前面板2(前侧)向后壳体3b侧(后侧),净化过滤器类16、送风机构9以该顺序配置。净化过滤器类16主要由粗滤器16a、集尘过滤器16b、除臭过滤器16c构成。送风机构9主要由离心风扇10、涡形管11、电机12构成。在该外壳3内,通过后述的送风机构9的离心风扇10旋转,外壳3外部的空气从设置于前面板2的前面侧的吸气口流入。并且,该空气在净化过滤器类16中流通。然后,由过滤器类过滤的空气从收纳离心风扇10的涡形管11的上部开口通过前侧挡板4以及后侧挡板5向空气净化器1的外壳3外送出。前侧挡板4是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后侧挡板5大的结构。净化过滤器类16从前面板2侧(前侧)向后壳体3b侧(后侧),粗滤器16a、集尘过滤器16b、除臭过滤器16c以该顺序配置。粗滤器16a是捕获棉絮垃圾等的比较大的垃圾的结构。集尘过滤器16b是捕获喷溅、灰尘、花粉等的比较小的微粒子的结构。除臭过滤器16c是吸附作为臭的起源的化学物质的结构。送风机构9具备配置于涡形管11内的离心风扇10、使该离心风扇10旋转的电机12而构成。如上述,该送风机构9通过离心风扇10旋转,从前面板2的吸气口导入的空气在净化过滤器类16中流通之后,通过前侧挡板4以及后侧挡板5向外壳3外送出。前侧挡板4与后侧挡板5通过分别将固定轴部作为中心转动而调整开闭角度,调整排出净化后的空气的角度。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打开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打开了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前面板2能将位于部件下部的固定轴部作为中心而相对于外壳3转动。即,前面板2为相对于外壳3能开闭的机构。换而言之,前面板2相对于空气净化器主体能转动。在此,所谓空气净化器主体是指至少包括外壳3、配置于外壳3内的送风机构9。通过如门那样使前面板2可转动、可开闭,从为在相对于外壳3打开了前面板2时形成的向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打开的空间能够容易地取出、安装能够配置于空气净化器1内部中的粗滤器16a、集尘过滤器16b、除臭过滤器16c。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打开了的状态的悬臂部侧剖视图。如图5所示,前面板2在相对于外壳3打开至某一恒定的角度的状态下卡定。将空气净化器主体与前面板2连接的部件是面板悬臂15,位于前面板2的左右两侧。前面板2相对于外壳3能够打开的角度只要是能够取出净化过滤器类16的角度即可,例如是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90度。当然,并未限于上述角度,也可以是15度等。换而言之,将上述门结构与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连接的悬臂通过配合上述门结构的开闭动作地伸缩、或形状变化、或移动,能将上述门结构与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的位置关系限制在任意位置。图6是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前面板打开了的状态下的悬臂部侧剖视图的局部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n空气净化器的外壁的一部分是能相对于空气净化器主体开闭的门构造,并且,上述门构造能从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装卸,/n上述门结构具有前端为能变形的钩形状的悬臂钩,/n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具有面板悬臂,该面板悬臂具备上述悬臂钩卡住的爪形状,/n连接上述门构造和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的悬臂钩通过与门构造的开闭动作相应地移动,将上述门构造与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的位置关系限制在任意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0 JP 2018-237862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空气净化器的外壁的一部分是能相对于空气净化器主体开闭的门构造,并且,上述门构造能从上述空气净化器主体装卸,
上述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勇树山田浩嗣原田寿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