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国清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2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壶身的顶部设有壶盖;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旋转升降组件,所述旋转升降组件上连接有茶仓;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旋转内壳、固定外壳;旋转内壳和固定外壳上分别设置第一螺旋形切孔和第二螺旋形切孔,升降圈穿过第一螺旋形切孔,卡在第二螺旋形切孔上;采用以上设计,通过旋转内壳的旋转方向,来控制茶仓的升降,使其内的茶叶能够不论水多水少都能够浸泡到,且实现茶水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实用。

A kind of rotary lifting teapot for tea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
本技术涉及茶壶,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
技术介绍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用茶壶泡茶时,如果把茶叶直接放在茶壶里,倒茶时茶叶会随着茶水一起倒入杯中,导致喝茶时常会喝进嘴里,影响喝茶的体验,现有技术中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人们通过在茶壶里设置茶仓,茶仓具有滤网的特性,可以使茶叶和茶水隔离开,又不妨碍茶水浸泡茶叶,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弊端,茶仓是固定的,无法移动,这也就会导致,茶水少时,无法浸泡到茶叶的问题,而添加热水进去,又会和之前的茶水混合,导致茶味变淡。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壶身的顶部设有壶盖;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旋转升降组件,所述旋转升降组件上连接有茶仓;所述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旋转内壳、固定外壳;所述升降圈的外侧等距设有三个水平向外凸出的升降圆柱;所述茶仓的顶部与所述升降圈连接;所述旋转内壳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旋转内壳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第一螺旋形切孔,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与所述升降圆柱配合,所述升降圈可沿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上下滑动;所述固定外壳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固定外壳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与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形切孔,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与所述升降圆柱配合,所述升降圆柱穿过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卡在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中,所述旋转内壳插入所述固定外壳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的上方等距设有三颗弹扣;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的顶端设有水平延伸的平位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的上方设有一圈向外凸出的筋位,所述筋位与所述弹扣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内壳的顶部连接有防烫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壶身的顶部还设有防滑圈;所述固定外壳底部穿过防滑圈,顶部搁置在所述防滑圈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壶身的顶部设有壶盖;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旋转升降组件,所述旋转升降组件上连接有茶仓;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旋转内壳、固定外壳;旋转内壳和固定外壳上分别设置第一螺旋形切孔和第二螺旋形切孔,升降圈穿过第一螺旋形切孔,卡在第二螺旋形切孔上;采用以上设计,通过旋转内壳的旋转方向来控制茶仓的升降,使其内的茶叶能够不论水多水少都能够浸泡到,且实现茶水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旋转内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固定外壳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升降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未使用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旋转内壳顺时针旋转时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旋转内壳逆时针旋转时示意图。图中:10、壶身;11、壶嘴;12、把手;20、旋转内壳;21、第一螺旋形切孔;22、平位部;23、弹扣;24、凸条;30、固定外壳;31、第二螺旋形切孔;32、筋位;33、折弯部;40、升降圈;41、升降圆柱;50、茶仓;60、防烫圈;70、防滑圈;80、壶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包括:壶身10;所述壶身10的一侧设有壶嘴1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把手12,所述壶身10的顶部设有壶盖80;所述壶身10的内部设有旋转升降组件,所述旋转升降组件上连接有茶仓50;所述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40、旋转内壳20、固定外壳30;所述升降圈40的外侧等距设有三个水平向外凸出的升降圆柱41;所述茶仓50的顶部与所述升降圈40连接;所述旋转内壳20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旋转内壳20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第一螺旋形切孔21,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21与所述升降圆柱41配合,所述升降圈40可沿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21上下滑动;所述固定外壳30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固定外壳30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与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21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形切孔31,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31与所述升降圆柱41配合,所述升降圆柱41穿过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21卡在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31中,所述旋转内壳20插入所述固定外壳30中。具体的,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包括:壶身10;壶身10的一侧固定设有壶嘴11,与壶嘴11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设有把手12,壶身10的顶部开有壶口,壶口上盖有壶盖80,旋转升降组件通过壶口插进壶身10内,茶仓50可拆卸的安装在旋转升降组件内,用于放置茶叶;其中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40,旋转内壳20,固定外壳30;升降圈40呈环形,升降圈40的外侧上设有三个呈120°分布向外凸出的升降圆柱41,茶仓50的底部穿过升降圈40,顶部搁置在升降圈40上,通过升降圈40的滑动,带动茶仓50上下移动;旋转内壳20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其的横截面呈沉头孔状,其侧壁上设有三条和升降圆柱41配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的第一螺旋形切孔21,该螺旋形切孔为螺旋形状的通孔,从上至下的跨度为120°;固定外壳30也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其的直径略大于旋转内壳20底部直径,使旋转内壳20的底部可以放置进旋转内壳30内,固定外壳30的侧壁上设有和旋转内壳20跨度相同但方向相反顺时针旋转的第二螺旋形切孔31;第一螺旋形切孔21的顶端和第二螺旋形切孔31的顶端相重合,使升降圈40上的升降圆柱41,穿过第一螺旋形切孔21卡在第二螺旋形切孔31上;通过上述结构,逆时针旋转旋转内壳20时,升降圈40上的升降圆柱41带着升降圈40沿着第一螺旋形切孔21旋转向下滑动,使升降圆柱41从第一螺旋形切孔21和第二螺旋形切孔31顶端重合处,滑至底端重合处,从而带着和升降圈40连接的茶仓50垂直向下移动,当顺时针旋转内壳20时,升降圈40沿着第二螺旋形切孔31旋转向上滑动,升降圆柱41从底端重合处滑动至顶端的重合处,从而带着茶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壶身的顶部设有壶盖;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旋转升降组件,所述旋转升降组件上连接有茶仓;/n所述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旋转内壳、固定外壳;所述升降圈的外侧等距设有三个水平向外凸出的升降圆柱;所述茶仓的顶部与所述升降圈连接;/n所述旋转内壳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旋转内壳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第一螺旋形切孔,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与所述升降圆柱配合,所述升降圈的升降圆柱可沿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上下滑动;/n所述固定外壳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固定外壳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与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形切孔,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与所述升降圆柱配合,所述升降圆柱穿过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卡在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中,所述旋转内壳插入所述固定外壳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壶身的顶部设有壶盖;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旋转升降组件,所述旋转升降组件上连接有茶仓;
所述旋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圈、旋转内壳、固定外壳;所述升降圈的外侧等距设有三个水平向外凸出的升降圆柱;所述茶仓的顶部与所述升降圈连接;
所述旋转内壳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旋转内壳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第一螺旋形切孔,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与所述升降圆柱配合,所述升降圈的升降圆柱可沿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上下滑动;
所述固定外壳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形,所述固定外壳的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条与所述第一螺旋形切孔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形切孔,所述第二螺旋形切孔与所述升降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文国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