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0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展示架,包括架板、支撑板和置物板,所述架板与支撑板之间相互榫接;所述架板上水平开设有插槽,所述置物板下侧及后侧均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插接的插条;所述架板背面可以与支撑板相互榫接;所述支撑板四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插接于开口内,所述外筒内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与外筒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圆柱底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圆柱内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与圆柱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内筒贯穿圆柱底部与吸盘相连接;所述架板正面设有展示区,所述展示区位于置物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存放,同时不易倾倒。

A display st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展示架
本技术涉及展示架的
,特别是一种展示架的

技术介绍
展示架的作用在于放置产品宣传的说明图,再加上具有创意的LOGO标牌,使产品醒目的展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广告作用。可是传统的展示架能实现的功能太过于单一,而且展示架的移动也很麻烦,因此起到的宣传作用大打折扣。传统的产品展示架多为一体式结构,这种产品展示架摆放的产品数量十分有限,同时由于产品展示架的台板大小不一,在摆放时无法灵活组合,也不便于运输和安装,不使用时整体占用空间大,不方便存放,不能够很好的灵活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现在的产品展示架容易倾倒,这样会使放置在展示架上的产品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展示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展示架,包括架板、支撑板和置物板,所述架板与支撑板之间相互榫接,所述榫接结构包括位于架板底部的第一榫头,及位于支撑板上、且与榫头相互配合的榫眼;所述架板上水平开设有插槽,所述置物板下侧及后侧均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插接的插条;所述架板背面设有与支撑板上设置的榫眼相配合榫接的第二榫头;所述支撑板四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插接于开口内,所述外筒内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与外筒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圆柱底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圆柱内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与圆柱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内筒贯穿圆柱底部与吸盘相连接;所述置物板上侧设有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二置物板与置物板前侧之前设有合页连接,所述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设有插接结构,所述该插接结构设置于置物板上的插柱,及设置于第二置物板上、且与插柱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架板正面设有展示区,所述展示区位于置物板下方。作为优选,圆柱上上端安装有把手。作为优选,所述架板上设有两个插槽,所述插槽在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于架板上。作为优选,所述架板高度为1-2m。这样方便观看者观看展示的产品作为优选,所述插槽两端延伸至架板左右两端,所述插条长度与插槽长度相同。其中插槽两端延伸至架板左右两端,插条长度与插槽长度相同,这样可以增加插条和插槽的插接时的接触面积,使得插接更加牢固。作为优选,所述置物板左右两端长度与架板左右两端长度相同。可以使得整体更加美观作为优选,所述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为透明材质制成。这样使得插接与架板上的时候不会挡住观看者观看位于置物板下方的展示区的说明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支撑板上的固定装置,可以使展示架更好的固定在地面上,使得展示架不易倾倒。使用时通过将架板下侧的榫头插接与支撑板上的榫眼内,使得架板连接于支撑板上,置物板通过插条插接与架板上的插槽内,使得置物板连接于架板上,然后在置物板可以放置需要展示的产品,由于架板和支撑板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置物板与架板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存放时,可以将外筒拔出开口进行单独存放,同时将支撑板上的榫眼与第二榫头相插接,使得支撑板可以贴合放置于架板背面,同时通过置物板下侧的插条与架板上的插槽相连接,使得置物板贴合架板正面放置,使得可以在存放时减少占用空间,有利于存放。通过旋转打开第二置物板,可以增加放置产品的空间,使得适用不同大小的产品摆放。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架板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架板背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置物板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支撑板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固定装置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正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背面示意图。图中:1-架板、11-插槽、12-第一榫头、13-第二榫头、2-置物板、21-第二置物板、22-插条、23-插柱、24-插孔、3-支撑板、31-开口、32-榫眼、4-固定装置、41-外筒、42-圆柱、421-把手、43-内筒、44-吸盘。