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型出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22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型出液装置,包括有底座和可拆卸式转动枢接在底座上的壶体;所述壶体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底座设置有与第一枢接部转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和供壶体转动让位的空腔;借助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可直接转动壶体,壶体倾斜向下自动出液,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且无需设置开关阀和开关装置,不仅有效避免漏水问题,且生产制作更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Simple liquid outle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型出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液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的简易型出液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泡茶过程,在倒茶水时,均需用手拿起整个泡茶壶倾斜才可使壶内茶水流出,此种泡茶器具不仅操作很不方便,易烫伤,而且影响卫生;因此就研发了一种出液装置。现有的出液装置包括有泡茶壶及出液装置,该泡茶壶架设于出液装置上;该泡茶壶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和位于出液口上方的过滤网以及可活动密封出液口的开关阀;该出液装置包括有架设泡茶壶的底座和控制开关阀开合的开关装置;该出液装置具有比较多部件,不仅结构复杂、操作和组装皆不方便;而且,开关阀上的密封结构容易老化,经常会出现漏水问题,使用不便;且当泡茶壶出液时,液体由出液口流经开关装置和底座,最终由底座上的通孔流至茶海,液体经过泡茶壶、开关装置和底座,路径较长容易被污染不干净,且需要经常清洗泡茶壶、开关装置和底座,清洗工作繁重。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出液装置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型出液装置,可直接转动壶体,壶体倾斜向下自动出液,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且无需设置开关阀和开关装置,不仅有效避免漏水问题,且生产制作更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简易型出液装置,其包括有底座和可拆卸式转动枢接在底座上的壶体;所述壶体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底座设置有与第一枢接部转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和供壶体转动让位的空腔。所述壶体在侧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枢接部;所述底座具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壁,两所述支撑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空腔,且两支撑壁分别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设置于壶体靠近顶端的侧壁,所述壶体通过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转动枢接悬挂在两支撑壁之间。所述第一枢接部为转动轴,第二枢接部为与转动轴转动枢接的转动槽;或者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所述第一枢接部为与转动轴转动枢接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具有供转动轴卡入转动槽的槽口。所述壶体设置有连通壶体内部的出液嘴,所述出液嘴和壶体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结构;且所述出液嘴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壶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壶体设置有两对称的出液嘴。所述壶体在出液嘴下方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茶海顶推的抵顶凹槽。两所述支撑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茶海的直径。所述壶体设置有把手。所述壶体内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过滤碗,所述过滤碗通过一转轴转动枢接于壶体内,且所述过滤碗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转轴设置于过滤碗的外侧壁,所述壶体内部设置枢接槽;或者所述转轴设置于壶体内部,所述过滤碗的外侧壁设置枢接槽。所述第一枢接部为转动槽,所述过滤碗设置有枢接槽,所述第二枢接部为同时与转动槽和枢接槽转动枢接的转动轴。所述第二枢接部为转动槽,所述第一枢接部为与转动槽转动枢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具有延伸至壶体内的延长轴,所述过滤碗设置有与延长轴转动枢接的枢接槽。所述过滤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壶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或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壶体的开口的内径等于所述过滤碗的碗口的外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在使用时,对壶体施加一作用力,壶体以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转动枢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为轴在底座上转动,该壶体其中一侧的开口缘向下转动倾斜,壶体内的液体顺着倾斜向下的开口缘顺畅地流出壶体外,实现出液装置的出液目的;本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出液装置可直接转动壶体,壶体倾斜向下自动出液,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2、本技术出液装置无需在壶体底部的出液口设置密封出液口的开关阀和导通或关闭开关阀的开关装置,避免出现漏水问题,结构更简单、生产制作更简单且降低生产成本;3、本技术出液装置的液体直接从壶体倒入茶海或茶杯内,无需流经底座,液体更干净,且不会污染底座;而且壶体是可拆卸式的,可单独拆卸下来清洗,清洗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出液装置在图2中A-A方向上转动出液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出液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出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出液装置的转动出液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又一出液装置的转动出液的剖视示意图。符号说明底座1壶体2第一枢接部21第二枢接部11空腔12茶海3支撑壁13出液嘴22过滤结构23抵顶凹槽24抵顶部26顶掣部31出水嘴32过滤碗4转轴41枢接槽2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简易型出液装置,其包括有底座1和可拆卸式转动枢接在底座1上的壶体2;所述壶体2设置有第一枢接部21,所述底座1设置有与第一枢接部21转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11和供壶体2转动让位的空腔12。本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在使用时,对壶体2施加一作用力,壶体2以第一枢接部21和第二枢接部11转动枢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为轴在底座1上转动,该壶体2其中一侧的开口缘向下转动倾斜,壶体2内的液体顺着倾斜向下的开口缘顺畅地流出壶体2外,实现出液装置的出液目的;本技术简易型出液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出液装置可直接转动壶体2,壶体2倾斜向下自动出液,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2、本技术出液装置无需在壶体底部的出液口设置密封出液口的开关阀和导通或关闭开关阀的开关装置,避免出现漏水问题,结构更简单、生产制作更简单且降低生产成本;3、本技术出液装置的液体直接从壶体2倒入茶海3或茶杯内,无需流经底座1,液体更干净,且不会污染底座1;而且壶体2是可拆卸式的,可单独拆卸下来清洗,清洗更方便。本技术的所述壶体2在侧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枢接部21;所述底座1具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壁13,两所述支撑壁13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空腔12,且两支撑壁13分别设置有第二枢接部11;对称设置的第一枢接部21和第二枢接部11的配合结构可使所述壶体2以一水平轴线上在底座1上转动,保证壶体2在不转动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液体倾漏方便泡茶,并可在两支撑壁13之间360度转动。本技术的所述第一枢接部21设置于壶体2靠近顶端的侧壁,所述壶体2通过第一枢接部21和第二枢接部11转动枢接悬挂在两支撑壁13之间;当壶体2在不受作用力转动倾斜时,可受壶体2自身重力直立悬挂在底座1上,避免壶体2一直倾斜出液;且所述壶体2大部分容置在空腔12内,转动过程中壶体2大部分位于空腔12内,所述空腔12的侧壁可限制壶体2的位置,转动更顺畅,避免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和可拆卸式转动枢接在底座上的壶体;所述壶体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底座设置有与第一枢接部转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和供壶体转动让位的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和可拆卸式转动枢接在底座上的壶体;所述壶体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底座设置有与第一枢接部转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和供壶体转动让位的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在侧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枢接部;所述底座具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壁,两所述支撑壁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空腔,且两支撑壁分别设置有第二枢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设置于壶体靠近顶端的侧壁,所述壶体通过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转动枢接悬挂在两支撑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为转动轴,第二枢接部为与转动轴转动枢接的转动槽;或者第二枢接部为转动轴,所述第一枢接部为与转动轴转动枢接的转动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具有供转动轴卡入转动槽的槽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设置有连通壶体内部的出液嘴,所述出液嘴和壶体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结构;且所述出液嘴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壶体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设置有两对称的出液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简易型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在出液嘴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世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县家福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