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线隧道及其减小压力波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单线隧道其减小压力波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列车通过单线隧道时,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和空间限制,头部进入隧道入口时会产生强烈的压缩波,一般称为初始压缩波。压缩波在隧道内以当地声速传播,至隧道出口一部分以膨胀波的形式反射回隧道,一部分向洞口外部辐射,形成微气压波。高于一定强度的微气压波会对洞口附近的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初始压缩波的大小与隧道断面面积、列车横断面面积、列车头型和速度等有关。由初始压缩波幅值与列车运行速度基本上成二次方关系,提速列车在单线隧道内交会所形成的压力波问题更加突出。众所周知,由于隧道的施工成本和难度,隧道横断面很难扩大。在考虑列车运动气动性能的条件下,列车横断面和头型已基本上处于最优化状态,现有技术在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的方式,无法有效缓解单线隧道洞口的微气压波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单线隧道的压力波减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控制微气压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单线隧道压力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隧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单线隧道一侧壁面的空腔体,每个所述空腔体的朝向隧道中心的表面具有开口,并具有自所述开口向内延伸形成压缩引导段,以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空腔体的内腔;其中,至少一组相邻所述空腔体之间具有可沿隧道长度方向位移的移动壁板,所述移动壁板的周沿与围合所述空腔体的周壁贴合,以调节所述内腔体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单线隧道压力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隧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单线隧道一侧壁面的空腔体,每个所述空腔体的朝向隧道中心的表面具有开口,并具有自所述开口向内延伸形成压缩引导段,以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空腔体的内腔;其中,至少一组相邻所述空腔体之间具有可沿隧道长度方向位移的移动壁板,所述移动壁板的周沿与围合所述空腔体的周壁贴合,以调节所述内腔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单线隧道压力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壁板驱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壁板连接,以输出驱动所述移动壁板沿隧道长度方向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单线隧道压力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壁板驱动机构包括:
丝杆,其一侧端用于与所述移动壁板连接,其另一端具有施力部;
丝母支座,用于固定设置,所述丝母支座具有与所述丝杆适配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小单线隧道压力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壁板的周沿分别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相应侧所述周壁构建密封配合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小单线隧道压力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军浩,丁叁叁,柳宁,姚拴宝,陈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