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量比例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90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量比例控制阀,属于控制阀和微卫星及微推进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微流量控制阀量程大、可调比低、功耗高等问题。该微流量比例控制阀包括阀盖、设有流体出口的阀身、设有流体入口的阀座、位于阀身内部的阀芯组件和压电驱动元件,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第三阀杆和阀芯。通过精确调节施加在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压电元件输出不同位移同时输出推力,带动阀芯组件向上移动,阀芯与阀座内孔之间形成节流微通道,实现微流量流体的比例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压电元件在输出精密位移同时保持高位移分辨率的特点,改变阀门节流微通道的尺寸,实现对微流量流体高可调比精确控制,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量比例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流量控制阀,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卫星及微推进领域的微流量流体高可调比精确控制阀,可用于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流量控制阀是气液压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控制流体的流向、流量以及压力。随着气液压技术从传统工业领域不断地向各种新兴
发展,如微流控技术、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化学分析、遗传基因与生物工程等,为了实现对微流量流体的高精度输送和分配控制,对现代流量控制阀的控制精度和调节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微卫星及微推进领域的电推进和冷气推进系统中,推力器需输出毫牛或微牛级的推力,其关键技术之一为微流量流体介质的高可调比连续精确控制。因此,对于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可调比高、功耗低、响应快、寿命长的微流量流体控制阀的研制需求越来越迫切。常见的微小流量流体控制阀一般采用电磁铁驱动,将施加在电磁线圈上的电信号转化为电磁力,带动阀芯产生位移,实现流量的控制和调节。但该种阀门存在体积大、发热量大、功耗高、响应速度慢、会产生电磁辐射等缺点,且对于流体流量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无法达到精确地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量比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盖(1)、预紧弹簧(8)、设有流体出口(11)的阀身(2)、设有流体入口(10)的阀座(3)和位于阀身(2)内部的阀芯组件;/n所述的阀座(3)上端面与阀身(2)下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元件;所述的阀盖(1)设于阀身(2)上端面,阀盖(1)中部设有通孔结构,用于通过第二阀杆(5);/n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杆(4)、第二阀杆(5)、第三阀杆(6)和阀芯(7),第一阀杆(4)、第二阀杆(5)、第三阀杆(6)和阀芯(7)依次呈刚性连接;所述的第二阀杆(5)顶部嵌入第一阀杆(4)内部,底部穿过阀盖(1)后嵌入第三阀杆(6);所述第三阀杆(6)、阀芯(7)设于阀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量比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盖(1)、预紧弹簧(8)、设有流体出口(11)的阀身(2)、设有流体入口(10)的阀座(3)和位于阀身(2)内部的阀芯组件;
所述的阀座(3)上端面与阀身(2)下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元件;所述的阀盖(1)设于阀身(2)上端面,阀盖(1)中部设有通孔结构,用于通过第二阀杆(5);
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杆(4)、第二阀杆(5)、第三阀杆(6)和阀芯(7),第一阀杆(4)、第二阀杆(5)、第三阀杆(6)和阀芯(7)依次呈刚性连接;所述的第二阀杆(5)顶部嵌入第一阀杆(4)内部,底部穿过阀盖(1)后嵌入第三阀杆(6);所述第三阀杆(6)、阀芯(7)设于阀身(2)内部,第三阀杆(6)与阀身(2)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和导向元件;所述阀芯(7)顶端与第三阀杆(6)连接,下端与阀座(3)的内孔之间形成节流微通道,该内孔与流体入口(10)连通;
所述的所述预紧弹簧(8)安装在阀盖(1)内表面与第三阀杆(6)之间,且套装在所述第三阀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民刘冲付玮刘冠通周雨欣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