【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本技术,包括架板1、支撑板3和置物板2,其中架板1高度可以为1-2m,这样方便观看者观看展示的产品,架板1与支撑板3之间相互榫接,榫接结构包括位于架板1底部的第一榫头12,及位于支撑板3上、且与榫头相互配合的榫眼32,这样使得架板1和支撑板3之间形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便架板1和支撑板3的安装和拆卸;其中架板1上水平开设有插槽11,该插槽11数量为两个,且在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于架板1上,其中各个插槽11上均设置有置物板2,置物板2下侧及后侧均设置有与插槽11相配合插接的插条22,这样使得架板1和置物板2之间形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便架板1和置物板2的安装和拆卸,其中插槽11两端延伸至架板1左右两端,插条22长度与插槽11长度相同,这样可以增加插条22和插槽11的插接时的接触面积,使得插接更加牢固,同时置物板2左右两端长度与架板1左右两端长度相同,可以使得整体更加美观;其中架板1背面设有与第一榫头12相同的第二榫头13,使得支撑板3可以榫接在架板1底部外还可以榫接于架板1背面;其中支撑板3四端均设有开口31,各个开口31处均设置有固定装置4,该固定装置4包括外筒41,该外筒41固定安装与开口31处,外筒41内设有圆柱42,圆柱42与外筒41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圆柱42底端设置有吸盘44,所述圆柱42内安装有内筒43,所述内筒43与圆柱42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内筒43贯穿圆柱42底部与吸盘44相连接,其中该旋转配合通过在圆柱42内设置有圆型卡槽,在卡槽内放置有限位环,限位可以在圆型卡槽内转动,在将内筒43连接与限位环上,使得内筒43可以在圆柱42内旋转,同时因为限位环与内筒43相连接,使得内筒43不会脱离圆柱42,实现内筒43固定在圆柱42上进行转动;所述置物板2上侧设有第二置物板21,所述第二置物板21与置物板2前侧之前设有合页连接,所述置物板2和第二置物板21之间设有插接结构,所述该插接结构设置于置物板2上的插柱23,及设置于第二置物板21上、且与插柱23相配合的插孔24;所述架板1正面设有展示区,所述展示区位于置物板2下方,该展示区用于放置产品说明图。其中置物板2和第二置物板21均为透明材质制成,这样使得插接与架板1上的时候不会挡住观看者观看位于置物板2下方的展示区的说明图。本技术工作过程:使用时通过将架板1下侧的榫头插接与支撑板3上的榫眼32内,使得架板1连接于支撑板3上,通过将置物板2后侧的插条22插接与架板1上的插槽11内,使得置物板2连接于架板1上,然后在置物板2可以放置需要展示的产品,同时通过将支撑板3放置在地面上,再通过设置在圆柱42上的把手421,将圆柱42向下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展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板、支撑板和置物板,所述架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榫接结构,所述榫接结构包括位于架板底部的第一榫头,及位于支撑板上、且与榫头相互配合的榫眼;/n所述架板上水平开设有插槽,所述置物板下侧及后侧均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插接的插条;/n所述架板背面设有与支撑板上设置的榫眼相配合榫接的第二榫头;/n所述支撑板四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插接于开口内,所述外筒内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与外筒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圆柱底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圆柱内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与圆柱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内筒贯穿圆柱底部与吸盘相连接;/n所述置物板上侧设有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二置物板与置物板前侧之前设有合页连接,所述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设有插接结构,所述该插接结构设置于置物板上的插柱,及设置于第二置物板上、且与插柱相配合的插孔;/n所述架板正面设有展示区,所述展示区位于置物板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展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板、支撑板和置物板,所述架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榫接结构,所述榫接结构包括位于架板底部的第一榫头,及位于支撑板上、且与榫头相互配合的榫眼;
所述架板上水平开设有插槽,所述置物板下侧及后侧均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插接的插条;
所述架板背面设有与支撑板上设置的榫眼相配合榫接的第二榫头;
所述支撑板四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插接于开口内,所述外筒内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与外筒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圆柱底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圆柱内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与圆柱之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内筒贯穿圆柱底部与吸盘相连接;
所述置物板上侧设有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二置物板与置物板前侧之前设有合页连接,所述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设有插接结构,所述该插接结构设置于置物板上的插柱,及设置于第二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程孔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